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统计基础知识与实务课后练习题汇总缩小版

统计基础知识与实务课后练习题汇总缩小版

统计基础知识与实务第一章:1.在实际应用中,统计的涵义是指(统计工作、统计资料与统计学)。

2.构成总体,必须同时具备(同质性、大量性与差异性)。

3.要了解某工业企业职工的文化水平,则总体单位是(该工业企业的每一个职工)。

4.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文化程度)。

5.统计工作的基础是(统计调查)。

6.统计的认识过程是(定性认识到定量认识再到定量认识与定性认识相结合)。

7.一个总体(可以有多个指标)。

8.某职工月工资为1800元,“工资”是(数量标志)。

9.统计工作与统计学的关系是(统计实践与统计理论的关系)。

10.对某市工业企业职工收入情况进行研究,总体是(该市全部工业企业的全部职工)。

第二章1.统计调查搜集的主要是原始资料,所谓原始资料是指(向调查单位搜集的尚待汇总整理的个体资料)。

2.统计调查所搜集的资料包括原始资料和次级资料两种,原始资料与次级资料的关系是(次级资料是从原始资料过渡来的)。

3.统计调查有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之分,它们划分的标志是:(是否对所有组成总体的单位进行逐一调查)。

4.全面调查是对构成调查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逐一的调查,因此,下述调查中属于全面调查的是(对全国的人口进行普查)。

5.按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统计调查可分为连续调查和不连续调查。

下述调查中属于连续调查的是(按旬上报钢铁生产量)。

6.调查单位与报告单位的关系是(二者有时是一致的)。

7、对某省饮食业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对象是该省饮食业的(所有从业人员)。

8.对某省饮食业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单位是该省饮食业的(每个从业人员)。

9.我国的统计报表(目前大多是全面统计报表)。

10.统计报表报送周期不同,报表所反映的指标项目有不同的详细程度。

一般,周期越短,则报告的指标项目(越少)。

11.对1990年6月30日24时的全国人口进行逐一调查,这是(普查)。

12.抽样调查与典型调查都是非全面调查,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选取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

13.通过调查鞍钢、武钢等几个大钢铁基地,了解我国钢铁生产的基本状况。

这种调查方式是(重点调查)。

14.统计调查可以分为统计报表制度和专门调查,划分的根据是(调查的组织方式)。

15、如果调查对象是全部工业企业,则调查单位是(每一个工业企业)。

16.典型调查是从被调查对象中(按照调查目的有意识地选取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调查)。

17.全面统计报表是一种(报告法的调查方法)。

18.下列属于专门调查的是(普查)。

19.调查时间是指(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

20.在统计分析中,需要已婚人口数和未婚人口数指标,则相应的调查标志是(婚姻状况)。

21、下列属于一次性调查的是(全国实有耕地面积)。

22、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

23.区别重点调查与典型调查的标志是(确定调查单位的标准不同)。

24.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都是非全面调查,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选取单位方式不同)。

25.调查对象是指(所要调查的总体)。

26.某市工业企业2006年生产经营成果年报呈报时间规定在2007年1月31日,则调查期限为(一个月)。

27.重点调查中重点单位是指(标志总量在总体中占有很大比重的单位)。

28.在生产过程中,对产品的质量检查和控制应该采用(抽样调查)。

29.调查期限是指(进行调查登记工作开始到结束的时间)。

30.街头拦截面访的缺点之一是(搜集的数据对总体的代表性不强)。

31.对某市自行车进行普查,调查对象是(该市所有自行车)。

32.对某市自行车进行普查,调查单位是(该市每一辆自行车)。

33.对某市自行车进行普查,报告单位是(该市每一个拥有自行车的人)。

34.为了了解职工的业余生活,某市统计局欲对该市职工2006年8月15日至21日一周的时间安排进行调查。

此项调查宜采用(抽样调查)。

35.市统计局对该市职工2006.08.15日至21日一周的时间安排进行调查,调查对象是(该市全部职工)。

36.某市统计局欲对该市职工2006年8月15日至21日一周的时间安排进行调查。

要求此项调查在9月底完成。

调查时间是(8月15日至21日)。

37.一项调查,当数据需从总体每一单位中搜集时,称为(普查)。

38.一项调查,当数据仅从随机抽取的总体部分单位来获取时,称为(随机抽样调查)。

39.下列属于抽样调查的是(1%人口调查)。

40.下列属于概率抽样的是(简单随机抽样)。

41.按照某一标志,先将总体分成若干层(组、类),再在层按简单随机抽样方法进行抽样,此种方法为(分层随机抽样)。

42.先将总体中各单位按一定的标志排队,然后每隔一定的距离抽取一个单位构成样本,此种方法为(系统随机抽样)。

43.将某居民小区的4000户居民从1~4000编号,在1~100号中随机抽取1个为3,则3、103、203……3903构成抽样调查样本,这样的抽样方法为(系统随机抽样)。

44.某校高三年级学生共1000人参加考试,将1000份试卷编好后,从中随机抽取30份计算平均成绩,此种抽样方法为(简单随机抽样)。

45.为了了解某地区职工家庭生活状况,调查时,将职工家庭按居民委员会分组,并以居委会为单位进行简单随机抽样,再对抽中的居委会所辖每户职工家庭一一进行调查,这种调查组织方式为(整群随机抽样)。

46.对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调查,按平原、丘陵、山区分组来抽选样本单位,此种抽样方法为(分层抽样)。

第三章1.统计分组是统计资料整理中常用的统计方法,它能够区分(总体中性质相异的单位)。

2.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确定(分组标志和分组界限)。

3. 按照反映事物属性差异的品质标志进行分组称为按品质标志分组,下列属于这一类的是(在校学生按性别分组)。

4.按数量标志分组的关键是确定(组距)。

5.全国总人口按年龄分为5组,这种分组方法属于(简单分组)。

6. 对某校学生先按年级分组,在此基础上再按年龄分组,这种分组方法是(复合分组)。

7.对某校学生分别按年级和年龄分组,由此形成的分组体系是(平行分组体系)。

8.组距数列中的上限一般是指(本组变量的最大值)。

9.组距和组数是组距数列中的一对基本要素,当变量的全距一定时,组距和组数(有反向关系)。

10.等距数列和异距数列是组距数列的两种形式,其中等距数列是指(各组组距相等的数列)。

11.用离散变量作分组标志时,相邻组的上下限应(间断)。

12.企业职工工资收入最高者为4260元,最低者为2700元,据此分为6个组,形成闭口式等距数列,则组距应为(260)。

13.在组距数列中,对各组的上限与下限进行简单平均,得到的是(组中值)。

14.在分组时,如遇到某单位的标志值刚好等于相邻两组上下限数值时,一般是(将此值归入作为下限的那一组)。

15.将企业按资产总额分组,使用的分组形式为(组距式分组)。

16.企业按资产总额分组(只能使用组距式分组)。

17.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200,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170,则末组组中值为(230)。

18.统计整理主要是整理(原始调查资料)。

19.简单分组与复合分组的主要区别在于(各自采用分组标志个数不同)。

20.分配数列包含两个组成要素,即(分组和次数)。

21.划分组限时相邻组的上下限如重叠,则(与上限相等的标志值计人下一组)。

22.在分配数列中,频数是指(各组单位数)。

23.将某地区30个商店按零售额多少分组而编制的分配数列,其变量值是(各组的零售额)。

第四章:1.统计指标反映的是(总体现象的数量特征)。

2.总量指标(反映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某种经济现象的总规模或总水平)。

3、质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相对数和平均数)。

4、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可分为(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

5.统计指标体系是由(若干个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组成的整体)。

6.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容不同,可分为(总体单位总量指标和总体标志总量指标)。

7.反映同一总体在不同时间上的数量对比关系的是(动态相对指标)。

8.某企业计划规定单位产品成本降低2%,实际降低7%,则其单位成本降低计划完成程度为(94.9%)。

9.在不掌握各组单位数资料,只掌握各组标志值和各组标志总量的情况下,若计算平均指标宜采用(加权调和平均数公式)。

10.甲、乙两数列的平均数分别为l00和14.5,它们的标准差为12.8和3.7,则(甲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高于乙数列)。

11.对于不同水平的总体,若比较其标志变动度,不能直接用标准差,而需分别计算各自的(标准差系数)。

12、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可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13、2007年国生产总值246619亿元;2002年全国金融、保险业增加值为5948.9亿元;200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55566.61亿元;2003年全国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103617.7亿元。

以上总量指标依次为(时期指标、时期指标、时期指标、时点指标)。

14.某企业有职工1000人,职工年工资总额为2846,4万元,要研究该地区40个企业状况,则(1000人为总体标志总量、2846.4万元为总体标志总量、40个企业为总体单位总量)。

15.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是(人均GDP)。

16.某工业公司所属三个企业某年实际完成工业总产出分别为500万元、700万元、600万元,各企业计划完成相对指标分别为110%、l 15%、l05%。

则该公司工业总产出计划完成程度为( C 110.1% )17.某建设施工队盖一栋大楼,计划320天完成,实际290天就完成了,若求计划完成程度,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B计划完成程度为90.63%,超额9.37%完成了计划)。

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如下:第五章:1. 下列数列中,指标数值可以相加的是:(时期数列)。

2.在时间数列中,作为计算其他动态分析指标基础的是(发展水平)。

3.已知各时期发展水平之和与最初水平及时期数,要计算平均发展速度,应采用(累计法)。

4、已知最初水平、最末水平及时期数,要计算平均发展速度,应采用:(水平法)。

5、假定某产品产量2007年比1997年增加了235%,则1997——2007年期间平均发展速度为:( B )。

6.环比发展速度与定基发展速度之间的关系是(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发展速度)。

7.环比增长速度与定基增长速度之间的关系是(二者无直接代数关系)。

8. 某企业的职工人数比上年增加5%,职工工资水平提高2%,则该企业职工工资总额比上年增长:(7.1%)。

【(1+5%)×(1+2%)-1】9. 总速度是:(定基发展速度)。

10. 以1980年为基期,2006年为报告期,若求平均发展速度须开方计算,应开几次方,下列选项正确的是(26)。

第六章:1、反映现象总规模或总水平变动程度的指数是:(数量指标指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