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美术1
明清时期,美术的其它门类也有新的发展。
明代工艺方面的突出成就,一是景德镇的瓷器, 二是毛织工艺和“顾绣”,三是明式家具。
清代工艺,一是陶瓷,二是纺织业,特别是南京 的“云锦”,刺绣中的“四大名绣”(苏绣、广 绣、蜀绣、湘绣),三是漆器,其它像珐琅制品、 金银器、木雕、玉雕等工艺,都有一定成就。
代表作品:《长江万里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追随戴进、吴伟的画家很多,主要有蒋嵩、 张路等人,但是由于他们中的一些人过分 强调用笔时酣畅痛快,以致后来的“吴派” 和清代的“正统派”对这种粗狂恣肆的画 风很不喜欢,称他们是“画家邪学,徒呈 狂态”,所以很快就被新兴的“吴门画派” 所取代。
3.明初其他重要画家
明清时期的建筑成就主要体现在都城建设、 园林等建筑艺术中,在世界建筑史上具有 重要的典范意义。
第二节 绘画
一、浙派与明代前期的绘画 明代统治者将为宫廷服务的专业画家归
入到御用监属之下,由太监管辖,分别 在不同的殿内顶差。画家也没有专门职 称,而只授予锦衣卫的武官职务,如锦 衣卫都指挥、指挥、千户、百户、镇抚 等。
代表作品:《春山积翠图》(上海博物馆藏)
吴伟(1459-1509),字次翁,号小仙,江夏人。 因善画两度应召入京,待诏仁智殿,授锦衣百户之 职。弘治时,被皇帝赞为“真仙人笔”,故自号 “小仙”。但吴伟生性狂放,傲视权贵,尤看不 惯官场的腐败与争斗,毅然离京。正德年间又被 召进宫,但未赴京就离世,是继戴进后浙派中影 响最大的画家。
明代院派在山水画方面主要继承了南宋刘、 李、马、夏传统,笔墨苍老,简练而规整, 多用水墨,略施色彩,戴进是“院体”画 的代表,但他对传统并不是专习某一家, 而是吸取众家之长,自成体系。
人物、花鸟方面,较多继承北宋“院体” 风貌,用笔工整细致、一丝不苟,所施色 彩浓丽而沉着,格调清新雅致。有些人在 继承两宋院画的基础上,有所开拓,代表 画家有边文进、林良、吕纪等。
第八章 明清美术
明(1368-1644年) 清(1644-1911年)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从明 代继承宋代文化并产生新文化思想的角度, 了解从明至清流派纷呈的美术发展状况, 认识文人画的发展和文人画标准的形成, 及其它美术现象。
【教学重点与难点】1. 吴门画派与“明四 家”;2.松江画派与董其昌的“南北宗 论”;3.水墨大写意画派;4. “四王”绘画 5. “四僧”及龚贤的绘画 6.扬州画派 7.西 洋绘画的输入
1.文人画与院体画既相互争执对立又相互 融会,文人士大夫的绘画是画坛的主流。
2.就文人画来看,被奉为“正统”的复古 派与“反正统派”共存并进,既有冲突的 一面,也有相互影响的一面,并在明末清 初达到高潮,
3.民间绘画沛然兴起。木刻版画 、民间年 画
4.随着西学东渐,西方绘画源源输入中国, 一些擅画的传教士还成了供奉清廷的画师。 中西绘画相互渗透,使清代的宫廷画在传 统的基础上又添了新的特色。
明代初年,从画风上与浙派一脉相承的画 家,主要有王履、孙君泽、周臣等人。这 些画家在画史上记载较略,但他们的作品 证明他们在共同师承南宋画风的基础上, 均具有自己的艺术面貌,而且绘画技巧均 较高,虽未形成一个画派,在画史上却具 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王履(1332—1402),字安道,昆山 (今江苏)人。医学家兼画家。根据自己 游历太华的真实感受创作了《华山图》四 十幅,并写了《画华山图序》,总结了自 己实践经验。提出“吾师心,心师目,目 师华山”,“去故而就新”等艺术见解与 主张。这些强调写生、重视自然,反对一 味摹古的见解,甚为可贵。
此派代表人物是戴进,继承南宋刘、李、 马、夏的风貌,在他的影响下的画家如吴 伟、蒋嵩、张路等人形成了一个地区性画 派,由于他派”。
戴进(1388-1462),字文进,号静庵、玉泉山 人等,浙江钱塘(今杭州)人。 宣德年间被召入 画院,因受谗言被明宣宗逐出画院,后穷困潦倒 而死。他技巧全面,人物、山水、花鸟、翎毛、 走兽无一不工,山水追马、夏画风,并吸收李成、 郭熙、范宽等人的特长,擅长用精妙的笔墨来表 达主观意念,重视画面的经营,极富生活情趣。
第一节 概述
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转折 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国力由强大向衰弱转变;经济由 发展向衰落转变;科学由先进向 落后转变。
在这种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下,美术 领域的状况也相当复杂,既有陈腐落 后保守的一面,也有勃勃兴旺力求革 新的一面,发展极不平衡。综观明清 两代的绘画,大致可归纳出以下几个 特点:
《芦雁图》
吕纪,弘治年间征入画院,供事仁智殿, 授锦衣卫指挥。初学边文进,后临仿唐、 宋名迹,所作花鸟,设色艳丽,生气奕奕。 作品既有继承两宋院体、勾勒填彩的工细 一路,如《石榴黄鹂图》,还有受林良影 响,水墨写意的作品,风格与林良相近, 如《残荷鹰鹭图》等。
2.浙派
明中叶以前同“院派”有密切关系,并在 画坛上最有影响的是“浙派”。
1.明代宫廷绘画
宫廷画家虽然同皇帝接触的机会较多, 但地位和处境都无法和宋代院画家相 比。在习惯上,明代这部分画家和他 们的绘画作品,被称为院画家和“院 体画”。
明代供奉朝廷的画家,现在知道姓名的大 约有80余人,著名的有边景昭、戴进、吴 伟、林良、吕纪、吴伟等。
明代宫廷画的风格特点,主要来源于宋代 画院,无论是人物、花鸟、山水等各种画 科,其画法风格,或多或少都可以找到两 宋“院体画”的痕迹。
边文进,字景昭,沙县人。永乐年间供奉 朝廷,为“武英殿待诏”。精花卉翎毛, 师法黄筌,手法细腻,富贵明丽。《双鹤 图》、《春禽花木图》等。
林良,字以善,广东人。天顺中供职于画 院。花鸟师法黄筌、边文进,早期作品较 为明丽工整,如《山茶白鹇图》。但其主 要成就在写意花鸟,尤其擅长以草书笔法 入画,下笔如暴风骤雨,率意飞动,宛转 顿挫,笔触激烈。如《双鹰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