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低碳经济与郑州市经济发展模式转型

低碳经济与郑州市经济发展模式转型

低碳经济与郑州市经济发展模式转型郑州市社会科学院课题组摘要:低碳经济是发达国家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而提出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目前它逐步成为一种新的国际潮流,成为继工业革命、电力革命、信息技术革命后第四次革命,影响着各个国家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进程,我国目前正在顺应这一历史潮流、向低碳经济转型,郑州市作为一个“富煤贫油缺气”的资源型城市,面临着特定的困境和障碍,同时也具备一定的潜在优势,郑州市应以此为切入点,通过源头控制、过程控制、目标控制的“立体式”管理方式,加快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

低碳经济这一理念是始于气候变化和能源变化的考虑,随着实践的发展,低碳经济的内涵不断得到拓展,人们从不同角度提出对低碳经济的理解。

目前以庄贵阳为代表的主流学者认同低碳经济是一种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一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实质是高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低碳经济核心是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

目前正逐步成为一种新的国际潮流,成为继工业革命、电力革命、信息技术革命后的第四次革命、影响着各个国家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进程。

“低碳经济”这一理念近两年刚在国内兴起,郑州市2010年初两会上被正式提出,因此深入理解低碳经济的内涵、意义,并结合郑州市的实际情况,迅速提出战略思路和方向,促进其向低碳经济转型是郑州市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

一、发展低碳经济是郑州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一)郑州市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1、发展低碳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所向社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与其相适应的经济发展模式:工业化初级阶段,经济发展是原始生产要素的高投入的粗放型经济增长;工业化中期阶段,经济发展以投资和科技进步为主要带动力量;工业高级阶段则以信息和现代服务业为主要发展方向。

目前全球已开始步入继工业革命、电力革命、信息革命后期的低碳革命时代。

通过核心的低碳技术研发与应用,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转型,是今后发展的战略先机。

据汇丰银行一项研究显示,2008年,全球气候变化行业的上市企业(包括可再生能源发电、核能、能源管理、水处理和垃圾处理企业)的营业总额达到了5340亿美元,超过了5300亿美元的航天与国防业。

尽管全球出现了经济衰退,但低碳行业2008年的收入仍大幅增长了75%。

2、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资源和环境矛盾压力、经济转型压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保持在10%左右,但同时能源消费总量也呈攀升之势,截止2007年底,我国能源消费年增长率仍达7.8%,这远远高于“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增长目标,能源利用效率的低下又进一步加大了能源资源需求的压力,并造成极大的环境问题(见图表1)。

同时这种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导致“中国制造型”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减弱,市场压力逐增。

金融危机导致中国众多资源型企业破产就是最好的印证。

因此,中国顺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以低碳经济为契机,推动经济转型,是势在必行之举。

1990—2030年部分国家和地区二氧化碳排放(BAU情景) (单位:百万吨二氧化碳)图1 资料来源:ELA(2008)3、国内外发展低碳经济的动向“低碳经济”最早见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作为资源并不丰富的英国充分认识到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的威胁,提出将实现低碳经济作为英国能源战略的首要目标;200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制定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巴厘岛路线图”,为全球进一步迈向低碳经济起到积极的作用。

2008年6月,日本正式形成低碳战略,提出到到2050年日本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比目前减少60%至80%;2008年12月,欧盟最终就欧盟能源气候一揽子计划达成一致,形成了欧盟的低碳经济政策框架。

2009年6月,美国众议院通过了《美国清洁能源和安全法案》,不仅设定了美国温室气体减排的时间表,还设计了排放权交易,试图通过市场化手段,以最小成本来实现减排目标,使美国继续成为继IT产业之后世界经济革命的领导者。

2009年12月在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通过了《哥本哈根协议》(下称《协议》),在这份协议中,各方同意“全球增温应低于2摄氏度”,且《京都议定书》附件一国家(即通常所称的发达国家)应履行到2020年的减排目标。

2008年1月,世界自然基金会正式启动“中国低碳城市发展项目”,保定和上海入选首批试点城市。

2008年4月,世界自然基金会发布了《保定:全球可持续能源生产的“电谷”》的研究报告,肯定其展低碳经济取得的成就与贡献。

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大型商业建筑密集、企业集中、在沟通内外信息、技术和发挥示范作用方面有天然优势,因此把建筑节能作为低碳发展方向。

杭州推出首个城市公交周和无车日活动,提出“绿色出行”口号。

无锡率先成立低碳城市发展研究中心,大幅提高化石能源的利用效率。

广州能源研究所与英国驻穗总领事馆的合作项目——“广东省发展低碳经济路线图及促进政策研究”已正式启动。

2009年11月,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决定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河南省郑州市作为典型“富煤贫油少气”资源性城市,从发展阶段、人口众多、能源结构、消费结构上讲,发展低碳经济是一种挑战,但同时又是一种机遇:以低碳经济为切入点,从根本上解决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占领未来经济发展的制高点。

(二)郑州市发展低碳经济的基础低碳经济虽然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它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是一致的,与当前大力推行的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开发可再生能源产业是密切相关的。

因此郑州市虽然在今年年初正式提出低碳经济,但在此之前,郑州市早已开始了类似的尝试,为郑州发展低碳经济,促进经济发展模式转型,提供一定的基础条件。

1、节能减排情况近年来,郑州市一直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加强资源节约和污染治理。

纵向来看,万元GDP 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逐步降低,但由于金融危机对郑州市的波及,迫使其放慢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致使09年出现能耗反弹情况(见图2)。

横向来看,郑州市单位GDP 能耗一直高于国家单位GDP 能耗水平,但差距呈现逐年递减趋势。

-12-10-8-6-4-2(图2)(图3)郑州市在节能减排方面所做的工作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快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

关闭145万千瓦的小火电电机组,淘汰巩义、新密、登封等地区耐材、净水剂等废铝工业落后产能,对于电解铝行业,万吨铝综合直流电电耗在15000千瓦时以上企业,全部实施停产整顿。

二是做好重点领域的节能减排。

重点实施了新登日产8000吨新型干法水泥余热发电、昌源电力生物质能发电技改、安耐克智能化隧道窑生产线等一批节能工程项目建设;加快现有燃煤电厂脱硫治理工程建设,凡是未列入关停范围的所有燃煤机组,目前全部完成脱硫设施建设并实现在线监控;加快污水处理厂的管网和配套设施建设,目前已建成投运王新庄污水处理厂脱氮工程、新郑市龙湖镇污水处理厂、新密市工业污水处理厂、五龙口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陈三桥污水处理厂。

三是构建节能减排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

郑州市已设立了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并引导社会资金投资节能减排项目,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节能减排的信贷支持。

此外,健全节能减排保障机制。

按照省政府下发的节能减排考核办法,郑州市出台配套实施方案,逐级签订节能减排目标责任书,对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进行量化考核;对未完成目标的地区和企业负责人,实行行政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并对该地区新上高耗能、高排放项目采取限制措施;开展节能减排专项检查行动,严厉查处各种违法行为。

2、循环经济发展情况发展循环经济本质上是推进节能减排工作,构建“两型社会”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郑州市在这方面的工作成效较为显著。

一是培育循环经济型企业和园区,推进试点工作。

目前在电力、煤炭、化工、冶金、建材、耐材、机械等行业,分期分批选择部分企业开展循环经济试点。

目前,在废弃物排放量大的行业已创建5个省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企业;在高耗能的行业,已创建6个以上省级节能型示范企业;在高耗水行业,已创建7个以上省级节水型企业。

在此基础上,分期分批开展园区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形成布局合理、结构协调、循环共生的园区体系。

二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型社会。

通过发展资源再生产业、节能建筑、城市水循环、政府绿色采购、鼓励绿色消费等途径,积极推进构建循环经济型社会。

如市政府明确要求在2007年底,郑州市新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节能率要达到50%。

3、第三产业发展情况对于作为“富煤贫油缺气”资源型城市,并处于工业化中期的郑州而言,第三产业一直是其薄弱环节。

纵向来看,依据郑州市的经济发展阶段,第三产业比重应当呈现逐增趋势,而近年来,郑州市第三产业稳步不前,甚至下降。

横向与中部六省省会相比,排名较为靠后,仅高于南昌。

01020304050602006200720082009图4 近年来郑州市三次产业比重趋势图102030405060武汉郑州长沙南昌太原合肥服务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图5 2008年中部六省省会城市第三产业结构图三、郑州市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困境和障碍不管从国际形势、国内形势,还是郑州市自身发展的需要,发展低碳经济是郑州市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

并且郑州已具备一定的发展低碳经济的基础条件,如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已取得的成效,此外,第三产业的发展薄弱、可再生能源方面的空白意味着郑州市发展低碳经济还存在巨大的潜力,更有利于发挥后发优势。

在乐观评估的同时,必须客观的认识到郑州市低碳经济转型中面临的一系列困境和障碍。

(一)宏观上来讲,郑州市的发展阶段、发展方式、资源禀赋决定了其发展低碳经济的艰巨性发展阶段上,我市目前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人口增长、消费结构升级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使得对能源的需求和温室气体排放不断增长阶段;发展方式上,虽然在“九五”计划都提出转变高耗能、高污染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至今还没有解决,这几种有着深刻的体制根源;资源禀赋上,郑州市是典型的“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资源结构,决定了郑州市以煤为主的能源生产和消费格局将长期存在;因此,我们要充分估计到粗放增长的惯性和转型的难度。

(二)节能减排的难度郑州市的发展阶段、资源禀赋决定了目前其发展低碳经济工作重点应放在节能减排上,从而做到相对的低碳经济发展。

近年来郑州市的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依旧存在不少障碍,使得成效较为脆弱。

综合有关分析,制约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1、资源性产品为代表的要素价格尚未理顺资源性产品价格无疑对节能减排的市场机制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就现实的情况看,一些资源性产品的价格的形成机制还不能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和供求关系,“污染者付费”的原则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