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复习课教学案例设计: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中考小说人物形象分析与概括武穴市第三实验中学郭国品教学目标:1.学习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描写方法,体会其作用。
2.掌握人物形象的分析与性格概括方法。
3.培养观察与阅读习惯,做一个有志、有识、有恒的人。
教学重点:怎样多角度分析人物形象和概括人物性格。
难点:结合内容全面、准确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立足课本、联系中考、迁移课外。
表演法(道具法)、合作探究法等教学过程导入:由离中考还有80天的时间说起。
开门见山,为同学们带来一堂课,希望有所帮助。
齐读题目。
解释俗语“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提出疑问该俗语与本课有何关系?一、复习小说文体知识。
1、调查了解,初中阶段学过哪些小说?(不含名著阅读,共13篇)2、精讲知识点①小说的定义,以及与散文的不同之处。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
性质:虚构,与散文最大的区别目的:反映社会生活(世事洞明皆学问)特点:剧情更集中,情节更吸引人,目的性更强我:并非作者本人。
②解读信息,三要素及三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小说为何要“以人为本“。
通俗解释“塑造”即虚构,方法是“模特法”。
精讲:1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和环境。
2小说的主要任务是塑造(虚构:模特说。
)人物(主人公),写出鲜明的人物形象来,情节是小说的骨架,环境是小说的依托。
3、勾连学生已有的经验,谈谈:怎样知人,从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分析。
了解正面和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包括: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 :即通过别人的描述、衬托对比等方法塑造人物。
4、重温课本猜猜看。
体会课本中小说描写人物的方法及其作用。
①体会外貌描写的作用。
例1问:下文中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请概括闰土的人物形象。
他十一二岁,紫色圆脸,头戴小毡帽,颈上套一个银项圈,有一双红活圆实的手(健康可爱)身材增加了一倍,脸色灰黄,很深的皱纹,眼睛周围肿得通红,头戴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提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苍老穷困)②体会动作描写的作用例2:体会下面句子加点词反映了孔乙己的什么形象特点和心理状态。
他便排出九文大钱。
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
答:“排”说明此时孔乙己有钱,且试图以此回应短衣帮对他的嘲笑;"摸"表现了此时孔乙己已经穷困潦倒,没有心思顾忌脸面。
两词有力地表现了孔乙己的经济状况,反映了他迂腐的性格特点。
③语言描写。
例3:2名学生表演朗读菲利普夫妇的对话,分析人物形象。
1、我父亲突然好象不安起来,他向旁边走了几步,瞪着眼看了看挤在卖牡蛎的身边的女儿女婿,就赶紧向我们走来。
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
他低声对我母亲说:“真奇怪!这个卖牡蛎的怎么这样像于勒?”2、(当她听到卖牡蛎的像于勒时)我母亲也怕起来,吞吞吐吐的说:“你疯了,既然你知道不是他,为什么这样胡说八道?”3.(当他证实那人真是于勒后)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
……”回答:第1句表现了菲利普乍见到于勒后的又惊又怕的心理。
第2句表现了菲利普太太担心、震惊和犹抱一丝丝希望的心理。
第3句表现了菲利普太太确认真相后暴怒、失望的心理,表现了她唯利是图、自私冷酷的性格特点。
④体会文章中主人公和线索人物以及见证人的区别。
承接前面教学片段,快速提问:谁才是文章的主人公?于勒和“我”的作用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简要讲解,明确:菲利普夫妇是小说的主人公。
小说全篇着力刻画其二人形象特点,表现中心思想。
于勒是线索人物(暗线),略写和虚写了他的过去和现在。
并在“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的过程中贯穿全文“我”是故事的“见证人”(明线),小说以“我”的见闻展开情节,起穿针引线的作用。
5、经典名著现场我会演:《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根据剧本,用创造性的表演理解体会人物形象性格)鲁(声色俱厉):你不过是个卖肉的,还敢强抢民女做小?看我不揍你这个垃圾!学生分析,明确:运用神态、语言描写性格:嫉恶如仇(主要)鲁(暗暗思量):俺原来想教训他一顿,却不想这混蛋不经打,三拳就打死了。
打死也就罢了,我不怕坐牢,就怕没人给我送饭。
学生分析,明确:运用心理描写,表现了鲁智深鲁莽的性格。
鲁(假装喝骂):你还敢装死?待会儿我还要打你!(手指着四周,环顾众伙计)我看谁敢来帮你!(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赶紧跑)学生分析,明确:运用了语言描写,表现鲁智深面临危险境地心思细腻的特点。
6、方法归纳:观其行(最主要,假设法官判案)、听其言(有欺骗)、察其色(最真实)二、探究黄冈中考语文考题考点。
1、结合PPT,回顾近三年中考试题,从答案中判断答题要点。
简要概括人物性格的答题方法。
2、阅读《爷爷的黄豆》,结合内容分析爷爷的形象特点。
(范文略,网上可查)3、分析人物形象和概括人物性格,两者之间的微妙关系和不同点。
形象包括性格,形象大于性格,形象偏外在,性格偏内在,多有相应的形容词概括。
三、真题演练。
原创小说阅读《应聘》(李桂芳)。
学生自己命题,自己、同学解答。
展示交流答案。
应聘李桂芳①儿子大学毕业后,已经在家待了半年。
他的同学陆陆续续找到了称心如意的工作,可儿子老是不慌不忙的,说工作迟早会有的。
为这,母亲真有些生气了,所以今天非得亲自陪着儿子来应聘不可。
②终于看中了一份待遇不错的推销工作,儿子的条件也挺适合的。
母亲便努力地挤进密密匝匝的人群里去,好不容易帮儿子要到了一张应聘报名表。
儿子接过表格,三两下就填完了。
母亲接过一看,字迹很是潦草,就生气地说,你怎么这样,不能把字写好点儿吗?儿子不耐烦地说,我就那水平。
③母亲无奈地再次挤到了前台,又要了一张表格。
看看拥挤的人流,害怕挤出去难以再挤进来交表,便靠着工作台,拿笔填起来。
母亲的字写得很漂亮,她的书法作品曾在中学时得过奖。
一个工作人员见她正专心地填表,凑过来,看了看说,不是你应聘吧?母亲被身后的人流推得歪来倒去的,好不容易站稳了,连忙说,不是的,我是给我儿子填的。
那人说,你儿子本人呢?母亲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他力气小,挤不进来。
工作人员看了母亲写的字说,你的字写得不错嘛。
母亲赶紧说,我儿子写得还要好呢。
④因为表格交在前面,不多时就叫到了儿子的名字,母亲赶紧大着嗓门儿朝后面叫儿子的名字。
儿子好半天才挤到前面,边挤边抱怨说,让你别忙,你忙什么呀?母亲朝他使使眼色,把他拉到工作人员面前。
⑤儿子被叫到另外一间小屋进行面试,母亲赶忙跟了进去。
工作人员问儿子,你为什么要来应聘这份工作?刚才还和母亲顶嘴的儿子,此时突然紧张起来,好半天才挤出一句话说,我需要找份工作。
母亲赶忙帮他圆场说,我儿子从小就伶牙俐齿的,这会儿是紧张了点儿。
他适合做这个推销工作的。
你别看这孩子长得瘦,很能吃苦的。
小时候吧,家里的一切家务活儿他都承包了,街坊四邻一个劲儿夸他能干呢。
⑥工作人员又问了一个问题,你觉得做推销工作需要具备怎样的素质?儿子想了半天,大冷的天,额上冷汗直冒,半天才张嘴说,我觉得只要能吃苦就行。
母亲嗔怪地看了儿子一眼,连忙接过他的话头说,这孩子,刚才在路上还给我说得头头是道呢,这会儿就忘了?母亲对工作人员说,搞推销,一直是我儿子的梦想,所以,一直以来他都有意识地在培养这方面的能力。
他平时就跟我说,推销人员应该有以下素质:一是有一副好口才,能为产品做详细生动的口头广告;二是有吃苦精神,能走街串巷,不怕麻烦地上门服务;三是有良好的交际能力,能和各色各样的人打交道,广泛地推销产品……母亲一口气说了十点,毫不停歇,好多竟是工作人员从没听过的有价值的新观点。
⑦听完母亲的介绍,在场的人都面露微笑。
母亲一看他们的微笑,心里就跟喝了蜜似的甜。
她知道儿子的工作终于有希望了,于是欢天喜地地领着儿子回家等候通知。
⑧三天后,母亲终于等来了那家公司的电话,她非常高兴,儿子也十分兴奋。
然而,听过电话,母亲却呆了……学生自主命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请你为本文设置一道关于“分析人物形象、概括人物性格”的题目。
我的题目:我的答案::①2名学生演板,提醒学生阅读习惯,在文中勾画人物描写句子;立足文本,答题要言之有据;表达注意:分点、多角度、多侧面。
②展示之前,可以略微介绍情节,问学生:谁应聘上了?问收获。
学生谈体会。
③总结:为什么我们不会做题?肚子没有货!谈谈积累人物描写类词汇的重要性。
过渡:由文章过渡到做人四、收束课堂,照应开头。
知人(易):要学习别人优点。
知己(难):人须“内自省也”。
举例:股神巴菲特故事——投资同学的小测验。
巴菲特讲投资课时,曾经发给学生一张纸条,说假设日后你有一笔钱,可以投资给你的同学,让学生在纸上写出最值得投资的和最不愿投资的五个同学;最后让学生想一想,这些同学的身上有那些优缺点让自己做出了这样的选择。
最后以“曾国藩论人才:有志,有识,有恒”的话结束课文,勉励学生,齐读:有志,不会安于现状;有识,不做井底之蛙;有恒,能行千里之外。
祝愿同学们历经八十难(八十日)之后,鱼跃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