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壁面函数法的应用问题【转载】

壁面函数法的应用问题【转载】

壁面函数法的应用问题【转载】
转载声明:来自互联网,原地址已经不详,向原著者表示感谢
壁面函数法在湍流计算中经常使用,许多书和文章也写到了壁面函数法,但如何实现壁面
函数法?详细过程没有交待,需要编程者自己体会!
陶文铨老师的《数值传热学>>只介绍到Y+>11.6左右时如何计算,对于Y+<11.6时如何计
算只提到“在粘性支层中与壁面平行的速度与离开壁面的距离成线性关系”。

另外。

对于
采用了贴体坐标转换的壁面函数法处理起来更复杂,故请教!
壁面函数只在等雷诺应力层适用,即y+>11时,所以在划分网格时应当让第一个内节点满
足y+>11关系。

如果想计算粘性底层,可以采用两层模型,或低雷诺两方程模型!
程序中直接用层流计算即可,但由于在此区域湍流模型有问题,所以网格太密不见得结果好。

还是尽量取在旺盛湍流区。

要准确求解壁面处的流动,需要很细的网格,用壁面函数就是为了避开这一点
采用的近似处理。

壁面函数在很多书和PAPER里都提到过,但不同模型和不同的人相差
很远,而且没有完整的步骤。

我在编程中用到高雷诺数两方程模型,碰到了壁面函数的问题:
1)由初始的速度U,按对数律计算U+;
2)由U+计算出Y+;
3)判断Y+>11.5,第一内点P位于旺盛湍流区,符合对数律,求P点U,K,E以及壁面W
点的U,K,E
4)若Y+<11.5,第一内点P位于粘性支层,按U+=Y+计算。

以上谈到的是规则域的壁面函数法处理,对于贴体坐标转换的壁面函数法处理起来更复杂,因为与壁面平行的速度才满足对数律。

最简单的办法是用对第一个节点的K,E直接赋值。

5)由U+,Y+计算ut(摩擦速度)
6)K=ut*ut/sqrt(0.09)
7)E=ut**3/y/0.42
Y+<11.5时是应该层流处理,一般来说,层流底层Y+<5同对数领域Y+>30时数学模型同实验吻合较好,但是过渡区5<Y+<30的误差较大。

高Re模型不能用于过渡区,所以最好设Y+在30左右,如果一定要计算至层流域,可以用低Re模型。

另外,璧面处k=0,但e为有限值。

您正在看的文章来自博研联盟 ,原文地址:/read-htm-tid-348172.html。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