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游戏化项目中期建设措施
我园将在做好自身项目建设的基础上,全力支持建设园的项目推进,定期组织共建小组到园跟进指导,同时邀请市内课程游戏化研究专家帮我们理清思路,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一、联动融合,开展多样化研讨。
1. 教师岗位互换。
一是建设园教师到共建园进行跟岗学习活动,在同岗位工作中,建设园教师眼中有了许多的“具象”表现:一日活动的有效衔接、自主餐点的组织实施、区域游戏的环境创设与材料准备、游戏后的分享与总结、物品的自主整理等等,逐步理解到什么是“儿童在前,教师在后”,在自身工作中取长补短,提高业务能力。
二是共建园骨干教师到建设园进行诊断和指导,如保教主任的互换,在亲身参加建设园的园本教研活动后,可以深入了解两园日常教研工作的开展情况和存在差异,将自身经验与建设园需求相结合,如研讨内容的选择、研讨形式的丰富和教师体验式教研的模式等,促进建设园不断提高教研工作效率。
2. 助力园本培训。
一是学习先进园所的成功经验。
组织两园骨干教师到到本市先进园进行跟岗学习,并及时组织二次培训,让全体教师都能接触新的课程理念。
二是积极参加市级各类培训学习。
通过参与现场观摩、专家讲座等研训模式,开阔老师们的视野,帮助教师在交流碰撞中逐步提升业务素
质。
三是助力建设园做实园本培训。
提供可行性培训计划,助力建设园开展形式多样的、有针对性的培训活动,以观摩研讨、专题学习等形式,以环境创设、区角活动、自主游戏等为专题,做实做足园本教研活动。
二、互动审议,整合档案资料。
组织我园骨干教师与建设园课程游戏化建设组成员一起,以南通市课程游戏化相关文件要求为指导,对建设园现场考察档案资料进行重新审议,逐条讨论,提炼必要佐证资料,合理归类,同性质文本不重复准备,减轻教师笔头负担。
三、深入学习,优化户外游戏。
1. 优化教师行为。
一是深入学习、更新观念。
组织园内骨干教师带领两园教师线上共读《指南》等专业文件与书籍,引导教师逐步摆脱老思想、旧观念的禁锢,学会放手,把游戏主导权还给孩子,让孩子成为游戏和活动的主体。
二是学会观察、适宜介入。
在组织户外游戏时,教师要关注幼儿的动机、兴趣和需要,学会及时观察并记录,并能依据《指南》提供适宜的支持与引导,促进幼儿的核心经验的获得。
因此我园将定期到建设园开展“幼儿游戏观察”的专题培训与研讨,提升建设园教师游戏观察与指导能力。
2. 优化游戏环境。
开展户外游戏时,将自主权交给幼儿非常重要,教师应本着“以幼儿为本”的原则为幼儿创设一种既宽松自由,又能让幼儿喜欢的游戏环
境。
教师要支持幼儿自主活动的开展,让幼儿的自主性得以发挥。
我们拟从两个方面进行改进。
一是专题研讨,以“如何创设轻松自由的游戏环境”为主题,结合本园本班游戏情况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开展小组讨论,以思维导图展示交流,在积极互动中找到答案。
二是现场观摩,两园计划在同一主题中开展户外游戏观摩,请对方同级教师来园观摩,以视频方式进行集体研讨,共同诊断问题所在,找出不适宜的游戏环境与材料,共同商讨解决方案,以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作为共建园,我园将抓住这次发展与提升的机遇,将本园的教师专业发展、环境改造和课程游戏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构建更加适宜的、互动的游戏化环境,满足幼儿个性化需求,促进幼儿多元化发展,同时与项目园携手,不断改进,共同提高提升课程游戏化实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