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审计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人力资源管理审计的内容、程序与方法,根据《内部审计监察管理制度》及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人力资源管理审计是对人力资源管理全过程实施的监督和评价,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薪酬福利、绩效考核、员工关系等。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集团各部门及下属单位。
第二章人力资源规划审计第四条人力资源规划审计包括1、审查公司是否根据发展战略,结合人力资源现状和未来需求预测,建立人力资源发展目标,制定人力资源总体规划和能力框架体系。
2、审查公司是否根据人力资源能力框架,明确各岗位的职责权限、任职条件和工作要求。
3、审查公司岗位设置及分工是否合理,是否定期组织工作岗位分析,分析各部门的在职人员的配置是否符合公司的业务需求和发展,是否存在因人设岗、严重超编。
4、审查公司是否建立完整的人力资源制度与流程,以规范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日常操作,制度流程是否经过审批。
5、审查公司是否每年制订人力资源成本预算并有效控制。
6、审查公司是否每年对年度人力资源规划执行情况进行评估,总结人力资源管理经验,分析存在的主要缺陷和不足,完善人力资源政策,促进公司整体团队充满生机和活力。
第五条关键岗位管理的审计1、审查岗位职责设置时是否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2、审查关键岗位是否建立定期轮换或强制休假制度,明确轮岗或休假的人员范围、周期及方式等,每年制定岗位轮换与休假计划。
3、审查对于涉及知识产权、专有技术、商业秘密等工作岗位的员工,是否签订相应岗位的保密协议,明确其特殊的权利和义务。
第三章招聘与配置审计第六条招聘计划的审计1、审查公司是否根据人力资源总体规划,考虑各部门提出的新增人员需求、企业未来发展和人才储备的需要,编制人力资源需求与招聘计划。
2、检查年度招聘计划的完成情况,是否满足公司发展需要。
3、检查各部门空岗职位数量及空岗时间,评估招聘的效果和效率。
第七条招聘渠道的审计1、了解公司现有的招聘渠道使用情况,审查公司是否对各渠道的招聘效果进行定期评估与分析。
2、审查公司是否制订了内部竞聘及员工推荐制度,明确了内部人员选拔的流程及操作要点,并得到有效执行。
3、审查公司在招聘渠道选择时是否根据公司发展阶段、招聘职位特点以及各类招聘渠道的优势和劣势。
第八条招聘实施的审计1、审查公司是否制定了人员招聘管理制度并据此进行招聘,招聘流程是否公开、合理。
2、审查发布职位描述是否完整清晰,是否有对学历、职称、职业资格及过往经验的要求。
3、审查招聘人员对简历的筛选是否及时、准确,对用人部门确认进行面试的,是否及时联系与反馈。
4、审查公司选聘人才是否实行岗位回避制度。
5、审查公司对关键岗位是否建立了人员储备,建立储备人才信息库。
第九条面试与录用的审计1、了解公司对应聘者的考评是通过什么方式进行的,需要由哪些人员进行考评,录用决策权是否明确,是否有效执行。
2、审查是否对面试过程进行有效记录并对应聘者的工作能力及专业水平进行分析评价,面试评价表的内容是否完整清晰。
3、审查对于专业技术有特殊要求的岗位,公司是否要求招聘对象出具相应的从业资格证书,并检查其真实性。
4、审查对于采购、会计、出纳等易发生舞弊行为的岗位以及中、高级管理人员的招聘,是否专门审核招聘对象是否有违法犯罪、商业欺诈、违反行政法规等前科。
5、审查对于录用人员是否发送录用通知书,明确入职需要准备的材料、入职时间、地点等。
第十条试用与转正的审计1、查看员工档案,审查新员工的入职手续是否完备,提交资料是否齐全。
2、审查公司是否制定并执行符合国家法律规定的新员工试用期制度,是否签定试用期合同。
3、审查涉及前期、研发、财务、管理等敏感的岗位是否签署保密协议。
4、审查是否对新进员工进行入职培训,介绍企业文化、公司简介、组织架构、有关工作性质及内容等。
5、审查公司是否建立老员工对新员工的入职辅导机制,对新进员工在岗位职责、工作标准与流程方面进行指导与培训。
6、审查试用期结束前是否由部门负责人或上级领导进行试用期表现考评并以此作为是否转正的依据,,员工正式录用是否征求相关业务部门的意见;试用期不合格是否及时解除劳动关系。
7、审查《员工转正审批表》及《员工试用期考核表》是否由部门负责人签署审批及员工签名确认。
第四章培训与开发审计第十一条员工培训与开发审计的主要内容1、审查公司是否每年进行培训需求调查,由各部门提报培训需求计划。
2、是否根据需求评估制订全年培训计划并据此实施,培训计划的制订是否符合企业战略规划。
3、审查公司是否建立完善课程体系:如入职培训、专业技能培训、管理能力培训、企业制度与文化培训等;是否对中高层管理人员建立了领导力发展的课程。
4、培训形式是否多样化,如网络课程、团队学习、外出观摩、拓展训练等。
5、对培训效果是否进行了评估与跟进,抽查培训绩效评估记录,检查是否达到预期效果。
6、是否对员工的职业发展规划进行沟通并制订了个人发展计划,关心员工职业发展。
7、审查公司是否建立关键岗位的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后备人才队伍建设。
第五章薪酬福利管理审计第十二条薪酬管理审计1、审查公司是否建立了全面的薪酬体系、薪酬管理制度。
2、审查公司是否建立了职位序列、职等职级及薪酬等级。
3、审查公司是否每年进行薪酬调研,了解外部市场的薪资水平,评估公司的整体薪酬及各岗位薪酬与员工贡献度是否协调。
4、审查公司制定的薪酬结构是否合理,是否能保持和吸引优秀人才。
5、审查公司是否建立了薪酬调整机制,明确薪酬调整的依据、范围、时间、幅度等;薪酬与职级调整是否与绩效考核挂钩。
6、审查工资表的编制与审核职能是否分开;抽查月度工资表,与员工花名册、薪酬标准、月度考勤核对,复核薪酬计算与发放是否准确及时,代扣个人所得税是否正确。
7、审查公司是否建立奖金计提与发放制度,复核奖金的发放是否准确。
8、审查是否对工资总额进行控制,是否对人工成本使用效率进行分析。
第十三条保险及福利审计1、审查公司社会保险缴纳规定,是否为正式员工缴纳社会保险,缴纳标准是否符合国家规定。
2、抽查月度社保缴纳明细,与员工花名册、员工薪酬水平、缴纳标准核对,复核社保缴纳是否准确;抽查月度新增社保、停保明细,与员工花名册核对。
3、获取公司现有福利制度,审查福利制度的执行情况。
4、审查公司是否有完善的福利方案,如补充养老、补充医疗、员工休假、学费资助、员工援助等。
第六章绩效考核审计第十四条绩效考核审计的内容1、是否制定员工绩效考核办法与流程,将全部员工纳入绩效考核范围。
2、是否根据岗位特征制定不同的考核评价方法与绩效指标,绩效考核的文件是否在考核年度前公布。
3、绩效目标的设定是否符合SMART原则,即目标具体、可以衡量、能够达到、可操作并有明确的截止期限。
3、核查员工绩效考核的执行情况,员工直接领导是否及时、公正、客观地对员工的绩效进行评估并安排绩效面谈;员工绩效考核结果是否由考核人与被考核人双方签字确认,是否公开。
4、审查公司是否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对于考核等级靠前的员工给予晋升、加薪、获得更广阔的发展和提升机会以及重点接受培养和辅导等奖励措施,对于考核等级靠后的员工由部门领导制订相应地改进和提升措施。
5、是否对改进、提升仍不合格的员工建立了岗位调整或淘汰机制并有效实施。
6、核查公司绩效考核的资料保管情况,是否按档案管理制度统一存档。
第七章员工关系审计第十五条员工纪律管理审计1、是否制订了员工手册,明确了员工在企业内部的行为边界。
2、抽查员工手册发放与培训情况,是否保存签字回执记录。
第十六条员工沟通管理审计1、是否有多重方式的沟通渠道,确保信息的上传下达,完善员工建议制度。
2、是否建立了员工的申诉渠道,确保员工在需要时可以提请诉求。
3、每年是否进行员工满意度调查,并针对调查的结果确定改进措施。
第十七条劳动关系管理审计1、检查劳动合同签订情况,有无漏签、到期未续签情况,劳动合同到期时的处理方式是否妥当。
2、检查劳动合同签署是否规范,工作期限、试用期、工作内容及时间等情况是否符合劳动法规定,是否留有空白处未填。
3、检查是否有劳动争议,劳动争议的原因及处理方式,是否建立防止劳动争议的解决措施;4、是否建立了有特色的企业文化渗透在日常工作中。
5、员工辞职或公司辞退,是否签订解除劳动合同协议书,终止劳动关系。
第十八条员工离职审计1、审查是否制定并执行员工申请辞职/企业辞退员工的程序和相关规定。
2、审查人力资源部是否对重要岗位离职人员进行离职面谈并保存面谈记录。
3、员工严重违反企业管理规章制度,并给企业生产经营、商业声誉造成严重损害时,企业是否提出解雇员工。
4、员工离职时是否提前一定时间发出通知,并在此期间履行工作交接手续。
5、抽查员工离职手续,审查离职前是否办理以下事项:业务事项交接,预借款结清,信息系统注销,公司财务财产退还等。
6、审查离职人员办完离职手续前,是否被允许接触公司的各项资料。
7、审查对于公司副总裁、财务总监、分公司经理等高级管理人员离职,人力资源部是否委托审计监察部对其进行离任审计。
8、是否制定涉密职位的特殊的离职交接手续,是否签订涉密人员离职保密承诺书。
9、员工离职相关事项是否符合双方签署的劳动合同有关条款。
10、人力资源部是否定期统计人员离职情况并分析原因,员工流失率是否控制在范围之内,是否有降低员工流失的措施。
第十九条员工信息档案审计1、审查公司是否建立在职人员基础信息、变动信息统计及分析。
2、审查公司是否为每位员工建立人事档案并明确归档范围、内容与期限;是否包括基础信息、入职资料、劳动合同、业绩考核资料、晋升与调岗资料、奖励与处罚、离职交接资料等。
3、抽查员工的档案资料是否完整,准确。
第六章附则第二十条本办法由审计监察部制订并负责解释,自总裁签发之日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