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言文中官职变迁的词语

文言文中官职变迁的词语

文言文中官职变迁的词语
一、任职任命:
1.拜。

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

如《(指南录>后序》中的“于是辞相印不拜”,就是没有接受丞相的印信,不去就职。

2.除。

拜官授职,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一句中的“除”,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

3.复,恢复旧职。

《书博鸡者事》中“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中的“复”指重新任命,恢复旧职的意思。

4.授:授给、给予官职。

《元史·贾鲁传》:“秦定初恩授东平路儒学教授。


5.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

如:八月初一,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

《谭嗣同》
6.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

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

《鸿门宴》
7.起:起用人任以官职。

如: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都事。

《元史·贾鲁传》
8.补:补充空缺官职。

如:太守察王尊廉,补辽西盐官长。

《汉书·王尊传》
9.兼:兼任。

如: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指南录〉后序》
10.领:兼任。

如:桓温镇江口,复引(乔)为司马,领广陵相。

《晋书·袁乔传》
11.判:高位兼低职。

如:除镇安武胜军节度史,司徒兼侍中,判相州。

《宋史·韩琦传》
12.放”指京官调任外地,如《谭嗣同》“即放宁夏知府,旋升为宁夏道”中的“放”就是“委任委派”的意思。

二、提升职务
1.擢。

提升官职,如《战国策·燕策》:“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

超擢则是越级破格提升的意思。

2.迁。

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

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3.陟,升迁,指官吏的提升和进用。

如诸葛亮《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陟”即指提升和进用。

“陟”常和“黜”连用表示人材的进退,降官曰“黜”升官曰“陟”。

如韩愈《送李盘谷序》:“理乱不知,黜陟不闻。


4.升。

提升。

如《后汉书·王符传》“以此遂不得升进。


三、贬官降职
1.谪。

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

《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谪”就是贬官。

2.黜。

“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

如《国语》:“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


3.去。

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

辞职和调离属于一般情况和调整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

4.放,放逐。

如《史记·屈原列传》“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中的“放”就是贬谪放逐的意思。


5.夺,罢官免职。

如《书博鸡者事》“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

6.罢,革除官职。

《书博鸡者事》“又投间蔑污使君,使罢”中的罢是指被革去了官职。

7.贬(降职并外放,与“谪”相近)贬连州刺史。

(《旧唐书•刘禹锡传》)
8.罢:免去,解除官职。

如: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

《魏其武安侯列传》
9.窜:降职贬官,特指贬官在外。

如: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暂为衔使,遂窜南夷。

(韩俞《进学解》
10.废:废弃不用。

如:不胜其任者废免。

《管子;明法解》
11.替:废弃不用。

如:謇朝谇而夕替。

——《离骚》
四、离职退休
1.乞骸骨。

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如《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2.解官:辞去官职。

如: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
3.请老:请求退休养老。

如:祁溪请老,晋侯问嗣焉。

4.乞身:古代认为官吏做官是委身事君,因此称请求退职。

如:时天下略定,通思欲避荣宠,以病上书乞身。

5.移病:上书称病,为居官者请求退职的委婉语。

如:即日父子供移病,满三月赐告。

(《汉书·疏广传》)
6.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

如:以刑部尚书致辞仕。

(《新唐书·白居易传》)
7.引:辞职(引老:年老退职)如:才微甘引退。

——钱起《晚归蓝田旧居》
8.告老:年老辞官。

如:时年已七十,遂隐上山,悬车告老。

9.致政。

因年龄大而辞职。

如《柳毅传》昔为钱塘长,今则致政矣
五、调任官职
1.徙,改任官职,多指一般的调职。

《张衡传》:“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即说张衡所居官职一直未得到改任。

2.转(迁职调任,无所谓升降)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

(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3.调(调动、调迁)调为陇西都府。

(班固《汉书•袁盎传》)
4.出(京官外放,与“放”意思相近)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5.改:改任官职。

如:改刑部详覆官。

《宋史·王济传》
6.出宰: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

如:郎官上应列宿,出宰百里,有非其人,则民受其殃。

六、推举选拔
1.举(举荐)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2.辟(招用)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3.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

《元史·贾鲁传》:“延、至治间……选丞相东曹掾。


4.征(征召。

特指君招臣)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5.简、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

如《出师表》:“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6.察:考察和推举。

如《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7.引:推荐。

如:选贤引能
8.诠:根据资格条件选授官职。

如:诠录(选择录用);诠授(选授官职);诠简(选拔);诠拣(选择)
9.鉴:考察
10.进:推荐。

如:《北史·裴侠传》武威将军进侠于帝
七、代理官职
1.权:暂代官职。

如:时韩愈吏部权京兆。

《刘公嘉话》
2.行:代理官职。

迁左丞,行徐州事(2000年)。

3..摄:代用官职。

《左传》:“羊舌鲋摄司马。


4.假:暂时代理。

如: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汉书;苏武传》
5.替:代理
八、主管掌管
1.主:掌管。

例如《史记·吕太后本纪》:“太尉绛侯勃不得入军中主兵。

”(勃:人名)。

2.署:代理、暂任。

如:太守奇之,署守属监狱。

《汉书·王尊传》
3.知:掌管,跟地名,表做某地的长官
3.典:主管
4.当:担任(当侍东宫)
5.为:治理
6.理:治理管理
7.节度:管理管辖
8.治:治理管理地方政务所在地
9.视事:主管政务。

九、其他
1.劝:鼓励奖励。

如:劝课农桑
2.课:督促、考核、征收。

如:劝课农桑
3.劾:举报检举揭发。

4.闻:报告。

5.矫:假托假传。

6.党:伙同、偏袒、包庇。

7.输:缴纳赋税。

8.仕:做官。

如:学而优则仕。

《论语·子张》
9.仕宦:做官,任官职。

如:汝是大家子,仕官于台阁。

《孔雀东南飞》
10.仕进:投身为官。

如:迈少恬静,不慕仕进。

《晋书·许迈传》
11.俸、禄、饷:俸禄。

12.秩:俸禄或官员品级。

13.同官:同一部门做官。

14.下车:官员刚刚到任。

15.掾:原为佐助的意思,后为副官佐或官署属员的通称。

16.视事:官员管理政务。

17.宰牧:主管管理。

18.就:官员就职。

19.居:任职。

20.部:官署、辖地。

21.佐戎:辅佐军务。

22.用事:当权。

23.丁忧,指遭逢父母的丧事,也称“丁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