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护设施作业指导书
3 作业流程 3.1 作业(工序)流程图
图 3-1 作业(工序)流程图
3.2 工序安排
工序名称 防护设施施工
场地清理
表 3-1 工 序 安 排 表
工序编号
4 安全风险辨析与预控
4.1 防护设施作业前,施工项目部根据该项目作业任务、施工条件,参照《电网建设施工安全基准风险 指南》(下简称《指南》)开展针对性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形成该任务的风险分析表。 4.2 按《指南》中与防护设施作业相关联的《电网建设安全施工作业票》(编码:SDXL-ZW-12-01/01), 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分析,确定风险等级,现场技术员填写安全施工作业票,安全员审核,施 工负责人签发。 4.3 施工负责人核对风险控制措施,并在日站班会上对全体作业人员进行安全交底,接受交底的作业人 员负责将安全措施落实到各作业任务和步骤中。 4.4 安全施工作业票由施工负责人现场持有,工作内容、地点不变时可连续使用 10 天,超过 10 天须重 新办理作业票,在工作完成后上交项目部保存备查。
单位
数量
3
卷尺
4
打孔机
5
扳手
注:主要工器具及仪器仪表根据具体工程量规模配备。
监护人数 1 1
备注
备注
6 作业方法
6.1 施工准备 6.1.1 技术资料:设计图纸、施工规范、安全措施。 6.1.2 人员组织:技术负责人、安装负责人、安全质量负责人和技能人员。 6.1.3 机具的准备:按施工要求准备机具并对其性能及状态进行检查和维护。 6.1.4 施工材料准备:螺栓等。 6.2 防护设施施工 6.2.1 护坡、挡土墙、防洪堤施工
6.2.3.1 保护帽施工前,检查塔脚板与基础面是否接触良好,有空隙时应垫铁片,并应浇筑水泥砂浆。
6.2.3.2 保护帽的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6.2.3.3 保护帽的大小以盖住塔脚板为原则,一般其断面尺寸应超出塔脚板 50mm 以上,高度超过地脚螺
栓 50mm 以上,对于建设、设计单位有具体要求的按其要求执行。
防护设施作业指导书
1 适用范围 2 编写依据 3 作业流程 4 安全风险辨析与预控 5 作业准备 6 作业方法 7 质量控制措施及检验标准
目次
1 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 110kV 及以上输电线路防护设施施工。
2 编写依据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严格按公路限速标志行驶;禁止酒后驾车;遵 守交通规则,文明行车、礼貌行车;驾驶本单位 车辆必须有驾照和内部准驾证
1. 对道路进行调查,危险路段及时加固整修 道路。
2. 对路径的险桥、沟坡和坑洼路面等做好交底 工作。
3. 熟悉周围环境、地形地貌,特殊地形制定施 工方案及安全措施。
4. 保持现场整洁,道路畅通
表 4-1 作业任务安全基准风险指南
序号
危害名称
1
高处的物体
2
高处作业
3
过重的物体
4
超速、超载、酒后驾车
5
不平整的地面
6
有故障的车辆
风险种类
物体打击
坠落 物体打击 交通意外
摔绊 设备破损
交通意外
风险等级 中等风险 中等风险 中等风险
低风险 中等风险
中等风险
风险控制措施
1. 及时清除上山坡浮石,清理时滚落下方不得 有人,滚落下方设警示标志和专人看守。
6.2.1.1 护坡砌筑前,底部浮土必须清除,采用坐浆法分层砌筑,铺浆厚度宜 30~50mm,用砂浆填满 砌缝,砂浆标号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无浆直接贴靠,砌缝内砂浆采用扁铁插捣密实。 6.2.1.2 上下层砌石应错缝砌筑,砌体外露面应平整美观,外露面上的砌缝应预留约 40mm 深的空隙, 以备勾缝处理。水平缝宽应不大于 25mm,竖缝宽应不大于 40mm。 6.2.1.3 砌筑因故停顿,砂浆已超过初凝时间,应待砂浆强度达到 2.5MPa 后方可继续施工。在继续砌 筑前,应将原砌体表面的浮渣清除,砌筑时应避免振动下层砌体。 6.2.1.4 勾缝前必须清缝,用水冲净并保持槽内湿润,砂浆应分次向缝内填塞密实,勾缝砂浆标号应高 于砌体砂浆,应按实有砌缝勾平缝,严禁勾假缝、凸缝,砌筑完毕后应保持砌体表面湿润做好养护。 6.2.1.5 砂浆配合比、工作性能等,应按设计标号通过试验确定,施工中应在砌筑现场随机制取试件。 6.2.1.6 护坡、挡土墙按相关要求设置排水孔。 6.2.1.7 防洪堤应根据施工图,设置锚筋或圈梁。 6.2.1.8 防洪堤的砌筑高度、坡度必须达到施工图要求值。 6.2.1.9 防洪堤采用混凝土浇筑时,其控制要点与基础施工一致。 6.2.2 排水沟施工 6.2.2.1 排水沟施工应按施工图进行。山地基础的排水沟一般沿基础的上山坡方向开挖,确保排水顺畅。 6.2.2.2 需浇制的排水沟,混凝土的等级强度应达到设计要求。 6.2.2.3 浇筑的控制要求和基础施工一致。 6.2.3 基础保护帽施工
表 2-1 编 写 依 据
引用资料名称 GB 50233—2005《110kV~500kV 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772—2005《高压绝缘子瓷件技术条件》 DL/T 875—2004《输电线路施工机具设计、试验基本要求》 DL/T 5168—2002《110kV~500kV 架空送电线路工程施工质量及评定规程》 DL/T 5092—1999《110kV~500kV 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DL 5009.2《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架空电力线路部分)》 DL 408—1991《电业安全工作规程(送电线路部分)》 DL 5106—1999《跨越电力线路架线施工规程》 SDJ 226—1987《架空送电线路导地线液压施工工艺规程》 SDJJS 2—1987《超高压架空输电线路张力架线施工工艺导则》 《输变电工程达标投产考核标准》 《10kV~500kV 输变电及配电工程质量验收与评定标准 第 1 部分 输电工程》 《中国南方电网公司十项重点反事故措施》 CSG/MS 0406—2005《电力生产事故调查规程》 《电力建设工程安全和环境管理设施规范应用手册》 《架空线路及电缆安健环设施标准》 《安全生产工作奖惩规定》 《安全生产监督规定》 《安全生产工作规定》 施工图纸 施工承包合同 三体系文件 施工组织设计
2. 开挖过程严禁上下山坡同时撬挖。 3. 根据边坡高度和土质情况确定放坡系数,并 严格按放坡系数进行放坡。 4. 注意下方施工人员,避免石头等砌材滚落 伤人。 5. 砌材堆放高度符合规程要求
临边作业或高处作业增设扶绳或使用安全绳
1. 安监护制。 2. 按规程规定施工。 3. 砌材等材料摆放整齐,放置牢靠,搁置稳固
护坡、挡土墙、防洪堤及排水沟浇制完毕后,应及时清理现场多余的原材料,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7 质量控制措施及检验标准
7.1 质量控制措施
7.1.1 护坡、防洪堤、挡土墙、排水沟防护设施施工质量按基础施工有关质量要求控制。 7.1.2 防护标志施工质量按有关安装质量要求控制。 7.2 质量控制表
表 7-1 质 量 控 制 表
1. 重大物件不得直接用肩扛运。 2. 抬运时应步调一致,同起同落,并应有人 指挥
1. 对运输路线进行调查,及时清除运输道路上 的障碍物。
2. 对所经过的道路进行修整,保证其宽度不小 于 1.2m,坡度不大于 1:4
1. 路滑或无路情况下,小心慢走。 2. 做好防护措施
1. 配备个人防护用品。 2. 卸石过程不得正对相关人员
序号
控制点
控制方式
W
H
S
1
线路防护设施
●
注:W:见证点;H:停工待检点;S:旁站点。
7.3 检验标准 质量检验按《10kV~500kV 输变电及配电工程质量验收与评定标准 第 1 部分:输电工程》中的
Q/CSG 表 1-6.6.1、Q/CSG 表 1-B.31 规定执行。
6.2.3.4 为使保护帽顶面不积水,顶面应有散水坡度,坡度一般为锥形斜面。浇筑完成后及时将污染塔材
表面的水泥浆清除。
6.2.3.5 保护帽的养护按规程和规范的要求进行养护。
6.2.3.6 拆模板按规程规定执行。
6.2.3.7 拆模后做好成品保护,注意不要碰及棱角。
6.2.4 线路防护标志 6.2.4.1 防护标志牌根据设计的要求,安装在醒目的位置。 6.2.4.2 防护标志牌的安装必须牢固可靠。 6.2.4.3 防护标志牌的安装需统一正确。 6.3 场地清理
5 作业准备
5.1 人员配备
表 5-1 人 员 配 备 表
工序名称
建议工作人数
防护设施方式
10
场地清理
15
注:作业人数根据具体工程量规模配备。
负责人数 1 1
5.2 主要工器具及仪器仪表配置
表 5-2 主要工器具及仪器仪表配置表
序号
名称
规格/编号
单位
数量
1
大锤
2
灰刀
表 5-2(续)
序号
名称
规格/编号
1. 定期对车辆进行检查维护。 2. 驾车人员做好车辆出车前检查,确保车况 完好。 3. 按规定对车辆送交公安车和部门检测合格。 4. 严禁带故障出车
序号
危害名称
7
不方便搬运物品的通道
8
陡坡
9
陡的山路
10 飞溅的物体
风险种类 夹伤
物体打击 坠落
物体打击
风险等级 中等风险
低风险 中等风险 中等风险
风险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