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江教育出版社2020中考二模科学试题

浙江教育出版社2020中考二模科学试题

浙江教育出版社2020中考二模科学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1 . 为研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是否发生反应,某同学设计了下列方案,其中不可行的是B .A.C.D.2 . 一木块放入装满酒精的容器中溢出酒精的质量为4克,当把该木块放入装满水的容器中,则溢出水的质量是(ρ水=103kg/m3;ρ木=0.6×103kg/m3;ρ酒精=0.8×103kg/m3)()A.大于4克B.小于4克C.等于4克D.无法确定3 .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B.D.C.4 . 分类是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下列物质是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A.氧气、碳酸钙、空气B.氢气、硫酸钠、水C.甲烷、食盐、冰水D.金刚石、熟石灰、干冰5 . 为了避免垃圾散发异味,室内垃圾桶的盖子平时是关闭的,使用时用脚踩踏板,开启桶盖。

根据室内垃圾桶的结构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桶中只有一个杠杆在起作用,且为省力杠杆B.桶中只有一个杠杆在起作用,且为费力杠杆C.桶中有两个杠杆在起作用,且都是省力杠杆D.桶中有两个杠杆在起作用,且一个为省力杠杆,一个为费力杠杆6 . 放映电影用的银幕表面是粗糙的,这是为了使光()A.不发生反射B.发生漫反射C.容易被银幕吸收D.发生镜面反射7 . 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实例很多,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小肠内表面具有许多皱襞和绒毛,利于营养吸收B.肺泡壁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利于气体交换C.动脉血管和静脉血管内都有瓣膜,防止血液倒流D.肾小球由许多毛细血管缠绕而成,利于滤过作用8 . 甲、乙两烧杯内盛有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盐酸。

将镁逐渐加入甲烧杯,铁逐渐加入乙杯,测量加入的金属质量m和相应的烧杯内物质质量变化量△M,画出△M-m曲线oac和obc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根据图中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m1:m2=3:7B.m1-△M1<m2-△M2C.m曲线oac表示的是甲烧杯中△M与m的变化关系D.当乙烧杯内加人铁的质量为m1时,溶液中溶质不止一种9 . 如图(a)所示电路中,当闭合开关后,两个电压表指针偏转均为图(b)所示,则电阻R1和R2两端的电压分别为()A.1.7V 6.8VB.6.8V 1.7VC.1.7V 8.5VD.8.5V 1.7V10 . 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读取液体体积B.闻气体气味C.熄灭酒精灯D.检查气密性11 . 下列能量不是电视机工作时所获得的是()A.光能B.热能C.电能D.声能12 . 下列几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A.人在湖边看到水中的鱼在游动B.人在阳光下,地面出现人的影子C.注满清水的碗底,看起来好像变浅了D.晴天时看见湖中的“白云”13 . 如图是一张普通的日历,日历上所表示的日子出现的月相是()A.B.C.D.14 . 草履虫属于动物,而玉米属于植物,其主要依据是①草履虫细胞结构没有细胞壁②草履虫能自由运动③草履虫体内没有叶绿素,不能制造有机物④草履虫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很灵敏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④15 . 血液从流向后,血红蛋白和氧气的结合情况以及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情况如图。

则表示的结构分别是()A.右心室,左心室B.肾静脉,肾动脉C.肺静脉,肺动脉D.毛细血管,肺静脉二、填空题16 . 青蛙是人类的朋友,害虫的天敌。

近几年来,人们为了品尝鲜美的蛙肉,大肆捕杀田间青蛙。

使得古人诗句里的“青草池塘处处蛙”的现象绝迹。

与此同时,田间秧苗害虫成灾,也让农民们心烦不已。

为了缓解虫灾,农民只能大量使用有机农药来杀虫。

进而引发了食品安全领域的“毒大米”事件。

(1)诗句中的“青草池塘处处蛙”中的“青草池塘”属于____。

A.种群B.群落C.植被D.生态系统(2)下列是一条关于蛙的食物链:秧苗→害虫→蛙→人。

该食物链中能量的流动特点是____。

17 . 某学生小组对过量碳粉与氧化铁反应产物中气体的成分进行研究。

(1)提出假设:该反应的气体产物全部是二氧化碳。

(2)设计方案:将一定量的氧化铁在隔绝氧气条件下与过量炭粉完全反应(如下图),测定参加反应的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

(3)查阅资料:氮气不与碳、氧化铁发生反应,可用来隔绝氧气。

(4)实验操作:①称取3.2 g氧化铁与2 g炭粉均匀混合,放入48.48 g的玻璃管中,按如图装置连接,写出A装置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加热前,先通一段时间纯净、干燥的氮气,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夹紧T处弹簧夹,加热一段时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完全反应后,冷却至室温,称得玻璃管和固体的总质量为52.24 g。

⑤数据处理:经计算,参加反应的碳元素质量为0.48 g,氧元素质量为0.96 g。

⑥得到结论:根据数据处理结果,得出原假设不成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 . 在厨房的墙壁上或油烟机上,经常可看到油滴,这些油滴在形成过程中所经历的物态变化有。

用水很难把油滴洗去,而用洗洁精能方便地洗去,这是因为。

19 . 生物学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合理地将所学到的科学知识运用到社会及个人生活,是一名中学生应该具备的生物科学素养。

请利用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冬春季节是流感的高发期,期末考试临近,亮亮的同桌俊凯不慎感冒,亮亮想利用周末给同桌补课。

妈妈知道后担心亮亮被传染,不同意他去补课。

因为流感病毒一旦侵入人体会通过自我复制的方式快速繁殖,妈妈的做法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分析属于_____________。

(2)亮亮偷偷给俊凯补课后并没有感染,可能的原因是亮亮曾经注射过流感疫苗,人体接种疫苗后,产生了专门抵抗这种病原体的蛋白质,上述免疫属于____。

(3)俊凯去药店买药时,能够自行购买的药物类型是非处方药。

他服药前需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说明书中需要特别关注的信息是____。

(至少答出两条)20 . 在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实验时,载玻片上必须滴加生理盐水,不能用清水,否则细胞会因吸水过多而变形甚至破裂.而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时,载玻片中滴加的却是清水,不必用生理盐水,这是由于洋葱表皮细胞结构中具有________,使细胞能保持正常的形态.一位同学在低倍物镜下看到目标后,转换成高倍物镜时却看不到原来观察到的物体,请你帮他分析最可能的一个原因是________.A.没有调节粗准焦螺旋B.低倍镜下没有把观察目标移到视野中央C.光线太强了D.未更换目镜.21 . 如图7所示,a、b、c是距凸透镜不同距离的三个点,F为焦点。

其中投影仪是根据物体放在______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物体从a点移动到b点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将________,像距将__________。

图722 . 某同学进行硫酸铜晶体(化学式为CuSO4·5H2O)的制备和生长实验,配制了某温度时的硫酸铜热饱和溶液,静置、冷却到室温,观察晶体的生长,如图。

(1)能判断原硫酸铜溶液已饱和的方法是_______。

A.观察颜色,溶液蓝色较深B.溶液冷却,有蓝色晶体析出C.蒸发少量水,有蓝色晶体析出D.加人硫酸铜晶体,晶体质量不变(2)现称取49克无水硫酸铜溶于水,配成150克某温度时的热饱和溶液,再冷却到室温,共析出50克硫酸铜晶体,请计算该室温时硫酸铜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____23 . 如图是一个错误的实物连接图,请你增加一根导线,使L1、L2变成并联。

(_____)三、探究题24 . (1)小滨发现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离小孔越远,像就越大。

她测出了不同距离时像的高度,填在表格中。

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a中作出像的高度h随像到小孔的距离s变化的图线(_______)。

根据表中的数据及描绘的图线可得到: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的高度h与像到小孔的距离S关系的数学表达式为___________.像的高度h/cm 1.0 2.0 3.0 4.0 5.0像到小孔的距离S/cm 2.0 4.0 6.08.010.0图a 图b 图c (2)如图d所示,小孔的位置和屏的位置固定后,只将蜡烛AB由甲位置移到乙位置,可观察到屏上蜡烛的像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晴天的正午时分,走在泰兴羌溪公园茂密的樟树林下,你会看到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而在地上留下许多大小不同的圆形光斑(如图e所示),这是_________(选填“太阳”、“树叶的缝隙”或“树叶”)的_________(选填“像”或“影子”),光斑大小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25 . 初中科学课上,同学们利用图1所示实验探究碱的化学性质。

(1)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废液倒入同一只废液缸中,最后发现废液浑浊并显红色。

(提出问题)废液中含有什么物质?(假设猜想)通过分析上述实验,同学们猜想:废液中除酚酞和水外一定含有_________。

老师问:废液中还可能有什么物质?某同学脱口而出:废液中一定有氢氧化钠,他的说法对吗?同学们认为不准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于是们引发了热烈讨论,下面是大家的发言:学生甲还可能有Ca(OH)2、NaOH学生丙还可能有Ca(OH)2、CaCl2学生乙还可能有NaOH、Na2CO3学生丁还可能有Na2CO3……(查阅资料)CaCl2+Na2CO3=CaCO3↓+2NaCl(2)(实验验证)同学们对可能含有的物质进行确定,取一定量的废液过滤,向滤液中逐滴加入氯化钙溶液,根据反应现象绘制了如图2所示的示意图。

①(结论解释)分析图象数据得出可能含有的物质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

②(拓展提高)那么是否含有氢氧化钠呢?请你帮他写出判断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

26 . 为了探究碱的性质,甲乙两组同学向相同体积的石灰水和烧碱溶液中分别通人CO2气体。

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

甲组同学认为CO2能与石灰水反应,但不能与烧碱溶液反应。

而乙组同学认为CO2也能与烧碱溶液发生反应。

(1)为证明自己的现点,乙组同学又设计并做了以下实验:①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CO2气体。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从甲图中选出正确的制取装置__________。

(填“A”或“B”)②收集一瓶CO2气体,注入烧碱溶液后立即塞上带有导管和气球的橡皮塞(如乙图所示),振荡后观察刊瓶内气球膨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