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家庭暴力个案服务分析

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家庭暴力个案服务分析

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家庭暴力个案服务分析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家庭暴力个案服务分析
【背景介绍】
老张(化名),男,35岁,公司主管。

老张与其妻子关系一般,
妻子常忙于工作,照顾家庭的时间较少,主要由老张照顾和辅导儿子——小张(化名)。

小张现在江门某小学就读四年级,学习成绩低下、性格内敛。

自2012年9月小张上小学后,学习成绩开始跟不上其他同学。

虽然儿子的学习成绩较低,但是作为爸爸的老张从来没有放弃对孩
子的学业要求。

老张会尽量安排时间教导儿子的功课,与其一起查
漏补缺。

但是儿子缓慢的接受能力耗尽了老张的耐性。

烦躁、气愤、恨铁不成钢的负面情绪排山倒海而来。

一开始的小责备到破口大骂,一开始的小责罚开始演变成对儿子的家暴。

小张升上四年级后,学校里有了学校社工。

小张班主任开始发现他身上有淤青,并且某日还有五个清晰的手指印出现在白皙的脸蛋上,班主任马上将个案转介给学校社工。

【案例分析及主要问题】
1、根据理性情绪疗法理论,社工对老张产生对小张家暴行为的
现象进行分析,形成基本的预估。

老张出现家暴孩子的行为原因大
部分是因为儿子功课差,接受能力慢,多次教导也未必有效。

根据
理性情绪疗法理论分析,诱发事件a是:辅导功课、学习成绩,b
是认为打骂才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结果c是:老张打骂小张,社
工需要在辅导过程中协助老张认识到不合理的认知和信念,辅导其
重新构建合理的信念b,让c的行为有所改变。

2、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
一生,他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这八个阶
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是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环境决定的,而任何年龄段的教育失误,都会给一个人的终生发展造成障碍。

儿童期是勤奋对自卑的冲突,“勤奋”的能力是由于爱的关注与鼓励而形成的,自卑感是由于儿童生活中十分重要的人物对他的嘲笑、漠不关心或其他不恰当的教育方式造成的。

老张对小张的家暴行为是一种不恰当的家庭教育方式,而这种家暴行为已经导致小张对自身产生自卑感,并且对老张也有了明显的恐惧感,这也不利于他们的父子关系的良性互动。

因此,社工需要与老张共同探讨另外的教育方式。

【服务计划】
一、服务目标:
1、协助老张了解和认识《家暴法》的相关法规,停止对儿子家暴的行为。

2、协助老张认识到继续使用‘打骂’的教育方式可能导致的结果。

3、通过理性情绪治疗法,重建老张对儿子积极合理的信念。

4、协助老张寻找到更合理健康的教育方式。

二、服务实施计划:
1、与老张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初步评估的服务对象家暴行为的风险性,以及老张对用家暴方式教育孩子的看法,制定服务目标;
2、与老张共同制定他可以去实施的良好的家庭教育方式;
3、根据制定的计划,按阶段实施,定期检测实施成效。

【服务过程】
一、收集信息
1、向班主任收集信息:
①小张与老张相处方面:班主任详细地向社工讲述了当天小张见到老张时的情况:小张当时表现很害怕家长,手一直在颤抖无法写题。

班主任推测小张对于爸爸的家暴行为心存恐惧;班主任还说老张
平日在教导小张作业时,遇到不懂的地方就会发脾气,而且总会说
儿子笨、没救了,甚至对孩子实施家暴。

②学校表现方面:班主任表示小张的学习能力较差,基本上没有学习成绩,与同学产生矛盾时,小张是以“打”的方式应对。

2、约见小张,了解小张对于爸爸打他的看法和应对方式。

①小张向社工表示爸爸经常打自己。

尤其是写数学的时。

如果爸爸教了怎样做,自己还不会爸爸就会掌掴自己的头、脸,甚至掐自
己的脸。

当社工问到小张的感受时,小张嘴里一直念叨着:“我很怕,我很怕爸爸”。

小张也不会逃跑,因为他如果走了或顶嘴爸爸
会打得更厉害。

至于家人的反应方面,小张告诉社工:“妈妈很忙,基本上都不在家,爷爷在边上看电视,但是不会出声。

”而他也怕
向妈妈和爷爷求助。

②小张向社工表示爸爸会骂妈妈和爷爷,但是不会动手打他们。

平常爸爸会喝一点点酒,但是不是经常喝,也不是喝酒了就打自己,通常是在写作业时或自己跟同学打架时,爸爸就会打自己。

③小张期望爸爸不要打自己。

二、建立关系,确定目标
1、社工首先同理老张在教导孩子上遇到的困惑和困难。

老张立
刻向社工表示孩子的学习成绩较差,怎样教都教不好,自己也很苦恼。

社工肯定老张常常教导和陪伴孩子写作业的行为,肯定其对孩
子的关心。

同时也指出找到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孩子是会有进步的,同时鼓励老张日后在教育孩子上可以多交流。

2、社工细问老张,当其教导孩子功课孩子还是不会时,自己会
怎样做?老张坦诚地告诉社工自己会很来火,有时候打,有时候会骂
孩子。

当社工质问老张,你认为打对于教导孩子提高学习成绩的作
用有多大时,老张保持了沉默。

3、社工告诉老张他观察到小张的一些情况:1、对老张产生恐惧情绪;2、在教室与他人发生矛盾时,小张会打其他同学。

以此引导
老张思考小张产生这种心理和行为的直接原因,并且分享孩子的健
康成长与亲子关系、亲子教育关系的案例,老张开始意识到自己的
教育方式不对,并且也不希望自己和孩子的.关系变得越来越恶劣。

向社工表示:“我只要求小张以后能踏踏实实做人,日后能养活自己,不做危害社会的事情就行了。


4、社工与老张共同制定了新的家庭教育方式:不再家暴孩子,
当情绪控制不当时,采用替代性行为,如离开孩子,去做其他的事情;或者打枕头,明确告诉孩子,爸爸打枕头其实代表着打你,你的
行为让爸爸感到很生气,但是因为爸爸是爱你的,不想自己打你让
你受到伤害,所以爸爸打枕头。

5、会谈结束时,老张爸爸主动向社工表示感谢,谢谢社工在这
个时候提醒他。

同时他用哽咽的声音向社工保证,之后自己会改变
教导孩子方式,不再打孩子了。

三、定期跟进,检测成效,巩固行为
1、老张已经连续半个月没有家暴孩子了,小张表示在家很开心。

社工肯定了老张的做法,同时鼓励爸爸要根据儿子的实际情况制定
合理的学习期待和要求。

2、坚持半个月后,老张也因控制不住情绪而发生家暴行为,但
家暴的严重程度大大降低了,社工于是通过与老张共读绘本让老张
更加明白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

【案例评估】
1、在服务过程中社工通过同理心、对质、引导、绘本共读的技
巧和方式,层层递进让老张意识到自己教育方式的错误。

2、社工抓住老张“对孩子的爱”这个关键点,促使老张意识到
自己的认知错误后,还愿意去改变,从而降低了家暴的频率。

3、家暴行为是不容易改变的,会存在反复性,社工有及时跟进,在老张做得好的时候给予鼓励和赞赏,重新出现的时候立刻再次引导。

4、整个个案服务过程中,社工的角色更多是一个陪伴者,从案
主意识到问题到制定应对策略都是由案主自主完成的,很好地体现
了个案辅导中案主自决,相信案主才是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的原则。

【专业反思】
1、对于疑似家暴个案的介入,社工需要在短时间内收集个案相
关的资料,并作出精准的判断,判断该个案‘打’的核心,是对孩
子的恨铁不成钢的打?传统中国式教育孩子的打?还是酗酒后打?有狂
躁的症状?然后找到导致问题的核心,制定不同的方案进行介入。


时对于任何关于暴力的个案,社工需要及时介入,保证受暴者的生
命安全。

2、典型的家庭暴力的案例,在国外一般会进入司法程序。

但是
司法程序是一种强制性干预的方式,在中国现存的社会文化氛围下,司法介入对这个家庭而言,并不一定能够带来好的变化,甚至也会
不利于关系的建立、个案辅导的推进。

是选择启用司法系统进行介入,还是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方式介入,社工需要根据实际情况
进行判断,作出选择,旨在令服务对象利益最大化。

3、良好的专业关系的建立是个案成功的关键。

然而通过有效的
沟通方法、会晤技巧,以同理、倾听传达关怀与能力,并及时觉察
处理服务对象的负向情绪,以建立稳固的信任关系。

同时在服务过
程中,需要给予服务对象不断的鼓励和肯定,积极的响应服务对象
的需要。

4、个案辅导的计划及目标是相对而言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当个案服务开展到一定程度事,社工需要根据服务对象最新需求和
情况及时调整服务计划。

同时服务对象的良性转变不意味着该个案
可以进行结案了,社工需要从专业的角度去分析该转变的稳定性以
及反复性,仍需做好后续的跟进工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