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年级上册科学练习

五年级上册科学练习

第一单元第一、二课种子实验一、填空1、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

2、我们做种子发芽的实验时,让一组种子得到水,保持湿润,叫实验组;让另一组种子得不到水,保持干燥,叫对照组。

3、实验说明,绿豆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是水、空气、适宜的温度。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绿豆种子发芽必需要有阳光。

( ×)2、只有把种子放在土壤中才能发芽。

(×)3、放在冰箱里冰冻的种子是不会发芽的。

(√)4、种子发芽与水没有关系。

( ×)5、种子的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

(√)第三课、观察绿豆芽的生长一、填空1、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

2、绿豆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水分和适宜的阳光。

第四课、蚯蚓的选择一、填空1、蚯蚓生活在地下,说明它喜欢黑暗的环境。

2、在干燥的土壤里很难发现蚯蚓,说明蚯蚓不喜欢干燥的环境。

3、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4、当环境不适宜动物生存是,它们会重新选择适宜的环境生存,否则它们难以生存。

5、动物在形态、构造、和习性上都有它们适应环境的本领。

第五课食物链和食物网一、填空1、自然界的动植物之间实相互依赖,互相影响的。

2、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3、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4、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5、肉果一种生物灭绝了,就会影响其它多种生物的生存,因而保护一种生物,也就保护了许多生物。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各种动物之间相互独立,互不影响。

( ×)2、能够自己制造食物的叫捕食者。

( ×)3、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会影响很多种生物的生存。

(√)三、名词解释生产者: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存者叫做生产者。

消费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存者叫做消费者。

食物网:同一种食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四、填图第六、做一个生态瓶七课改变生态瓶一、填空1、像池塘里的各种生物和非生物这样,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就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2、如果生态瓶里的一些条件变了,生物就会受到影响。

二、连线:(把改变生态瓶条件后,生物出现的各种表现用直线连接起来)将水倒掉一半小鱼的活动空间减少将水草数量增加4倍食物缺乏将小螺蛳的数量增加5倍小鱼老是浮到水面换气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一片森林、一个湖泊都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群落。

(√)2、整个大草原是一个生态群落,一块草地面积太小,不能算生物群落。

( ×)四、回答题看图,说说池塘里的各种生物、非生物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答:池塘里的动物可以以某些植物为食;动物的尸体和粪便沉入水底则是植物生长所需的养料;池塘底的淤泥还可以是一些动植物的栖身之所。

第八课维护生态平衡一、填空1、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环境就会受到影响。

2、猎隼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3、沙尘暴是污染环境、危害我们生活的一种恶劣天气。

二、名词解释生态系统: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如果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第二单元光第一课光和影1、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2、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

二、选择题1、在阳光照射下,物体有了B。

A、光环B、影子C、光源2、 C 是光源。

A、月亮B、星星C、太阳3、(如右图)途中墙面上, A 木块的影子最大, C 木块的影子最小。

第二课阳光下的影子一、问答题一天中物体的影子是怎样变化的?什么时候的影子最长?什么时候的影子最短?答:一天中物体的影子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

早晨日出和黄昏日落时,物体影子最长,正午使物体的影子最短。

二、作图第三课光是怎样传播一、填空题1、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2、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约30万千米。

3、太阳离地球的距离为 1.5亿千米,从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约需要8 分钟。

4、光是向四面八方射出的。

第四课光的反射一、填空1、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反射。

2、科学家利用反射光线和光速测量出地球到月球的准确距离是38440 千米。

3、人的眼睛有一个能控制光线的器官是瞳孔。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教师的墙壁涂成白色是为了看起来整洁。

( ×)2、照明灯上的灯罩可以把光线集中、反射。

(√)3、只有镜子才会发生反射。

( ×)4、强光下,镜面发生反射后产生的反射光线非常刺眼,所以,反射光也是光源。

( ×)5、医生用的额镜是利用反射的原理,把光线集中到耳朵里来看病。

(√)第五课光与热一、填空1、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发热。

2、放大镜汇集阳光,会产生高温。

3、奥运会的圣火火种是用凹面镜汇集光线获得高温去加热一种化学物质,从而发现了氧气。

二、填图(凹面镜)(凸面镜)三、问答题为什么千万不能用放大镜和望眼镜看太阳?答:因为放大镜和望眼镜的镜片都是用凸透镜制成的,如果直接用它们对着太阳看,太阳穿过凸透镜后,汇集在眼睛上,产生的强光和高温会灼伤眼睛的,所以千万不能用放大镜和望眼镜看太阳。

第六课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一、填空1、太阳是一个在熊熊燃烧的巨大火球,外部温度有6千多度。

2、太阳日夜不停地把光和热散发到宇宙空间。

3、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4、地球得到的太阳能量,仅仅占太阳放射能量的二十亿分之一。

二、选择题1、夏天人们喜欢穿 B 。

A、厚衣服B、浅色衣服C、深色衣服2、物体的三种摆放方式 A 升温快。

A、B、C、3、 A 物体吸热快。

A、黑色B、银白色C、黄色4、黑色蜡光纸与黑色无光纸相比,升温速度 B 。

A、黑色蜡光纸B、黑色无光纸C、一样快第七课做个太阳能热水器第八课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一、填空1、太阳能热水器是利用多种科学原理设计出来的一种节能装置。

2、太阳能热水器除了把水加热,还需要保温。

3、太阳能热水器的受热面都是倾斜的。

第三单元第一课地球表面的地形用直线把地点和相关的地形链接去来内蒙古冰山新疆大草原西藏峡谷雅鲁藏布江盆地第二课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一、填空1、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2、地球内部可以分成地壳、地幔、地核三个部分。

3、在地球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来越高,压力越来越大。

4、地球内部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

二、用直线把地点和相关的地形链接去来苏尔特塞到的出现大陆板块碰撞拉加岛被拔高3米海底火山喷发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大地震东非大裂谷的形成大陆板块受拉张三、简答题1、大陆板块是怎样形成的?答:许多科学家认为,组成地球外壳的岩石圈原来是一个整体,后来地球内部运动的力量使它分裂成几块,形成了现在的大陆板块。

2、地球上的山脉、高原、峡谷和海沟是怎样形成的?答:就像漂浮在煮沸的热粥上的柚皮块一样,大陆板块相互碰撞、分裂、平移,从而导致地球表面的巨大变化,形成了山脉、高原、峡谷和海沟等。

还会引发火山喷发、地震、海啸等。

第三课岩石会改变模样吗简答题1、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探索岩石变化的原因?怎样进行实验?答:①冷和热的作用。

将烧热的岩石立即放入冷水中,反复几次观察。

②流水的作用将几块岩石放入有水的塑料瓶内激烈晃动,观察岩石的变化。

③植物的作用向北内倒入石膏糊,撒上几粒豌豆,再到入一些石灰糊,将结成块的石灰糊放入盛满水的盘子,观察豌豆发芽后石膏的变化。

④动物的活动观察各种动物活动对岩石的影响。

2、什么叫风化?答: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3、看图分析,山上的岩石为什么布满了裂缝,山脚下为什么满是碎石?答:山上的岩石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影响,被风化破碎了,所以岩石表面布满了裂痕,而碎裂的石头滚落到山脚。

风化植物作用岩石岩石碎裂土壤第四课土壤中有什么一、填空1、整块的岩石风化成碎石,碎石继续变化就会变成越来越小的颗粒。

2、根据颗粒的大小,可分为:最大的是砾岩(小石子),其次是沙,接着是较小的粉沙,最小的土壤微粒是黏土。

3、土壤里有腐殖质和盐分,施工给植物生长的营养成分。

4、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的混合物。

5、土壤微生物体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

6、土壤中的生物的残体和排泄物,都能使土壤中的腐殖质更加丰富。

7、动物活动能松动土壤,为空气和水营造空间。

二、名词解释腐殖质:动植物腐烂时产生的黑色物质。

盐分:使溶解在水中的矿物质,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

三、看图说说生物与土壤之间的相互关系答:在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个生物体。

土壤为它们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

而所有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残体和排泄物都能使土壤的腐殖质更加丰富。

动物的活动和植物的根都能使土壤松动,为空气和水营造空间,更有利于各种生物的生存,保持良好的生态平衡。

第五课雨水对土壤的侵蚀第六课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原因一、名词解释侵蚀: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溅起土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就被带走了,这就是侵蚀。

二、简答题1、说说雨水是怎样侵蚀土地的?答: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溅起土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就被带走了,月带越多,最后造成侵蚀。

雨水降落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

2、为什么土地容易被侵蚀?答:相对突起,并且没有植物覆盖,地表裸露,土壤结合部紧密,斜坡地带和人为破坏生态环境,这样的土地容易被侵蚀。

3、寝室会给人类带来哪些灾难?答:土壤被侵蚀后,容易发生的灾难有:泥石流、水土流失、荒漠化、沙漠化等,最后必将造成生态平衡被破坏,导致地球环境的改变和物种的灭绝。

第七课河流对土地的作用一、填空1、由于流水对土地的侵蚀作用,地表会形成许多溪流和沟壑。

2、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有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

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

3、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二、简答题看图说明如果河流从崎岖不平的山地流到地形平缓的地方,河水携带的泥沙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答:上游河床上布满了大石头,而且棱角尖锐;到了中游,河床上堆积着很多圆滑的鹅卵石;到了下游,河床铺满了西沙,石头已经很少见到了。

第八课减少对土地的侵蚀一、填空1、流水、风、冰川、波浪和重力等都会侵蚀土地。

2、侵蚀使某些地方的土壤流失,改变了地形地貌,同时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3、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人们想尽办法尽可能地减少侵蚀。

第四单元第一课我们的小缆车一、填空1、我们提水,会感到水桶对手有向下的拉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