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12玩偶之家节选教案人教版必修中册.doc

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12玩偶之家节选教案人教版必修中册.doc

玩偶之家(节选)
教学目标
1.分析人物的个性化台词,把握人物的心理和个性;
2.理解戏剧冲突的层次、原因,了解“戏剧事件”对推动人物性格的冲突和发展的意义;
3.探究金钱观、爱情观等因素对女性悲剧命运的影响,强化尊重人、尊重女性的社会意识,倡导女性自尊、自爱、自信、自强。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整理课文中的词语,易卜生及其重要作品的戏剧常识。

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易卜生、《玩偶之家》的写作背景及人物和剧情。

审美鉴赏与创造:分析选文的戏剧冲突, 鉴赏主要人物形象,舞台说明的作用。

分析并领悟娜拉出走的原因。

文化传承与理解:探讨娜拉出走后的结局, 并思考《玩偶之家》对于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的积极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鉴赏主要人物形象,分析娜拉出走的原因。

难点:
分析《玩偶之家》对于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的积极意义。

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18 年《新青年》出版了一个“易卜生专号”,使中国人知道了西方有个女性名叫“娜拉”,她敢于反抗性别歧视并勇敢地离家出走,最终摆脱了受制于夫权束缚的“玩偶”命运。

于是一时间,“女性解放”之声不绝于耳,“娜拉”不仅成为了中国女性的效法对象,同时更为处境尴尬的新文化运动,注入了一针令人兴奋的强心剂。

今天我们走进易娜拉,听听她向社会发出了关于“人的价值”的呼喊:我不是玩偶。

二、写作背景
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 工业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即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长期处于男权社会的挪威, 妇女解放的呼声越来越高,“妇女解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 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劳动中去”。

易卜生创作《玩偶之家》的1879年, 正是挪威妇女解放运动高涨的年代。

易卜生先后结识了两位女权运动活动家——卡米拉·科莱特和奥斯塔·汉斯泰。

前者激发了他写《玩偶之家》这个剧本的热情。

挪威强大的女权运动, 给易卜生以巨大的鼓舞,更促使他以自已的作品来支持妇女解放运动。

三、作者介绍
易卜生(1828-1906)世纪后半期挪威著名的戏剧家。

1828年3月,生于挪威希恩小镇的一个富足家庭。

1936年,父亲破产。

迫于生计,16岁时经由父亲安排,到一家小药店当学徒。

工作之余,自学希腊文。

1848年至1849年期间,创作了第一个剧本《凯替莱恩》。

1850年,研读古典文学。

1906年5月23日逝世。

主要作品:《彼尔·京特》《玩偶之家》《群鬼》《人民公敌》《海达·加布勒》《野鸭》《当我们死而复醒时》等。

四、题目解说
《玩偶之家》又译《娜拉》或《傀儡家庭》。

该剧共三幕, 是一部典型的社会问题剧,课文节选自第三幕。

玩偶,指供儿童玩耍的人形玩具。

剧中喻指女主人公娜拉在家庭中“玩偶”般从属于丈夫的地位, 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当时男权社会中妇女没有独立自主地位的社会现实。

五、层次结构
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娜拉在海尔茂的责骂之后突然觉醒。

第二部分:柯洛克斯泰突然退还借据使海尔茂在“转危为安”之后再次露出丑态。

第三部分:娜拉对海尔茂提出独立宣言。

六、全文分析
1.娜拉一向爱自己的丈夫,并且为他不惜牺牲自己,为什么后面变化会这么大? 她与海尔茂的谈判合理吗?
明确:
娜拉的变化是因为残酷的现实击碎了她的幻想。

她突然觉醒,想要成为拥有独立人格的“一个人”。

在娜拉和海尔茂的谈判中,话题安排得非常自然而又合乎逻辑。

首先是海尔茂提出“我不了解你”,引出娜拉说明八年来朝夕相处的夫妻其实并不了解彼此。

其次是海尔茂谈到今后的生活,说是“玩耍的时侯过去了,现在是受教育的时侯了”,娜拉就提出“要想教育孩子,先得教育我自己……所以现在我要离开你”。

在资产阶级社会中,一个要求独立人格的妻子离开她的“玩偶之家”,是不容易被人谅解的,因为她这样做就等于是对当时那种虚伪社会的一种抗议。

海尔茂听到娜拉说“就因为今天晚上奇迹没出现,我才知道你不是我理想中的那种人”后,认清了娜拉和自己是两种不一样的人,这才不得不伤心地说:“我明白了,我明白了,在咱们中间出现了一道深沟”。

尖锐激烈的冲突的最后结果,导致惊心动魄的关门一响,娜拉终于走出“玩偶之家”。

2.联系全剧,谈谈你如何理解娜拉这个人物形象?
明确:
娜拉是一个具有个性解放思想的叛逆女性。

她善良真诚,乐于助人,富有同情心。

同时又具有敢于反抗、勇于追求人格平等的独立精神。

她为救丈夫的性命而伪造父亲的签名,暗中借了巨款,面对债主柯洛克斯泰的威逼恐吓,她也并不屈服,当伪造签名一事即将暴露时,她决定以自杀来挽救丈夫的名誉。

随着事态的发展,她对丈夫虚伪、丑恶的面目和现实社会的不合理性认识越来越深刻,她的反抗意志也越来越坚定,叛逆精神也越来越强烈,于是不愿屈辱地留下继续当丈夫的玩偶,而是毅然同丈夫决裂。

她是易卜生塑造的“精神反叛”的典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