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鄂教版2019-2020年上学期九年级语文期末统考D卷

鄂教版2019-2020年上学期九年级语文期末统考D卷

鄂教版2019-2020年上学期九年级语文期末统考D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1. (2分)下列字形和加线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 . 蹒跚(pán)愧怍(zuò )烦躁锐不可挡B . 吊唁(yàn)阻遏(yè)鞠躬张皇失措C . 荒谬(miù)仄歪(zè)取谛大庭广众D . 诘问(jié)尴尬(ɡān)狼藉穷愁潦倒2.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A . 与书为友能够让你获益匪浅,将不同的书视为自己的朋友,就能增长阅历,丰富思想,增添情趣。

B . 在外漂泊十多年的他见到亲人时终于忍俊不禁,留下了辛酸的眼泪。

C . 莫顿•亨特战胜了困难,他自以为是,产生了巨大的成就感。

D . 刚才还是晴空万里,现在又是乌云密布,高原的天气真是姿态万千。

3.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中国诗词大会》,既让我们从参赛选手身上看到了传承中华文化的希望,也得到了观众的高度认可。

B . 今年的“两会”上,代表们就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

C . 很多人喜欢运动,但专家提醒,适量运动才能增加人体的免疫力,运动要讲究科学性。

D . 通过设立交通安全宣传站,发放宣传单页,讲解交通安全常识,使市民增强了安全意识。

4. (2分)填写在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提到风度,我曾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风度,就是吹向别人的风,带有适宜的温度。

”词典上说是指人好的举止、姿态。

①这哪里是什么风度?简直是对风度的误解和亵渎②而真正的风度,是一个人由里及外自然渗透出来的内容③可是,生活中,很多人对风度的理解往往仅限于表面④它包括学识、趣味、追求、修养、品格等⑤在他们看来,外表好看、衣着光鲜、里外都是名牌甚至行为怪异之类就是风度A . ③④②①⑤B . ①②④③⑤C . ③⑤①②④D . ①⑤④③②5. (2分)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真实生动地再现了私塾教育的若干侧面。

B . 《三颗枸杞豆》这篇小说用回忆的笔法,写了三叔一生留给“我”的教训——三颗枸杞豆以及这三颗枸杞豆对“我”的教育、启示,告诉人们:要抓住时间,抓住生命,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C . “这时候蔡老师援助了我……”教师处理学生中的纠纷,是不会带有倾向性的,可“援助”一词却又似乎表明老师已介入了这场纠纷,其实“援助”只是我对老师行为的理解,反映了老师对我的爱护及我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D . 《一面》对鲁迅作了三次集中的肖像描写,不避重复,由近到远,由细到粗,由略到详,由整体到部分,使人物形象随着“我”的观察和感受,逐渐丰富清晰起来。

二、古诗词默写 (共1题;共6分)6. (6分)按原文填空。

①蓬山此去无多路,________。

②________,长河落日圆。

③但愿人长久,________。

④________,隔江犹唱后庭花。

⑤在晏殊的《浣溪沙》中,被誉为“天然奇偶”,传诵千古的佳句是: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理解 (共3题;共73分)7. (28分)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王曰:“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

”王斗曰:“王之忧国爱民,不若王爱尺縠①也。

”王曰:“何谓也?”王斗曰:“王使人为冠,不使左右而使工者何也?为能之也。

”“今王治齐,非左右无使也,臣故曰不如爱尺縠也。

”宣王谢曰:“寡人有罪国家。

”于是举士五人任官,齐国大治。

【注释】①縠(hú):绉纱一类的丝织品。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________②吾谁与归 ________③臣故曰不如爱尺縠也 ________④于是举士五人任官 ________(2)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________②吾谁与归 ________③臣故曰不如爱尺縠也 ________④于是举士五人任官 ________(3)下面是选文中划线的语句,请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王之忧国爱民,不若王爱尺縠也。

(4)下面是选文中划线的语句,请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王之忧国爱民,不若王爱尺縠也。

(5)【乙】文中王斗向齐宣王进谏,这种“忧国忧君”的做法,印证了【甲】文中的哪句话?(6)【乙】文中王斗向齐宣王进谏,这种“忧国忧君”的做法,印证了【甲】文中的哪句话?8. (15分)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利益与理想①“如今的青年怎么了”,近来,关于青春的话题持续引发社会热议。

有声音批评,本是最富朝气锐气、最有权利做梦的年轻一代,不少人却陷入利益的羁绊,精致利己而老于世故,热衷实惠而耻谈理想。

②当今中国,利益的正当性早已“除魅”。

对利益名正言顺的主张,让人人得享发展成果,“利益觉醒”可说是改革开放最重要的成就之一。

马克思早有断言:“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

刻意回避利益,岂止是陈腐迂阔,离开利益的齿轮,世界将空挡滑行。

对个人也好,对社会也好,都如小平同志所言,“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主义”。

③但是,考量利益,并非让利益的追求绝对化。

表面上看,精致的利益计较未必无益于社会的进步。

相反,它有可能在短期内创造出经济奇迹。

利益最大化的风轮,很容易鼓荡物质的城堡遍地开花。

然而,这样的城堡却精神凋敝,缺乏良性演进的可能。

只在意自己的人不会在意公共问题,只关心物质利益的人不会关心社会福祉。

一旦利益的巨浪吞噬了理想情怀,我们的身边很会充斥利己主义的铁杆拥趸,责任能够淡忘、道德可以离席、灵魂容许出量。

不是吗?毒奶粉泛滥,地为油盛行,在唯利是图的利益尽头,是良知的出局和底线的崩塌。

④志愿服务,主动回报社会,却被猜测其中隐藏着利益动机;应对灾难,企业献出爱心,却被揣度背后有着利益交换。

杨善洲图什么,用利益的逻辑说不通,就斥为“傻瓜”;郭明义为什么,用功利的尺子量不了,就断言“神经病”。

利益风暴撕碎了悬在一些人头顶的崇高云层,人不过是欲念死海中一个小小的漩涡。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不与实利挂钩的理想不是“做作”、便是“矫情”,利益于是成为时代价值的“粉碎机”,让我们的社会只剩诛心之论,难言感动信任。

⑤这是现代版的义利困惑,也是堕落版的利益考量。

写出了“耻于言利”的时代,难道就一定要抛弃“时刻准备着”的理想?经历“利益解放”的大潮,难道就一定要放弃“为了全人类”的信念?拒绝利益主义,理想情怀又该何处安放?⑥就像文学家所说的那样,“理想有如星——我们永远不能触到,却可以借着星光在人生的海洋中远航”。

确实,理想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不能帮我们找一个优厚的工作,领一份体面的薪水。

甚至一个有理想的人,火灾当下,会比别人更觉生存的困难与尴尬。

但是人若没有了理想,生命将走向何方?我们赞颂希望“让人类远离饥饿”的袁隆平,我们钦佩把汗水洒落山间油路的王顺友,实际上是赞颂一种更饱满的意义,钦佩一种更丰盈的人生。

循着理想的星光,我们才能跳脱一己得失,眼界更远,胸怀更大,找打一个更持久、更深刻的生命出口。

⑦“唯意志论”者固然举步维艰,只有利益的人生同样苍白无力,“喻有利”不是开启幸福的万能之钥,“喻于义”才能推开梦想的必然之门。

构筑精神的高地、留存理想的底色,才有灵魂的原野郁郁葱葱,文明的河流碧波荡漾。

这就是为什么写出《国富论》的亚当·斯密,更看重《道德情操论》,也是为什么社会的改革者,既需要现实主义的利益考量,更需要理想主义的勇气担当。

借用叔本华的一句话,它是对每个时代伟大事物的同一性和连续性的信心,是对一代代人的变化和衰退的抗议。

(选自《人民日报》2013.05.04,有删改)(1)第③④段都运用了举例论证,试比较其异同。

(2)本文的语言很有特色,请结合第⑥段简要分析。

(3)请简要分析全文的论证思路。

9. (30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

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

小火轮开得离苇塘远一些,鬼子们又偷偷地爬下来洗澡了。

十几个鬼子在水里泅着,日本人的水式真不错。

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歇凉去了。

从荷花淀里却撑出一只小船来。

一个干瘦的老头子,只穿一条破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两只手却忙着剥那又肥又大的莲蓬,一个一个投进嘴里去。

他的船头上放着那样大的一捆莲蓬,是刚从荷花淀里摘下来的。

不到白洋淀,哪里去吃这样新鲜的东西?来到白洋淀上几天了,鬼子们也还是望着荷花淀瞪眼。

他们冲着那小船吆喝,叫他过来。

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

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着莲蓬。

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

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个圆圈,又回去了。

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

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

鬼子们追上来,看看就扒上了船。

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

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

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

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

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

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

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

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

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

(1)给这段文字你一个小标题(2)“张皇失措”的本义是什么?这里为什么写老头子的张皇失措?(3)文段中交代水里的枯木桩子有什么用意?(4)这几段文字写老头子主要运用什么描写方法?突出了老头子的什么性格?(5)“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中加点字“找”用得妙,为什么?(6)文中描写老头子敲打日本鬼子时又写到“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