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战略)世界低碳经济发展态势及对我国的启示世界低碳经济发展态势及对我国的启示马翠梅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方案和《斯特恩方案》发表之后,温室气体减排正逐步由科学共识走向全球行动,且成为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低碳经济最早见诸于政府文件,是于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其后壹些国家也相继发表了关于发展低碳经济的倡议书和行动计划。
然而究竟什么是低碳经济,目前国际上仍没有形成壹个严格统壹的定义,世界各国提出的概念也不尽相同,这充分反映了各国基于自身国情来发展低碳经济的诉求。
总体上见,低碳经济是壹种以能源的清洁和高效利用为基础,以温室气体低排放为基本经济特征,顺应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要求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
其外延包括调整产业结构、节约能源、提高工业生产和能源转化效率、加大非化石能源于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减少高能耗和高排、鼓励低碳技术创新和应用等。
部分国家低碳经济的政策和行动目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发展低碳经济的理解及做法有着明显不同。
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的重要途径,其低碳经济目标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国际义务紧密联系于壹起;而发展中国家历史和人均排放较低,现阶段更关注发展,强调于发展过程中采用高能效、低排放的技术和节约的消费模式,力争走出壹条不同于高能耗、高污染为代价的传统发展思路,实现减排和发展的双赢。
1.英国。
英国是最早提出低碳经济概念且积极倡导低碳经济的国家。
2003年,英国政府于《能源白皮书》中正式提出实施低碳经济战略,计划到205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60%,且提出实现目标的壹系列原则和措施,包括建立独立的、有法律约束的竞争市场,以便为低碳技术发展提供合适的投资环境。
2007年3月,英国公布了全球首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专门性国内立法文件——《气候变化法(草案)》,明确承诺了清晰而连贯的中长期减排目标,2020年将二氧化碳排放量于1990年的基础上削减26%至32%,2050年将进壹步削减60%,以彻底实现经济发展的低碳化。
同时,法案仍提出要成立气候变化委员会,专门负责就英国于碳减排方面的投资、政策机制等具体问题向政府提供建议。
此外,法案仍制订了未来15年的低碳经济发展计划,提供了壹个明确的框架,以促成碳减排目标的实现,且确保企业和个人向低碳科技领域投资。
英国于发布《气候变化法》的同时,仍出台了《英国气候变化战略框架》,提出了全球低碳经济的远景设想。
2007年5月,英国政府发布了新版《能源白皮书》,提出了为实现能源安全和加速向低碳经济转型需采取的壹系列国内外行动,包括节约能源、开发清洁能源以及按照竞争性市场形成的价格寻求可靠的能源供应,其关键措施包括建立壹个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框架、强化执行欧盟温室气体排放交易计划、为整个英国经济设定壹个碳排放目标、设定壹个为期5年的碳预算,于实现完全竞争和透明的国际市场方面取得进展、提供更优质的激励和管制服务,为低碳技术研发提供更多支持、确保良好的能源投资环境等。
2009年7月,英国政府公布了发展低碳经济的国家战略蓝图,内容包括:壹是大力发展新能源。
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于能源供应中要占15%的份额,其中40%的电力来自低碳领域;二是推广新的节能生活方式。
如新生产汽车的碳排放标准比2007年降低40%;三是向全球推广低碳经济的新模式。
2.美国。
于气候变化问题上,美国政府长期以各种理由对减排承诺和行动保持较为消极的态度,且且因没有批准《京均议定书》而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批评。
然而,美国也深知低碳技术于未来世界政治经济竞争中的重要作用,力图依托其于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方面的技术和市场优势,大力发展低碳技术,继续从根本上主导未来世界经济的发展。
2006年9月,美国公布了新的气候变化技术计划,力推新壹代清洁能源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向燃煤发电领域的CCS (二氧化碳的捕集和封存)技术提供资金,且鼓励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的应用等。
2007年7月美国参议院提出的《低碳经济法案》直接以低碳经济为名,提出到2020年美国碳排放量减至2006年水平、2030年减至1990年水平的碳排放总量控制目标。
法案仍提出建立限额和交易体系,且通过鼓励CCS技术开发等多项具体措施来发展低碳经济。
2009年奥巴马上台之后,美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态度变得更加积极,提出了旨于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减少对国外石油依赖的《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法案主要内容包括: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比2005年减少17%,2050年进壹步减少83%;2020年电力部门至少有12%的发电量来自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2012年后新建建筑能效提高30%,2016年后提高50%;实现减排目标的主要手段为配额交易制,85%的排放配额将免费发放,15%配额用于出售;2025年之前投资1900亿美元于清洁能源和能效领域。
经过艰苦磋商,该法案于2009年6月于众议院以微弱多数通过,目前正于参议院审议,能否最终通过尚未明朗。
虽然法案中提出的减排目标远未达到外界的期望,但仍标志着美国于减排方面迈出了重要壹步。
此外,美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另外壹个特点是自下而上的发展模式,加利福尼亚、亚利桑那和新墨西哥等较为激进的州,均先于联邦政府制定了州级减排目标和低碳发展计划,将低碳经济视为清洁能源发展的推动力,这也于壹定程度上促进了美国国家层面上低碳经济的发展。
3.日本。
日本认为温室气体减排需要社会整体力量来推动,且将发展“低碳经济”定位为创建“低碳社会”,而非仅仅停留于经济发展层面。
日本建设“低碳社会”的三个基本理念为:实现碳的最低排放、实现能感到富足的简朴生活、以及确保二氧化碳吸收的再生。
2007年5月,首相安倍晋三提出将低碳社会作为日本未来的发展方向,同年6月日本内阁通过《21世纪环境立国战略》,正式将低碳社会确定为2050年的重点发展目标。
2008年6月,首相福田康夫推出了壹项新的全球变暖对策,提出到205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60-80%的目标,把日本打造成为世界上第壹个低碳社会。
2008年7月,日本内阁通过了《建设低碳社会的行动计划》,提出九项实现“60-80%”目标的具体措施,包括2020年前实现CCS技术的应用,2020-2030年将燃料电池价格降至目前的十分之壹,2020年将太阳能发电量提高到目前的10倍,2030年时提高到40倍,建立且试行国内排放量交易制度等。
2009年民主党上台后将减排目标调整为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于1990年基础上减排25%,且于2009年8月出台2010年的产业经济政策重点中,提出了实现低碳社会的具体产业政策和技术措施,将建设“低碳社会”和“稳定、健康、长寿社会”作为核心目标,提出建设“日本模式”和“低碳资源大国”,且将2010年确定为电动车元年。
近几年来,日本不断研发的新能源技术使能源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新能源开发利用出现了扭亏为盈且倍增的良好发展势头,使日本经济的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大大降低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目前日本已经于不知不觉中谋求实现从“能耗大国”到“新能源大国”的转变。
此外,重启太阳能鼓励政策,将是日本经济转型的核心战略之壹,2009年日本把发展太阳能首次正式列入经济刺激计划,对太阳能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
4.印度。
印度是21世纪世界俩大新兴发展中国家之壹,国情和中国有很多类似之处,目前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位居世界第三。
但据国际能源机构统计,2007年印度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世界平均水平低30%,约为中国的50%;单位壹次能源二氧化碳排放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比中国低27.6%,且从1980年代开始,印度能源利用效率大大提高,目前单位GDP能耗水平仅高于日本、英国、巴西和丹麦,和德国相当。
印度当前从政府措施和市场机制俩方面入手,致力于发展低碳经济,创造未来“绿色经济”大国。
印度政府于2007年6月成立了由总理辛格直接领导的高级别环境顾问委员会,以协调和评估此前由各部门出台的壹系列减排政策。
2008年该委员会推出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行动计划”,其中包括太阳能、提高能源效率、可持续生活环境、水资源、喜马拉雅生态保护、绿色印度、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八项国家计划。
印度新能源部的《国家可再生能源政策(草案)》规定,到2010年各邦发电量中的10%必须来自可再生能源,到2020年这壹比例须提高到20%。
同时印度政府仍专门设立了能源效率局,推广将白炽灯换成节能灯,此外部分邦政府仍强制要求于医院、宾馆、政府以及商用楼中使用太阳能热水器,且为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的居民提供补贴。
除政府措施外,印度同样注重运用市场机制推动企业节能和提高能效。
印度政府规定能源使用效率高于标准的企业将于能源审计后获得节能证,能够向任何行业部门出售,未达标企业须整改或购买节能证。
印度政府也非常支持利用碳信贷为本国新能源融资,2008年1月,孟买多种商品交易所和芝加哥气候交易所合作启动了碳信贷的期货交易,印度全国商品和衍生品交易所也从2008年4月开始进行碳交易。
世界低碳经济发展趋势和主要问题1.世界低碳经济发展趋势包括以下六个方面:壹是关联立法的加强。
随着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的推进,各国将会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二是进壹步强化碳排放交易等市场手段。
碳排放交易既能够降低排放成本,又能够发现碳排放价格,总量控制-交易方法已成为引导能效提高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市场手段之壹。
目前欧盟已完成了第壹阶段的碳排放贸易,于第二阶段中的排放贸易中将实施更为严格的总量限制。
美国除了开展自愿性的排放交易外,强制性的排放交易也于倡议之中。
新西兰和韩国已经发布了强制性排放贸易的法律框架,日本、澳大利亚和南非等国也于研究和制定强制性碳排放贸易政策。
三是征收碳税,构建绿色财税体系。
目前挪威、瑞典、荷兰、丹麦、德国和英国等欧盟国家已经开征碳税,同时对整个税收结构进行调整,降低收入关联的税收,上述税收政策的调整不仅能够推动能效提高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而且仍对经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目前欧盟、美国、加拿大、新西兰和南非等国也于讨论研究关联税收政策。
四是提高能效等监管标准。
美国于2007年立法规定到2020年新出售的轿车和轻型卡车的燃油经济性提高31%。
欧盟则要求轿车的CO2排放到2012年降低至120g/km。
日本于很多产品的能效监管方面则采用“领跑者”计划,将本期最高能效定位为下期的基准能效,鼓励能效提高。
五是鼓励提高能效和发展可再生能源。
欧盟提出到2020年将能效提高20%,同时将可再生能源比重提高3倍,达到20%的水平。
美国有37个州政府设定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目标。
许多国家已经出台或正于研究可再生能源发展以及提高能效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