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

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

第五章 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
1 2 3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
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分析法 ICP-AES仪器 ICP-
(Atomic Emissive Spectrometry,AES) 一、原子发射光谱的原理
在正常状态下,元素处于基态,元素在受到热(火焰)
或电(电火花)激发时,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返回到基态 时,发射出特征光谱(线状光谱)。 热能、电能 基态元素M E 特征辐射 激发态M*
标准加入法 测定微量元素,不易找到不含被分析元素的物质作为配制标 准样品的基体时 ,采用该法。 取若干份体积相同的试液(cX),依次按比例加入不同量的 待测物(ci),浓度依次为: cX , cX +cO , cX +2cO , cX +3cO , cX +4 cO …… 在相同条件下测定:RX,R1,R2,R3,R4……。 以R对浓度c做图得一直线,图中cX点即待测溶液浓度。 R=Acb b=1时,R=A(cx+ci ) R=0时, cx = – ci
第二节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分析法
一、ICP-AES分析方法及特点 1、ICP-AES的发展历程
20世纪60年 代提出、70 年代迅速发 展
1975年推出 第一台ICP 同时型(多道) 商品仪器 80~90年代仪 器的性能得 到迅速提高 成为元素分 析常规手段 固态成像检 测器和中阶 梯光栅应用 于新一代的 ICP光谱仪
几个概念 激发电位(或激发能):原子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时 所需要的能量 。 电离:当外加的能量足够大时,原子中的电子脱离原子 核的束缚力,使原子成为离子,这种过程称为电离。 一级电离电位:原子失去一个电子成为离子时所需要的 能量称为一级电离电位。
离子的激发电位:离子中的外层电子也能被激发,其所
需的能量即为相应离子的激发电位。
2、ICP-AES基本原理 等离子体(Plasma) 电离度超过0.1%被电离了的气体,这种气体不仅含有中 性原子和分子,而且含有大量的电子和离子,且电子和 正离子的浓度处于平衡状态,从整体来看是出于中性的。
等离子体光源的类型 等离子体喷焰作为发射光谱的光源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1)直流等离子体喷焰(direct currut plasmajet,DCP)
ICP光源的装置及其形成 当高频发生器接通电源后,高频电流I
通过感应线圈产生交变磁场。
开始时,管内为Ar气,不导电,需要 用高压电火花触发,使气体电离后,
在高频交流磁场的作用下,带电粒子
高速运动,碰撞,形成“雪崩”式放电, 产生等离子体气流。在垂直于磁场方
向将产生感应电流,其电阻很小,
电流很大,产生高温。又将气体加热、 电离,在管口形成稳定的等离子体焰炬。
特征谱线检验,称其为分析线。一般是灵敏线或最后线。
自吸:由弧焰中心发射出来的辐射光,被外围 的基态原子所吸收,从而降低了谱线的强度。 此现象叫自吸。
自蚀:自吸严重时,中心部分的谱线 这个现象叫自蚀 。
将被吸收
很多,从而使原来的一条谱线分裂成两条谱线,
2. 定性方法 标准试样光谱比较法
铁光谱比较法:最常用的方法,以铁谱作为标准(波长标尺)。
ICP光源特点
(1)温度高,惰性气氛,原子化条件好,有利于难熔化合物的
分解和元素激发,对大多数元素有很高的灵敏度和稳定性; (2)“趋肤效应”,涡电流在外表面处密度大,使表面温度高
,轴心电流密度最小,温度低,中心通道进样对等离子的稳
定性影响小。有效消除自吸现象,线性范围宽(4~5个数量 级);
(3) ICP中电子密度大,碱金属电离造成的影响小;
检测系统:
常用的检测记录光谱的方法 摄谱法:用来测量感光板上所记录的谱线黑度。测微光
度计(黑度计)主要用于光谱定量分析,光谱投影仪
(映谱仪), 用于定性和半定量分析。 光电直读法:利用光电倍增管、阵列检测器将光强度转
换成电信号来检测谱线强度的方法。
三、光谱定性分析 定性依据:元素不同→电子结构不同→光谱不同→特征光谱
与标样光谱中分析线黑度,若黑度相等,样品中欲测元素的
含量近似等于该标准样品中该元素的含量。 例如,分析矿石中的铅,即找出试样中灵敏线283.3nm,
再以标准系列中的铅283.3nm线相比较,如果试样中的铅线
的黑度介于0.01% ~ 0.001%之间,并接近于0.01%,则可表 示为0.01% ~ 0.001%。
(4) 工作气体Ar气产生的背景干扰小; (5) 无电极放电,无电极污染;
30
上述谱线增强,311.890和269.750出现
3.均称线对法
以测定低合金钢中的钒为例。合金钢中,铁为主要成分,
其谱线强度变化不大,可认为恒定。钒的谱线强度与铁有如
下关系: 钒含量(%) 钒谱线强度与铁谱线强度的关系
0.2
0.3 0.4
V438.997=Fe437.593nm
V439.523=Fe437.593nm V437.924=Fe437.593nm
确度较差;只能用于元素分析,不能进行结构、形态的测定 ;非金属元素灵敏度低。
2. 应用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在鉴定金属元素方面(定性分析)具 有较大的优越性,不需分离、多元素同时测定、灵敏、快捷 ,可鉴定周期表中约70多种元素,长期在钢铁工业(炉前快 速分析)、地矿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在定量分析方面,原子吸收分析有着优越性; 80年代以来,全谱光电直读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发展迅 速,已成为无机化合物分析的重要仪器。
原子的共振线与离子的电离线 • 主共振线:具有最低激发电位的谱线叫主共振线。主 共振线一般是由最低激发态回到基态时发射的谱线。 • 原子线:原子外层电子的跃迁所发射的谱线,以I表示,
如Mg Ⅰ285.21nm为原子线。
• 离子线:离子的外层电子跃迁发射的谱线。以II,III, IV等表示。如MgⅡ280.27nm为一次电离离子线。
4)背景应尽量小。
3. 摄谱法光谱定量分析
S = lgR = b1lgc + lgA
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将标准样品与试样在同一感光板上 摄谱,由标准试样分析线对的黑度差(S )对lgc作标准曲线( 三个点以上,每个点取三次平均值),再由试样分析线对的黑 度差,在标准曲线上求得未知试样lgc ,该法即三标准试样法。
式中:E2为终止能级的能量;
E1为起始能级的能量;
h为普朗克常数(6.626×10-34J·s); λ 为谱线的波长;
ν 为谱线的频率;
c为光速(3×1010cm/s)
发射光谱分析的过程 1.蒸发、原子化和激发。 2.分光,按波长顺序记录在感光板上。 3.定性或定量分析。
二、原子发射光谱分析仪器 原子发射光谱仪通常由三部分构成:光源、分光、检测。
四、光谱半定量分析 测量试样中元素的大致含量、浓度范围。 应用:钢材、合金等的分类、矿石品位分级等大批
量试样的快速测定。
方法:谱线呈现法、谱线强度比较法、均称线对法。
1、谱线强度比较法
采用摄谱法中的比较黑度法,配制一个基体与试样组成 近似的被测元素的标准系列(如,1%,0.1%,0.01%, 0.001%)。在相同条件下,在同一块感光板上标准系列与 试样并列摄谱,然后在映谱仪上用目视法直接比较被测试样
光源
作用:提供试样的蒸发、原子化和激发所需能量; 要求:有较高的灵敏度,稳定性和再现性强,背景低, 干扰少,操作简便。 常用的光源:直流电弧、交流电弧、电火花及电 感耦合高频等离子体。
分光系统
作用:将原子发射出的辐射分光后观察其光谱。
按接受光谱方式分:看谱法、摄谱法、光电法。
按仪器分光系统分:棱镜光谱仪、光栅光谱仪。
0.6
判断元素的大致含量。
V439.523>Fe437.593nm
这些线都是均称线对,即激发电位接近。用目视观察既可
五、 光谱定量分析
1.谱线强度与试样中被测元素浓度的关系 I=acb 式中:I为发射光谱线的强度; a为同谱线性质、实验条件有关的常数;
b为与谱线的自吸有关的常数,
当无自吸时,b=1,当有自吸时,b<1; c为被测元素浓度。
六、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特点与应用
1. 特点 优点: (1)可多元素同时检测 (2)分析速度快
(3)选择性高
(4)检出限较低 10~0.1gg-1(一般光源);ngg-1(ICP) (5)准确度较高 相对误差 5%~10% (一般光源); <1% (ICP)
缺点:影响谱线强度的因素较多;含量(浓度)较大时,准
原子离子发射光谱的产生
离子化(游离)
E2 E1 E0 激发状态
离子化
2 1 离子 电子 原子核 能级 エネル ギ- E2 E1 ΔE
hν
频率ν
◆在等离子体中元素原子化、离子化 ◆在等离子体中元素原子、离子发射特征波长的谱线
ICP组成 a.高频发生器和高频感应线圈; b.炬管和供气系统; c.雾化器及试样引入系统。
2、谱线呈现法
谱线强度与元素的含量有关。元素含量低时,
仅出现少数灵敏线,随元素含量增加,谱线随之出 现。可编成一张谱线出现与含量关系表,依此估计 试样中该元素的大致含量。
例如,铅的光谱 Pb含量(%) 谱线λ(nm) 0.001 0.003 0.01 0.1 1.0 3 10 283.3069清晰可见,261.4178和280.200很弱 283.306、261.4178增强,280.200清晰 上述谱线增强,另增266.317和278.332,但 不太明显。 上述谱线增强,无新谱线出现 上述谱线增强,214.095、244.383、244.62出 现,241.77模糊 上述谱线增强,出现322.05、233.242模糊可见 上述谱线增强,242.664和239.960模糊可见
弧焰温度高 8000-10000K,稳定性好,精密度接近ICP,装 置简单,运行成本低; (2)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ICP) ICP的性能优越,已成为最主要的应用方式 ; (3) 微波感生等离子体(microwave induced plasma, MIP) 温度5000-6000K,激发能量高,可激发许多很难激发的非金 属元素:C、N、F、Br、Cl、C、H、O 等,可用于有机物 成分分析,测定金属元素的灵敏度不如DCP和ICP。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