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铜陵市铜陵县东联圩江堤堤防加固工程(19+600~22+660段)合同编号:DLW/BGT-Ⅲ施工组织设计批准:审查:校核:编制: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二00二年元月六日第一章综述 (4)1.1编制依据 (4)1.2编制指导思想 (4)1.3编制内容 (4)1.4总体目标 (4)1.5工程概况 (5)1.6水文气象 (5)1.7工程地质 (6)1.8对外交通 (8)1.9本合同承包的工程项目和工作内容 (8)第二章施工组织及管理网络 (11)2.1建立施工组织管理体系 (11)2.2施工管理组织机构体系 (11)2.3施工组织机构体系图 (12)第三章主要机械设备、劳动力、材料计划 (14)2.1主要机械设备计划 (14)2.2主要劳动力需要量计划 (15)2.3主要材料需要量计划 (16)第四章施工总布置 (17)4.1施工总平面布置……………………………………………………………174.2土方施工机械………………………………………………………………174.3施工便道……………………………………………………………………174.4水电供应 (17)4.5临时房屋 (18)第五章施工进度计划 (19)5.1 施工工序……………………………………………………………………195.2施工进度计划编制依据 (19)5.3 施工进度计划 (19)5.4 施工进度计划保证措施 (20)第六章施工方案 (23)6.1 土方平衡 (23)6.2 施工方法 (23)6.3 施工工序及施工流程图 (24)6.4 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 (25)第七章质量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 (30)7.1 质量目标 (30)7.2 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 (30)7.3 质量创优计划 (34)第八章安全、文明生产与环境保护 (38)8.1 安全生产 (38)8.2 文明施工 (41)8.3 环境保护 (42)8.4 安全、文明生产与环境保护管理网络 (44)第九章冬雨季及汛期施工 (45)9.1 冬季施工 (45)9.2 雨、雪季施工 (45)9.3 汛期施工 (45)9.4 春节施工 (46)第十章附图 (47)10.1 施工进度计划表 (48)10.2 施工进度网络图 (49)10.3 施工平面布置图 (50)1.1 编制依据1)招标文件及其补遗书、设计图纸、技术要求。
2)国家和行业现行有关技术规范、规程及标准。
3)现场踏勘资料。
4)本企业的管理方针、技术力量。
1.2 编制指导思想1)满足业主对工程工期质量及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要求;2)力争做到均衡连续施工,流水作业,充分利用工作面;3)充分利用现有的施工机械和设备,提高机械施工效率;4)利用先进的施工工艺,科学制订施工方案;5)合理安排各工序交叉施工;6)满足比预计竣工日期提前10天即2002年10月20日竣工;1.3 编制内容我司认真研究了招标文件、设计图纸及技术要求,并对施工现场进行了详细的踏勘,据此编制本施工组织设计,分别对施工总进度、施工总平面布置、施工程序、施工方案、主要工程施工方法及技术保证措施、主要施工机械设备、劳动力和主要材料计划、施工安全防护措施及施工管理机构和管理措施等作了详细说明。
1.4总体目标我司属国家特一级施工企业。
在施工中按照“加强管理、精心施工、创优良工程、树文明形象、拓一方市场”的公司质量管理方针精心组织施工。
在本工程施工过程中,我们将积极响应招标文件的全部条款,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达到如下目标:1)质量目标: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方针,确保工程质量优良。
2)安全目标:加强安全管理,确保安全施工无事故,创安全达标工程。
3)文明施工目标:加强环保工作,创文明施工规范工地。
4)工期:精心组织,确保全部工程于2002年10月20日全部竣工。
比要求工期提前10天。
1.5工程概况本次投标工程属铜陵县东联圩江堤段除险加固单项工程,第Ⅲ标段桩号:19+600~22+660,长3060m.1.6水文气象铜陵地处长江中下游河段,汛期为6~9月份,最高水位一般出现在7~8月,枯水位多出现在1~2月.随着气候条件的改变,境内江河水位、流量呈现出丰枯交替的周期性变化.据大通水文站(该站仅距铜陵江堤起点羊山矶15km)统计资料,大通站历年最高洪水位为16.64m,相应最大洪峰流量为92600m3/s(1954年8月1日);多年平均枯水位为3.89m,多年平均流量为28300 m3/s;历年最低水位为3.14m,最小流量为4620 m3/s(1979年1月31日).年内最小流量一般出现在1月份,年内最大流量最早发生在5月,最迟发生在9月,多年平均径流量8938亿m3,其中汛期5~10月份流量占全年总量的71.14%.另外,长江铜陵河段设有横港汛期水位站(1975年设立)和坝埂头水位站(1949年设立),据两站统计资料分析,横港汛期水位站历年(1975~1998年)实测最高洪水位为15.80m(1998年8月3日);坝埂头水位站历年(1951~1998年)实测最高洪水位为15.12m(1954年8月1日). 长江各月平均水位如下表:铜陵市位于长江下游南岸中段,属北亚热带季风过渡区,四季分明,全年气候温和湿润,雨量集中,温差较大,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季风气候显著.根据铜陵气象站资料分析,该区年平均气温16.10C,年极端最高气温40.20C (1959年8月23日),最低气温-11.90C (1969年2月6日).多年平均降雨量1384.7mm,降水量年内年际变化大.年内降水以汛期5~9月份最多,平均降雨量为806mm,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0%.最大年降水量为2173.7mm(1983年),最小年降水量为768.5mm(1978年).该区无霜期平均250天左右,年平均日照时数2000小时左右.该区季风气候明显,冬季多偏北风,夏季多偏南风,春秋两季多偏东风.年平均风速1.9~2.8 m/s,最大风速24 m/s(1968年3月4日).1.7工程地质根据提供的地质资料,本合同工程在钻孔深底范围内的堤身、堤基土层自上而下分述如下:1-1层(Q ml):堤身填土以重粉质壤土为主,夹较多中、轻粉质壤土及砂壤土,灰黄、灰、褐黄等色,可塑,湿~稍湿,平均干容重14.4KN/m3,均匀性较差,最低仅13.3 KN/m3,中等~高压缩性.2-1层(Q4al):重~中粉质壤土,铜102~105孔间以灰色重粉质壤土为主,局部为灰黄色中粉质壤土,铜115~131孔间以灰黄、棕黄色粉质壤土为主,局部为重粉质壤土,软~软可塑,湿~很湿,中~高压缩性,渗透性一般较弱,层厚0.30~3.00m,层底高程4.74~10.38m.2-2层(Q4al):淤泥质重~中粉质壤土,以淤泥质重粉质壤土为主,局部夹薄层极细砂或轻粉质壤土,灰色,软塑~流塑,堤身下土的强度高于堤内外滩地,饱和,高压缩性,渗透性相对较弱,铜102~123孔间厚度一般在2.00~6.00m(铜103孔处1.00m),铜123~131孔间厚度一般在6.00~11.50m,层底高程6.76~1.15m,一般为4.03~2.43m.2-3层(Q4al):细砂、极细砂,主要分布于铜103~105,铜115~122孔间及铜123、126孔等处,灰色,稍密~中密,饱和,中~高压缩性,强渗透性,呈透镜体分布。
层厚2.60~13.60m,层顶高程可达4.75~5.62m,层底高程3.02~-10.69m,顶底板高程变化较大.2-3夹层:铜102~123孔间主要为淤泥质中粉质壤土夹极细砂薄层或互层,局部于铜109、117、119等处为极细砂夹淤泥质中(轻)粉质壤土薄层,灰色,软塑,饱和,高压缩性,渗透性相对略强,水平向明显高于垂直向1~2个数量级。
层厚3.00~9.40m,层底高程一般-6.79~-0.96m,在铜117孔处最高为2.63m.铜123~130孔间主要为极细砂、轻砂壤土夹淤泥质中软可塑,饱和,高压缩性,具较强~轻粉质壤土薄层或互层,灰色,软~渗透性,层厚3.70~7.20m,层底高程-5.79~-6.60m.2-4层(Q4al):淤泥质重~中粉质壤土,局部夹轻质壤土,极细砂层,灰色,软~软可塑,饱和,高~中压缩性,渗透性一般较弱.该层仅于铜105、112处被揭穿,厚度8.70~19.00m,层底高程-17.55~-21.44m.4-1层(Q4al-pl):重粉质壤土,灰绿色,硬可塑,湿,仅在铜105孔中揭露,厚约4.10m,层底高程-21.65m,中~低压缩性.4-2层(Q4al-pl):含砾重粉质壤土,灰,灰绿色,可塑,湿,于铜105、112两孔处揭露,厚约2.00~3.00m,层底高程-23.14~-25.05m.4-3层(Q4al-pl):中细砂夹砾石,灰色,中密~密实,饱和,强透水性,仅于铜112孔揭露,未揭穿.1.8对外交通条件根据现场踏勘资料表明,本合同工程对外水陆交通较为便利.陆路:通过圩内6#道路及芜铜公路可通往县城和市区, 圩内6#道路路面较好,无需修整,圩内5#道路(周桥~向阳站)、3#道路(工商殿站~永丰站)系圩内基埂路,需进行加固维修,可满足施工期间土料及外运物资运输要求。
水路:东联圩江堤濒临长江,长江航道全年通航,部分外来物资可通过长江运输,就近上岸,汽车转运至工地。
1.9本合同承包的工程项目和工作内容1)工程项目本合同承包的主要工程项目有清基与削坡,堤身加高培厚与填筑,堤外平台填筑,堤内填塘、盖重及平台填筑工程。
2)堤防设计洪水位、等级及堤身加固标准断面本合同工程堤段为4级堤防,其防洪标准为20~30年一遇洪水,确保安全防御。
长江1998年实测洪水位(该段江堤水位为14.74~14.72m,吴淞高程),能有效防御长江1954年实测洪水位(15.14~15.12m).加培标准断面:堤顶高程16.67~16.52m,顶宽8.0m,迎水坡1:3,背水侧在堤项以下3.0m 处设平台,平台宽2.0米,平台以上边坡1:3,平台以下边坡1:4.5.3)堤基加固范围及断面设计填塘固基控制断面见下表:桩号19+600~21+500段距内堤脚70米以内的水塘要求填至与附近地面高程一致,且不得低于高程8.50m.平台外缘与地面或盖重、盖重末端与地面均以1:5的边坡相接。
4)土料场规划本合同工程堤身加培除利用削坡土方指标合格部分外,不足部分从鲇鱼山料场取土;堤外平台及堤内平台从永丰料场取土。
根据现场踏勘,鲇鱼山料场距本合同工程中心点约8公里,永丰料场距本合同工程中心点约1.5公里。
鲇鱼山料场土料属重质粘性土,土质较好,适宜于堤身加培,而永丰料场土料属砂性土,适宜于平台填筑。
5)场外运土道路3#、5#、6#运土道路由本合同工程承包商修整.圩内6#道路路面较好,无需修整(仅局部稍加修整),圩内5#道路(周桥~向阳站,约1.5公里)、3#道路(工商殿站~永丰站,约3公里)系圩内基埂路,需进行加固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