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反应及处理
微粒累加
输液器材及速度
使用不合格的注射器和输液器 静滴含K + 、Ca 2+ 、Mg 2+ 等离子的药物时,
滴速过快,敏感患者可引起输液反应。对体质较 弱或敏感患者一定要控制滴速
环境
一般在夏季气温炎热,空气湿 度偏高时,药液易被微生物污 染而引发输液反应。气候寒冷 季节,对高龄患者或者体质较 弱者,也可引发输液反应。输 液时一定要注意环境温度、湿 度。
症状
主要表现发冷、寒战、发热(轻者发 热常在38℃左右,严重者高热达40-41℃ ),并伴有恶心、呕吐、头痛、脉快、周 身不适等症状。多发生于输液后数分钟至 1小时。
护理措施
预防:
输液前认真检查药液的质量,输液用具包装及灭菌日期、有效期 严格无菌操作
处理:
反应轻者,立即减慢点滴速度或停止输液,并及时通知医生 反应严重者,立即停止输液,并保留剩余溶液和输液器,必要时送检
临床中应重在防范;一旦 发生,判断要准确,处置 要果断。
热原 反应
细菌污 染引起
输液反应 类型热原样 Biblioteka 应过敏 反应发生的原因
药物
输液器
材及速
度
患者个人 因素
输液环境
药物
大输液质量:使用前一定要仔细检查
添加药物:对添加药物的质量,剂量,溶酶,及药物产生 的不良反应不熟悉
热原累加:进入体内热原质细菌 内毒素达到一定量
有计划地更换输液部位,以保护静脉
处理:
停止在此部位静脉输液,并将患肢抬高、制动。局部用50%硫酸镁或 95%乙醇溶液行湿热敷,每日2次,每次20分钟
超短波理疗 中药治疗 如合并感染,遵医嘱给予抗生素
空气栓塞
原因:
输液导管内空气未排尽。 导管连接不紧,有漏气。 拔出深静脉导管后,穿刺点封闭不严密。 加压输液、输血时无人守护;液体输完未及时更换药
验科做细菌培养 对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严格观察生命体征,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抗过
敏药物或激素治疗。
循环负荷过重
原因:
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使 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荷过重。
患者原有心肺功能不良,尤多见于急性左心 功能不全者。
症状:病人突然感到胸闷、气短、咳粉 红色泡沫痰;严重时痰液可由口鼻涌 出,听诊肺部布满湿啰音,心率快且 节律不齐
输液反应及处理
目录
01 输液反应的定义
02 反应的类型 03 发生原因
04 常见反应的症状、原因及护理措施 05 药物外渗
06 06
药物过敏
输液反应定义
输液反应:是由于输液所 引起的不良反应的总称, 属不良反应。是医疗活动 中极为常见的现象,其本 身并无致死性。但它可诱 导病人基础疾病恶化,从而 带来生命危险。
后,再输注刺激性强的药物。在使用刺激性大的药物过程中,密切观 察必须确保针头在血管内。 在输注高危药物时要向患者及家属说明,要求患者尽量减少活动,并 指导患者及家属自我观察,如果出现注射部位疼痛、肿胀,及时向护 理人员报告 加强责任心、多巡视 特别是危重患者,巡视时发现药物外渗,立即 更换注射部位;输注化疗药物或其他容易引起组织坏死的药物时,要 密切观察注射部位,要进行床头交接班
静脉炎
原因:由于长期输注浓度较高、刺 激性较强的药物引起局部静脉壁的 化学炎性反应;也可因输液过程中 无菌操作不严引起局部静脉感染
症状: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 局部组织红、肿、灼热、疼痛,有 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护理措施
预防: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对血管壁有刺激性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再应用, 放慢点滴速度,并防止药液漏出血管外
患者个人因素
(1)疾病 (2)患者年龄 (3)个体差异
常见输液反应症状
发热反应 空气栓塞
循环负荷 过重
静脉炎
药物外渗
发热反应
原因
发热是常见的输液反应,常因输入致热物质(致热原、死菌、 游离的菌体蛋白或药物成分不纯)、输液瓶清洁消毒不完善 或再次被污染;输入液体消毒、保管不善变质;输液管表层 附着硫化物;输液过程中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等引起
药 物外渗
原因:穿刺时刺破血管或输液过程中针头或留置导管滑出 血管外,使液体进入穿刺部位的血管外组织而引起。
症状:局部皮肤肿胀、苍白、疼痛,输液不畅,如药物有 刺激性或毒性,可引起严重的组织坏死。
护 理 措施
评估静脉血管的弹性、粗细及位置,根据血管选择合适的头皮针 掌握药物的性能、特点及使用注意事项,注意输入药物的浓度及速度 刺激性强的药物输液前必须以生理盐水建立静脉通路,确定穿刺成功
处理:
①如出现上述表现,立即将患者置于左侧头低足高位,使气体浮向右 心室尖部,避免阻塞肺动脉入口。随着心脏的舒缩,空气被打成泡沫 分次小量进入肺动脉内,逐渐被吸收。
②高流量氧气吸入,提高患者的血氧浓度,纠正缺氧状态。 ③有条件可使用中心静脉导管抽出空气。 ④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对症处理。
具体方法
1.对血管刺激性较小的药物 如抗生素类: (1)肿块 < 5cm×5cm时,可采用热敷方法(拔针4h后可行) (2)肿块 > 5cm×5cm时,应及时给予硫酸镁湿敷
液或拔针。
症状:
病人感觉胸部异常不适,濒死感,随即出现呼吸 困难,严重紫绀,听诊心前区可闻及响亮的、持 续的“水泡声”。心电图可表现心肌缺血和急性 肺心病的改变
护理措施
预防:
①输液前认真检查输液器,排尽输液导管内的空气。 ②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及时添加药液或更换输液瓶;输液完毕及时
拔针。 ③拔出较粗的、近胸腔的深静脉导管后,立即严密封闭穿刺点。
护理措施
预防:输液过程中,密切观察,注意控制输液速度和输液量,一般成 人40-60滴/分,儿童20-40滴/分,老年人、儿童及心肺功能不全患者 应减慢滴速。
处理:①出现上述表现,立即停止输液并迅速通知医生,进行紧急处 理:取端坐位,双腿下垂,以减少下肢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担。同 时安慰患者以减轻其紧张心理 。②高流量氧气吸入,一般氧流量为6 ~8L/min,湿化瓶内加入20%~30%的乙醇溶液,以减低肺泡内泡沫 表面的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③遵医嘱给予镇静剂、平喘、强心、 利尿和扩血管药物。④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用止血带或血压计袖带 适当加压四肢以阻断静脉血流,但动脉血仍可通过。每5~10min轮 流放松一个肢体上的止血带。⑤静脉放血200~300ml可有效减少回 心血量,但应慎用,贫血者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