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第四单元《语文天地》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第四单元《语文天地》教学设计
1.学习方法。瞧,这一课的“金钥匙”又要教给我们学习的好方法,让我们共同听一听。(教师出示解答自己提出问题的方法)
2.运用学法,默读批注。
3.合作交流,质疑解疑。
(1)交流自读批注的结果,说说学习中的收获。
(2)进行“你问我答”:说说学习中的困惑,请小组成员解决。
4.全班交流,理清脉络。
(1)提出小组中还未解决的问题,请其他小组补充解疑。
(3)可先拟提纲,再写作。
四、独立习作
第四课时
一、回顾习作要求。
1.“千金难买回头看,文章不厌反复改。只要肯用心,一字值千金。”好的文章词句是经过作者千锤百炼无数次修改才得来的。“相信在大家的精心修改后,大家的习作会更加精彩。
2.回顾本次习作要求。
二、明确评议要求:
1.语句是否通顺。
2.选材是否合理,习作重点有没有得到体现。
8.你画了哪些关于这双手的具体描写?和大家交流一下。
三、巩固小结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内容
课文内容介绍:这篇文章写的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迎善的真实事情。
1.练习生活,形象感知,从外观的角度了解这双手。
(1)出示句子:我丈量土地似的量起他的手来: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这是我今生见过的天下第一号大手。
回忆课文围绕张迎善的手都写了哪些内容。(手的样子——产生的原因——品质)
在写手的样子时,你认为哪些句子很形象?你觉得作者为什么将手的样子写得如此生动?(比喻的手法、观察仔细、亲身感受、数字、颜色……)
通过手,我们从中了解到张迎善是一个怎样的人?是手的样子告诉我们的吗?(是具体事例)通过写手所做的具体事例反映人物的特点,这正是我们这次作文所要注意的。
作业设计
1.完成本课生字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小练笔:其实在我们的身边还有许许多多这样普通而又不普通的手,课后请你仔细观察,试着把它写下来。
教后反思
课题
第四单元手《手上的皮肤》(2课时)
教材内容及学情
分析
这篇文章生动地介绍了手上的皮肤、纹路和褶皱、指纹、指甲等,通过文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手的用途和特点,从而感受手的奇妙,珍爱我们的手。
修改意见
(包括环节修改及学案设计)
第一课时
一、召开“新闻发布会”,引入新课。
1.手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今天我们召开一个关于手的“新闻发布会”,希望大家把自己的观察结果介绍给大家。(学生自由发表观察结果,说说对手的了解。)
2.我们的“新闻发布会”到这里大家已经获得了许多关于手的信息,看来你们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今天我们共同读一篇关于手的文章,来更加系统的认识我们的双手。
2.引入计算,关注数字,从价值的角度佩服这双手。
(1)课文中还有哪些数字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它圈出来,大声地说一说。
(2)过渡:看呀,就是这双手,和土壤的几十万次接触,创造了如此这般的财富。静心下来再想想,难道这双手所付出的,所创造的就仅仅是这些吗?
(3)看看这些数字,再想想这双手,孩子们你又想说些什么?
手的样子——产生的原因——品质
作业设计
完成并修改习作。
教后反思
三、习作训练
1.习作要求。
爸爸的手粗大有力,妈妈的手温暖细腻,孩子的手稚嫩灵巧……每一个人的手都不同,请大家填写完整下面的题目,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的手
2.习作指导
(1)你们都想写谁的手?围绕你所选的这双手,可以写哪些方面的内容呢?
(2)这么多的内容,我们该如何用它们体现我们的用意?如果现在动笔就写,是不是有种不知该如何下笔的感觉?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我们学过的课文《一双手》的写作特点。
三、排演课本剧
要求:以短文为依据,进行再创造,形式不限。
四、课堂小结
收集更多有关手的资料。
第三课时
一、谈一谈
1.出示三双手的图片,请同学们看一下,这三双手的主人分别是谁?(注意提示是一个家庭中)你是根据什么特点猜出来的?
是啊,爸爸的手粗大有力,妈妈的手温暖细腻,孩子的手稚嫩灵巧。每一个人的手都不同,请大家填完整下面的题目,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方法指导:抓住具体数字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课文。
展示按照这个尺寸做的手的模型,组织学生比一比,然后老师也来比。
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读一读句子。
(3)生活感悟——硬、粗
出示句子:掌面像鼓皮一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手指肥圆。一个手指似三节老干蘑。
方法指导:这里运用了打比方的手法,把掌面比作,
把手指比作。
二、初读感知,了解课文
1.把预习时发现读不准的、读不好的生字记下来,提醒大家注意。
2.同桌互读课文,认真听对方生字词语读得是否正确,并根据情况给予评价。
3.师范读,学生评议。
4.扩词练习,评判组词。
5.书写指导:把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字写正确。
6.交流资料。
7.轻声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具体描写这双手的句子用线画下了。
(1)课件燃情。
大家看,就是这双神奇的手,栽下了一株株树木;就是这双神奇的手,育成一片片林场;就是这双神奇的手,连起了一山山的森林。
谁能让荒山成为绿塔;
谁能让浊水成为清溪?
他是一名普通的育林工人,
他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大山。
他像一棵青松,屹立在苍山之上;
他像一棵小草,隐没在山林中。
一双手,历经千锤百炼,却知难而进。
2.运用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概括《手指》的主要内容。
教后反思
课题
第四单元手语文天地(4时)
教材内容及学情
分析
教学目标
1.学习摘录笔记,积累带“手”的成语。
2.实践初显身手,阅读《手指》,体会手指的用途。
3.通过习作表达,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和特点。
教学重点
通过积累,了解更多关于手的知识。
教学难点
通过积累,了解更多关于手的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体会课文内容,用读启发学生的理解,从而加强自读自悟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调动学生情感参与,与主人公在情感方面产生共鸣,深刻体会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1.调动学生情感参与,引导学生角色互换。
2.读中质疑,读中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感情,了解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步骤
(仅供参考)
修改意见
(包括环节修改及学案设计)
第一课时
一、课前活动——猜手诱趣
1.人人都有一双手,可它们绝对不会是相同的。老师这儿有四双手的具体描写,猜猜他们的主人是谁好不好?(出示相关的句子,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2.这三双手大家一下子就猜对了,有什么秘诀?
3.小结: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经历使每双手各有特点。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也是关于手的。想了解这双手吗?(板书课题)
教学准备
学会审题、会分析作文题。
教学步骤
(仅供参考)
修改意见
(包括环节修改及学案设计)
第一课时
一、摘录笔记
1.出示书中的例子。
2.交流你这一单元的摘录笔记。
3.指导学生在笔记中加入适当的插图。
二、读读成语
1.观察一下成语的特点。
2.你理解他们中的那些词?
3.选你理解的词语造句。
4.你还知道哪些带“手”字的成语。
3.组员共同思考,用简单的、准确的词语概括每一步。
第二课时
一、学习金钥匙的内容。
1.画出自己喜欢的词句,记下不懂得问题,做简单的归纳概括,这些都是做批注笔记。
2.回忆这一单元此方法的运用过程。
二、用批注的方法学习“手指”
1.读文,用批注的方法自学。
2.交流学习体会。
3.朗读好词佳句。
4.这篇短文让你懂得了什么?
(2)全班交流: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手上的皮肤?自由发言,指名板书。
学生在汇报过程中,引导思考以下问题:
第四段中处理的问题:相互比一比指纹是否相同。
第二段中处理的问题:你还知道哪些人双手的特点?
第三段中处理的问题:如果有人去看手相,你打算怎样劝说?
5.借助板书,浏览课文,试将每段的大意串联起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指名说一说。
小结:除了找文章总述段落或者总述句的方法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还可以通过串联段意的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整体感知,拓展延伸。
1.通过学习了解了哪些手上皮肤的知识?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打算怎样保护自己的双手?
板书设计
总述:有趣的地方多
手掌
手上的皮肤分述手心
指纹
指甲
总述:功能多、学问多
作业设计
1.运用批注的方法自读《手指》。
(4)拓展丰情。林业局负责人说:这是一双创建绿色金库的手。什么是金库?绿色的金库指什么?为什么说森林就是绿色的金库?
小结:这大森林啊,的的确确是绿色的金库,而这金库的创造者就有张迎善,就由张迎善的这双手。
让我们再来重温这双手的具体描写好吗?有感情地读一读。
3.借助课件,引发想象,从情感的角度赞美手,赞美人。
2.出示题目。
———的手
二、审题
———的手
可以填上不同的修饰词语,如人物可以写爸爸、妈妈……职业可以写老师、医生……突出某一特点可以写温暖、严厉、友谊……横线上填写的词语不同,文章的立意自然就不同。行文过程中要提醒学生,不管如何立意,均要从“手”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手”的特征、功能作用的叙述、描写、抒情,来阐述中心。
生活中你见过鼓皮和干蘑吧,是怎样的?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了?
结合自己的体会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4)小结:对这双手大家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面对这样一双与众不同的手,你想说点儿什么?
(5)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个同学讲,其他成员要注意倾听,然后一起讨论,总结出一个大家认为最准确、最全面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