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滁州西涧》赏析教学

《滁州西涧》赏析教学

《滁州西涧》赏析教学
教学目标
1、学会朗读诗歌并能读读成诵。

2、理解诗歌大意。

3、能赏析诗歌语句,分析诗歌遣词造句的特点和作用,并能理解诗歌所表现的情感。

(重点、难点)
教学时间
教学0.5课时,学生自读、理解、质疑0.5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准字音:
( ) ()
滁.州西涧.
二、划分朗读节奏并反复诵读(“/”为必断,“|”为可断可不断)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三、理解下列词语含义,能用现代汉语说出全诗大意。

独怜.幽草涧边生
四、诗句赏析
背景介绍:一般认为《滁州西涧》这首诗是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韦应物任滁州刺史时所作。

他时常独步郊外,滁州西涧便是他常光顾的地方。

作者喜爱西涧清幽的景色,一天游览至滁州西涧(在滁州城西郊野),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从写景的角度来说,)这两句写出了滁州西涧清幽疏旷的环境,营造了一种恬淡幽静的氛围。

(从寄寓的角度来说)同时,这两句也写出了诗人恬淡的胸襟。

“深”字既写出了树木的枝繁叶茂,又突出了树林的幽静,与“幽”字相照应,为全诗创设了一种恬淡幽静的意境,也流露出诗人恬淡的胸怀。

“独怜幽草涧边生”写静景,体现的是诗人甘于寂寞,安贫守节、不趋炎附势的高尚节操和恬淡胸襟;而“上有黄鹂深树鸣”以声衬静,是对趋炎附势,居高媚上的仕宦世态的否定,也是对诗人恬淡胸襟的衬托。

这两句既是写景,又是言志,同时也为后两句诗写诗人在急剧变化潮流中寻求自由和宁静的理想作铺垫。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从写景的角度来说,)这两句诗写春潮带雨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情景。

前一句静中有声,后一句动中有静,“急”与“横”,动与静映照,清丽如画。

(从寄寓的角度来说)作者在这动与静之中,不动声色地表述了在急剧变化潮流中寻求自由和宁静的心迹。

同时也蕴含了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无所作为的无可奈何的忧伤之情。

五、小结
内容:这首诗描写了滁州本涧晚潮时的雨中之景,营造了一个恬淡幽静的意境,抒写了诗人恬淡闲适的情怀。

写法:以情写景,句句景语皆情语。

六、反复诵读、质疑
七、达标反馈
1、《滁州西涧》中最能体现诗人恬淡情怀的是
体现了诗人想在急剧变化的时代潮流中寻求自由和宁静的心思的是
2、赏析:诗中的“独”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