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子政务考试要点

电子政务考试要点

电子政务考试要点
1.政府再造(第三章)
一、西方政府再造运动的背景
核心目标就是要通过政府再造,建立一个高效率的、对公众负责任的和更有回应性的政府。

虽然各国的改革在广度、深度以及成效方面存在差异,但它们都涉及公共管理模式的根本性变革,其表现形式都是对传统公共行政模式的否定,改革的目的都是要寻求替代官僚制组织的政府治理模式,并且都是以政府职能的市场化作为改革的基本取向。

再造是对组织流程的基本问题进行反思,并对它进行彻底的重新设计,以便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衡量再造组织绩效的重要尺度上取得剧大的改善。

-哈默、钱皮《再造企业》再造的要点:剧烈性彻底性流程重新设计
3. 政务微博(第八章)
由党政机关依托主流网站微博客平台专门开设的,用于发布信息、倾听民意、收集政见、服务大众的官方网络互动平台,被形象地称之为“开放式议政大厅”。

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与公众的互动,搭建一个社会化参政、议政、问政的网络交流平台。

4. 电子政务(第五章)
信息化是指以信息为主要资源、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信息处理为主要生产方式的过程。

观点一:信息化是一种过程,是指随着人们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引起的知识信息的生产率的提高过程,其本质就是知识化。

观点二:信息化就是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普遍地采用信息技术。

观点三:信息化是指经济发展从以物质和能源为基础向以信息为基础的转变过程。

观点四:信息化是指从事信息处理的部门以及各部门的信息活动(包括信息的生产、传输、交换和利用)的作用在国民经济中相对扩大,并最终超过农业、工业、服务业的过程。

观点五:信息化是指信息产业高度发达并且在国民经济中占优势地位的动态过程,它体现了由物质产品起主导作用向信息产品起主导作用的根本性转变。

观点六:信息化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比较充分的信息资源共享,以解决社会和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贝尔,1973《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对社会预测的一项探索》
工业社会与后工业社会的主要区别:
1.工业社会的经济部门以制造业为主,是以第二产业即工业为主的社会,经济的支柱是对于能源和机械的使用,其生产对象是有形的物质产品。

后工业社会是以第三产业、第四产业为主的社会,是以知识、信息的生产、传输、加工、处理为主要价值来源的社会,其主要资源是无形的知识和信息。

2.工业社会的主要职业是熟练工人和工程师,后工业社会的主要职业是专业性、技术性和科学研究性的职业。

真正的信息社会应该满足如下条件
1.信息技术的进步。

2.计算机的普及使用能力提高、通过计算机获得、处理信息的人数增加。

3.网络技术的成熟使信息传输变得快速、廉价,并能够提供信息交流与共享的可靠平台。

4.信息处理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交往的主要内容。

5.信息产业(或知识经济)在GDP中所占的份额超过50%,知识成为推动生产力提高的主要因素,而信息则成为财富的主要来源。

7. DNS(第七章)
二、简答题(8*5=40)
1. B/S和C/S的区别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常识)
2.什么是电子政务一站式服务?一站式服务的特点是什么?举例说明一站式服务的渠道。

(第五章)
二、一站式服务的概念及特点
“一站式”(One Stop”)服务是指顾客所需要的服务要在一次的接触过程中(通过面对面或电话、传真、因特网及其它方式)即可完成的服务方式。

一站式服务的实质就是服务的集成、整合,既是服务渠道、内容的整合,也是服务部门、流程的整合。

对政府而言,一站式服务就是通过部门精简和数据整合,将分属于政府不同部门的业务受理网点集成到一个统一的政务平台上,向服务对象提供包括咨询、申报、交费、注册、审批、报关、投诉等在内的一整套服务项目的方式。

✓以用户为中心
✓集成化和自动化
✓随时随地提供服务
✓个性化、自助化
三、电子政务一站式服务渠道
●实体式的
●电子化的
行政服务大厅是实体式一站式服务渠道的主要形式。

行政服务大厅同传统的“一厅式办公”、“咨询中心”等有着本质的区别。

政府网站是电子化一站式服务渠道的主要形式。

政务呼叫中心(Call Center)是伴随政府网站出现的,也是电子政务一站式服务的一个重要渠道。

电子政务的一站式服务渠道还包括手机、掌上电脑(PDA)、公告信息服务站等。

4. 电子政务的网络结构从“三网一库”到政务内外网的转变做了哪些改进,有哪些进步?
5. 新公共管理改革的特征和内容是什么?(第三章)
1、从效率、效能及服务质量的观点来看,新公共管理注重“结果”。

2、高度集权的层级制组织结构被分权管理的大环境所取代。

即资源的分配及提供服务的对象更接近原定目标,并向顾客及其它利益团体提供回馈的空间。

3、以多种不同的方式弹性监督公共法规,产生更具成本效益的政策结果。

4、强调“效率”是政府提供服务的重点。

5、加强政府内部核心领导人员的策略能力:在面对外在环境冲击时,能以最少成本,主动、有弹性地作出响应。

二、新公共管理改革的特征和内容
核心思想是把私营部门的管理手段和市场激励结构引入公共部门和公共服务之中。

目标不只是在公共行政内部作技术上的专业化努力,也不只是对公共部门进行改革,而主要是让公共部门从转换机制入手,从根本上改变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最终以新的公共管理模式取代传统的官僚制模式。

二、新公共管理改革的特征和内容
1.引入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手段和竞争机制
2.以顾客为导向
3.注重结果与产出
4.改善公共部门的工作
5.绩效目标控制
6.文官与政务官之间密切互动
7.重视公共人力资源管理
6. 请举例说明WEB1.0和WEB2.0有区别是什么?
7. 结合实例说明政府门户网站中的静态网页和动态网页分别是什么?(第七章)
三、应用分析题(20*2=40)
1. 什么是数字鸿沟,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形成数字鸿沟?(第三章)假如你是国
最好的电话服务、最快的网络服务,也受到了这方面的最好的教育。

另外有一部分人,他们出于各种原因不能接入最新的或最好的计算机、最可靠的电话服务或最快最方便的网络服务。

这两部分人之间的差别,就是所谓的‘数字鸿沟’。


---美国商务部
由于信息技术的资源分配不均,以及其所造成对于信息技术的运用的不平等,导致国与国之间、族群与族群、甚至个人与个人间产生“拥有(Have)”与“未拥有(Have-Not)”信息技术资源的情形逐渐增加。

数字鸿沟是因地理区隔、族群、经济状况、性别,以及技术、知识及能力在使用因特网等信息技术资源应用上差异所造成的差距。

形成数字鸿沟的原因:
1.访问渠道
2.计算机使用能力
3.信息能力
4.网络内容
5.个人的偏好
全球仍有百分之三十三的公民选择不使用因特网,其主要原因包括无连接网络的需要(40%)、缺乏计算机(33%)、无兴趣(25%)、缺乏应有的相关知识(25%),以及因特网涉及的成本花费过高(16%)等。

英国经验:1.降低互联网的接入费用 2.建立更多的互联网接入中心 3.降低计算机借租费用
美国经验:1.鼓励私营机构参与 2.提高师资水平 3.增加美国本土人在相关领域的就业机会
1.单靠技术方面的力量是不够的,政府要扮演组织者和建设者。

2.消除文盲,普及相关教育,加强培训。

3.克服欠发达的局面。

4.铺建电信基础设施。

5.普及计算机的应用。

6.数字鸿沟的产生是社会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导致的—发展才是硬道理。

7.典型示范。

数字鸿沟(消除数字鸿沟的目标与途径)
国际电联将2015年定为实现消除“数字鸿沟”目标的标志年。

具体目标为:届时
将用信息技术把所有村庄连接起来, 在每一个社区都设立信息连接站;用信息技术把大学、中学、小学都连接起来,实现中小学课程联网;用信息技术把科研中心连接起来;用信息技术把图书馆、文化中心、博物馆、邮局和档案馆连接起来;用信息技术把健身中心和医院连接起来;用信息技术把中央和地方政府机关连接起来,建立网站和提供电子邮箱地址;保证让所有人口都能享受电视和广播;鼓励使用各种语言提供网上信息;努力做到让世界半数以上的居民能够使用信息技术。

---新华网《行动起来,创建公平的信息社会》
2.结合实例说明发达国家电子政务发展趋势是什么?我国电子政务下一阶段建设重点内容是什么?面临的主要挑战有哪些?如何应对这些挑战?(第六章)
3. 电子政务主要是由技术进步推动的,还是由管理实践推动的?请选择其中一个最重要的推动因素,并说明你的观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