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iResearch-2014年中国移动社交应用市场研究报告
iResearch-2014年中国移动社交应用市场研究报告
3 婚恋社交 4 兴趣社交
以形成婚姻、恋爱 关系为目的的社区 交友活动
基于特定的兴趣爱 好形成的特定社区, 结交志同道合的好 友
PC端延伸 至移动端
移动端形式 更为多样
5 移动社交应用 定义和分类
移动社交应用形式多样
社区/论坛(BBS),论坛全称为Bulletin Board System(电子公告板)或者Bulletin Board Service(公告板 服务),是互联网上的一种电子信息服务系统。它提供一块公共电子白板,每个用户都可以在上面书写,可发 布信息或提出看法。它是一种交互性强,内容丰富而及时的互联网电子信息服务系统,用户在BBS站点上可以 获得各种信息服务、发布信息、进行讨论、聊天等等。
企业增值服务一般意义上来说是指企业 账号在社交网络当中不同于个人账号的 功能,包括企业的认证服务、对于企业 的关注者的群发服务等特殊权限。
公共账号服务
指专门在移动端针对企业推出的增值服 务,部分移动社交应用会在此项服务上 对企业进行收费。
11 移动社交应用 商业模式
广告是移动社交应用盈利的基本模式
社会化媒体营销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一种营销形式,广告主越来越重视在社交领域投放广告,进行推广营销活 动。移动社交应用包含的广告形式与PC端类似,可以划分为展示广告和原生广告以及营销推广活动等。不同 类别的社交应用在广告的展示形式上也存在差异。在微博、SNS等信息展现形式主要为信息流的社交应用当中, 原生广告盛行,此外还有诸如banner等展示类广告在各种社交应用当中也较为普遍。
10 移动社交应用的商业模式及商业价值分析
24 中国移动社交应用市场概况
32 典型移动社交应用及趋势分析
42 概念定义
43 研究背景与研究方法
44 法律声明
3 移动社交应用 定义和分类
移动社交的概念
移动社交是指,用户以手机等移动终端为载体,以在线识别用户及交换信息技术为基础,按照流量计费,通过 移动网络来实现的社交应用功能,移动社交不包括打电话、发短信等通讯业务。与传统的PC端社交相比,移 动社交具有人机交互、实时场景等特点,能够让用户随时随地的创造并分享内容,让网络最大程度地服务于个 人的现实生活。广义的移动社交应用包括移动端各种按流量计费,以交友以及与好友联络为目的的应用,而狭 义的移动社交应用主要指以交友为目的、以基于各种目的组成的交友社区为组织形式的移动应用,本报告采取 了狭义的移动社交概念,因此研究范畴不包括移动即时通讯应用。
位置交友服务,是基于LBS的一种社交服务。LBS即Location Based Service,它是通过电信移动运营商的无
线电通讯网络或外部定位方式(如GPS)获取移动终端用户的位置信息,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为用户提
供相应服务的一种增值业务。
信息组织方式 信息传递方式 信息内容
1 社区/论坛
以内容为核心
2010-2017年中国移动游戏市场规模
社交性
800
52.7% 43.7% 36.1%
43.6% 51.8% 40.7% 69.3% 59.1%
705.7 丰富的好友互动提高游戏的趣
味性,与好友进行排名提高了
600
竞争性,使得社交游戏拥有更
518.6
强的用户粘性。
400
361.0
休闲性
236.4
移动社交应用推出的游戏
用户增值服务
会员增值服务
会员增值服务是指体系性的增值服务提 供,移动端一般与PC端打通,在移动端 主要体现为UI,聊天信息同步等特权。
虚拟商品销售
虚拟商品销售是指单个的虚拟商品购买, 如聊天表情,主题,背景等内容的购买, 与会员增值服务差别在于虚拟商品销售 为单次单个的购买行为。
企业增值服务
企业增值服务
一般较为大型的移动社交应用,如新 浪微博、人人网等,拥有自己的广告 销售团队;因此作为大媒体会自主进 行广告的售卖,一般不会与移动广告 平台进行合作,而是自主获得广告收 入。
移动社交应用广告形式
展示广告
• 包括banner条 等图形广告以 及各种广告位 文字链等。
自主
平台
推广活动 原生广告
一些小型的移动社交应用,由于资源 较为有限,通常会选择接入移动应用 广告平台,通过内置广告平台的SDK, 获取广告收入。
微博,是一种允许用户及时更新简短文本(通常少于140字)并可以公开发布的微型博客形式。允许任何人阅 读或者只能由用户选择的群组阅读。逐渐发展成可以发送链接、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发布终端包括网 页、移动终端、短信等。
社交网络(SNS),是指以“互动交友”为基础,基于用户之间共同的兴趣、爱好、活动等,或者用户间真实 的人际关系,以实名或者非实名的方式,在网络平台上构建的一种综合性社会关系网络服务。
移动社交应用发展生命周期
产品生命周期,是产品的市场寿命,即一种新产以分为四个阶段,即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以及衰退期。位于成长期的应用多为新型应用,成长 性较强,用户规模等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而从商业模式来说还处于探索阶段,而位于成熟期的应用用户规模 较大,盈利模式较为成熟。
200
148.5
41.1
62.4
87.7
平台上的游戏多为休闲性 小游戏,游戏难度较低, 以降低游戏门槛,吸引更
一对多
长图文/短图文/ 文件
2 微博
以用户为核心
一对多
短文字/多媒体
3
SNS
4 位置交友
以用户为核心 以位置为核心
多对一
一对一/ 多对多
长文字/短状态/ 多媒体
文字/图片/语音 /地理位置 6 移动社交应用 发展历程
社交网络的五个发展阶段
论坛时代:论坛是最早的网络社交形态,也是在web2.0的概念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的web2.0产品形态;论 坛具有较高的互动性,但是论坛信息以内容为核心,本质上并非真正的社交网络。
1995
1999
2002 2003 2004
2006 2007 2008 2009
2011
2012
论坛
博客
SNS
微博
多元化社交
7 移动社交应用 发展历程
移动端社交应用与PC端社交网络对比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移动社交市场也在不断的扩张,PC端原有的社交网络不断向移动端迁移,移动端又 兴起了许多新的社交应用。PC端和移动端的社交市场存在一定的差异。
• 许多社交应用也推出了自己的游戏平台,推出一系列社交游戏,让用户通过应用的社 交关系链进行游戏,从而吸引用户付费。游戏将可能成为移动社交应用获得收入的最 快捷的渠道,并且收入规模有望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 移动化、平台化、垂直化将是移动社交应用的三大发展趋势。
2 目录
2 报告摘要
3 移动社交应用概述
• 增值服务在PC端就已经成为社交网络的一种重要的盈利方式,随着社交网络向移动端 的迁移,移动增值服务也顺理成章地成为移动社交应用的一种重要的收入来源。
• 社会化媒体营销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一种营销形式,广告主越来越重视在社交领域投 放广告,进行推广营销活动。移动社交应用包含的广告形式与PC端类似,可以划分为 展示广告和原生广告以及营销推广活动等。
移动社交的要素
移动社交的分类
按目的分类
按形式分类
移动端为载体 以交友为目的
熟人社交
社区/论坛
陌生人社交
SNS
以流量计费 社区集群方式呈现
婚恋社交 兴趣社交
微博 位置交友
其他
其他 4 移动社交应用 定义和分类
移动社交从熟人社交走向兴趣社群
在移动互联网发展初期,移动社交应用主要是PC端社交网络在移动端的延续,基本继承了PC端的产品形态和 内容,以熟人社交为主,基本目的是与好友保持联络,关注好友动态,共享生活资讯和内容。
博客时代:博客以个人主页为核心,朋友或者陌生人之间都可以自由地或者在一定的权限之下进行相互访问, 并评价留言等。从博客开始,互联网社交进入了以“人”为核心的时代。
SNS时代:SNS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交网络,整个网络以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为核心,针对特定用户来说,信息 以time line的方式展现,内容也以个人的生活状态信息为重点。
微博时代:从微博开始,社交网络发展到快速信息时代,信息内容碎片化,数据量大刷新速度快。微博不同于 SNS之处还在于微博的社交关系多属于弱关系,这种松散的社交关系决定了微博的媒体化特征明显。
多元化社交时代:当前互联网社交已经发展到多元化社交时代,各种社交形式共同推进,并且不断完善自身形 态。新的社交形式也在不断出现,如各种兴趣社区,以及移动端的各种新型社交应用等等。
移动端社交应用充分展 现了移动终端的特性, 随时需要调用LBS、重 力感应以及摄像头、话 筒等功能。
以综合类社交网络以及 熟人社交为主,发展较 为成熟,新型探索较少。
开始向垂直化多元化交 友社区发展,图片类等 兴趣社区盛行,陌生人 交友崛起,不断探索新 形式,增长趋势明显。
8 移动社交应用 发展历程
移动社交的三个发展阶段
1 从PC端平移至移动端
PC端的社交网络主要是 以网页版的形式呈现, 页面空间较大,可以同 时呈现多种信息。
移动端社交主要以App 形式呈现。页面空间较 小,信息以单线形式呈 现,注意力更珍贵。
2 添加移动端特有元素 3 移动端特有新型应用
PC社交网络的各种元素 均为较为传统的形式, 可以展现文字、图片、 音频、视频以及较大规 格文件等。
• 包含信息流广 告,以及一些 图片兴趣社区 当中的商家主 题图片等。
• 以卡片、推荐 位等方式展现 出的一些活动, 通过吸引用户 参与进行品牌 推广。
12 移动社交应用 商业模式
移动社交应用通过移动游戏实现流量快速变现
从2011年至今,移动游戏市场快速增长,整体规模迅速增长,智能终端游戏收入占比不断增大。刚刚过去的 2013年是移动游戏爆发性发展的一年,一方面手机网游迅速发展,高用户粘性的手机网游吸金能力很强,带 动市场规模的发展,另一方面移动游戏商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因此整体移动游戏市场生机勃勃,许多社交应用 也推出了自己的游戏平台,推出一系列社交游戏,让用户通过应用的社交关系链进行游戏,从而吸引用户付 费。游戏将可能成为移动社交应用获得收入的最快捷的渠道,并且收入规模有望达到相当高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