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专练(中国古代史部分)一材料一高句丽王城文化遗址位于吉林省集安市,主要包括五女山城、国内城、丸都山城、12座王陵、26座贵族墓葬、好大王碑和将军坟一号陪冢。
高句丽是中国古代东北边疆存在最久的少数民族政权,存在于汉唐期间,前后历经约705年,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在吉林、辽宁等地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迹和大量的文物。
高句丽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东北亚历史发展过程中发生过重要作用。
材料二2004年7月,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正式批准中国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高句丽项目符合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六个标准中的五项。
包括:它体现了人类创造和智慧的杰作;作为历史早期建造的都城和墓葬,它反映了汉民族对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以及风格独特的壁画艺术;它也体现了已经消失的高句丽文明;高句丽王朝利用石块、泥土等材料建筑的都城,对后来产生了影响;它展现了人类的创造与大自然的完美结合。
材料三吉林高勾丽王陵的将军坟壁画《进食图》出土陶器好大王碑问题:(1)从以上材料中你能得到有关高句丽王城文化遗址的哪些信息?(2)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有关高句丽王城文化遗址的历史信息,你还可以通过哪些方式?(3)“高句丽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现行中学历史教材中没有相关内容,你认为在编写教材时是否应该将其写进新教材?简要说明理由。
二在美国学者迈克尔·H·哈特所著,苏世军、周宇翻译的《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湖北教育出版社)一书中,我国古代有七人入选,依次是孔子秦始皇成吉思汗请回答:(1)从以上七人中选择你最了解的一个或一组人物,谈谈其入选《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的理由。
(2)从以上七人中,你能看出作者选择的标准是什么?依据此标准,如果让你从中国古代史中再选择一位历史人物填入表中空白处,你会选择谁?简要说明理由。
三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新都(元大都)整体呈正方形,周长二十四英里,……城中的全部设计都以直线为主,所以各条街道都沿一条直线,直达城墙根。
一个人若登上城门,向街上望去,就可以看见对面城墙的城门。
在城里的大道两旁有各色各样的商店和铺子。
……城区的布局就如上所述,像一块棋盘那样。
整个设计的精巧与美丽,非语言所能形容。
……凡是世界各地最稀奇最有价值的东西也都会 集中在这个城里,……这里出售的商品数量比其它任何地方都要多,因为仅马车和驴车运载生丝到这里的,每天就不下千次。
我们使用的金丝织物和其它各种丝织物也在这里大量的生产。
——摘自《马可·波罗游记》(梁生智译) 材料二明代北京城材料三“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北京2008奥运会徽材料四(人文奥运)普及奥林匹克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展现北京历史文化名城风貌和市民的良好精神风貌,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加深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信任与友谊;突出“以人为本”,以运动员为中心,努力建设与奥运会相适应的自然、人文环境,提供优质服务;遵循奥林匹克宗旨,以举办奥运会为主线,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教育活动,丰富全体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以全国人民的广泛参与为基础,推进文化体育事业的繁荣发展,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自豪感。
——摘自《北京奥运行动规划》问题(1)由材料一、二,你能得出古代北京城的哪些历史信息?(2)由材料三中,你可以看出哪些“集中体现了中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特色?(3)“人文奥运”的内涵之一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如果你是2008年奥运会的一名志愿者,你会选择哪一个最能“展现北京历史文化名城风貌”的北京人文景观?怎样向外国运动员或游客做简明扼要的介绍?四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齐国的稷下学宫就是当时诸子荟萃、百家争鸣的主要园地和学术交流、文化传播的中心。
前后历时150年左右,孟子、荀子、李斯、韩非、屈原等都曾来稷下游说或进行学术访问,囊括了百家争鸣的主要学派。
问题(1)如果你当时有幸能到稷下学宫听讲学或参与论辩,你会选择支持哪一家学说的观点?简要说明理由。
(2)你所支持的学说观点中,在今天是否仍有借鉴的价值?举一例加以说明。
五诗词歌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是当时社会的反映。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疆理虽重海,车书本一家。
盛勋归旧国,佳句在中华。
定界分秋涨,开帆到曙霞。
九门风月好,回首是天涯。
——唐·温庭筠《送渤海王子归本国》材料二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宋·岳飞《满江红》材料三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只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摘自歌曲《爱我中华》(乔羽作词)问题:(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什么现象?(2)其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我国今天民族政策的认识。
六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曾说过:“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1905年,科举制废除后,胡适在《中国的文艺复兴》中却说:“这种制度确实十分客观、十分公正,学子们若失意考场,也极少埋怨考试制度不公。
……它是一个公正的制度,即使是最贫贱家庭的男儿也能够通过正常的竞争程序而爬升到帝国最荣耀、最有权力的职位上。
”——作者整理材料二美国学者柯睿格在《哈佛亚洲研究学报》上发表论文说:“以科举考试为核心的中国文官行政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对世界的最重要的贡献之一”。
美国汉学家卜德说:“科举制无疑是中国赠予西方的最珍贵的知识礼物”。
《剑桥中国隋唐史》的编者崔瑞德(Denis Twitchett)认为,科举制度“为所有西方国家以考试录用人员的文官考试制度提供了一个遥远的榜样”。
——《“科举制”盖棺百年涌风烟重新评价观点成为学术界思潮》(南方日报)材料三通过科举考试高中状元的人中,可谓名人辈出,如“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才子王维、书法大家柳公权、“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民族英雄文天祥、“状元资本家”张謇等等。
其他的进士名人就更加数不胜数,但科举落榜名人也为数不少,如《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曾四次落考,《本草纲目》的作者李时珍等都是科举考试的失败者。
——作者整理材料四文革中,我国曾取消高考制度,实行免试推荐制度,结果演化为严重的权力交易,使公平竞争荡然无存,从而实际上损害了大多数人的教育权利。
1977年,邓小平恢复高考制度,改变了无数人命运,也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
从恢复高考至今已有29年,今天,高考改革已经成为每一个学生与家庭共同关心的话题。
——作者整理问题:(1)简述科举制从创立、完善、衰落到废止的历史。
(2)根据前三则材料,结合所学,谈谈你对科举制的看法。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高考制度改革的建议。
开放题(中国近现代史)一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民报发刊词(1905年) 材料二:人民日报(1958年)材料三:新华社关于香港、澳门回归的部分版面 问题:(1)材料一报道的内容是什么?材料二的内容是否真实?(2)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报刊等大众媒体的作用有哪些?(3)综合以上材料,请思考作为一名新闻人,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二阅读下列材料:江南制造总局 开平煤矿 北洋水师 首批留美幼童问题(1)从以上材料中你能得出有关洋务运动的哪些历史信息?(2)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分析洋务运动的历史影响?三阅读以下材料:陈独秀 鲁迅胡适李大钊在新文化运动上完以后,某班学生就新文化运动中谁的贡献最大展开了讨论,最后基本上集中在陈独秀、鲁迅、胡适、李大钊四人。
问题(1)你认为以上四人中,谁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最大,请运用史实简要说明理由。
(2)除此以外,你比较认可的是谁,能够说服你的理由是什么?四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摘自《北京学界全体宣言》材料二:同志们,朋友们,今天是五四青年节。
七十九年前,北京大学的爱国青年发起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的精神,最根本的就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
当代中国的广大青年,要继续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努力担当起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
摘自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998年5月4日问题:(1)阅读材料一,可看出这是哪次运动的宣传材料?概括学生的基本主张。
(2)1998年是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其建校的背景是什么?江泽民同志的讲话为什么发表于5月4日?(3)综合以上材料和你自身的实际,谈谈今天我们重提五四精神有何现实意义?五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欲中国之不亡,必自至诚至敬尊孔子为教主始。
——摘自康有为《中华救国会》材料二欲建设西洋式之新国家,组织西洋式之新社会,以求适合今世之生存,则根本问题,不可不首先输入西洋式国家之基础,所谓平等人权之新信仰,对于与此新社会、新国家、新信仰不可相容之孔教,不可不有彻底之觉悟,猛勇之决心。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摘自陈独秀《宪法与孔教》问题:(1)材料一与材料二中,康有为和陈独秀对待孔教(儒家学说)的态度有何不同?(2)结合不同时代的特点,分析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
(3)结合生活实际,任举一例说明儒家思想中的某些精华仍然可以为今天所用。
参考答案:1.参考答案:(1)高句丽是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的少数民族政权,其建筑、绘画、书法艺术高超;陶瓷业发达;没有自己的文字;受汉族文化影响很深等。
(2)实地考查;查找少数民族史资料、东北地区地方志等……(3)答案一:应该,由于对高句丽的不了解,很多人将高丽与高句丽混为一谈,所以中学历史教材中对这一历史文化遗址的介绍是非常必要的。
答案二:不应该,中学历史教材中所选取的内容应为对中国及世界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高句丽文明在整个中国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作用有限,出于减轻学生负担,可以不选。
2.参考答案:(1)可以任选一个(如秦始皇)根据其作为谈历史功绩;也可选择一组(如孔子、老子、孟子在思想领域的成就;秦始皇、隋文帝、成吉思汗的制度创新;蔡伦在自然科学方面的成就)就其某一方面的共性谈其历史作用。
(2)其标准是不仅对中国而且是对世界的影响最大。
政治类:如商鞅、汉武帝、唐太宗、唐玄宗、康熙等;思想类:如韩非子等;科技类:如张衡、毕升、沈括等;文学类:如屈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