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高三考前热身生物
2019.5.26
1.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心肌细胞有较多的线粒体
B.浆细胞有发达的高尔基体
C.大肠杆菌没有任何细胞器
D.根尖成熟区细胞有大液泡
2.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该菌产生的蛋白类毒素严重破坏人的神经系统。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脱毒后的破伤风毒素可制成疫苗 B,吞噬细胞可特异性清除该菌
C,效应T细胞可直接结合该菌 D,抗破伤风毒素只能用于预防该病
3. 猴面包树根系发达、树干粗壮高大,木质疏松如海绵,旱季时树叶完全脱落,雨季大量吸水,迅速长叶开花结果,花在夜间开放,吸引果蝠等动物传粉。
猴面包树的果实是猴子等动物喜爱的食物,树干中的水分也可以被动物取用,使其获得“热带草原生命之树”的美誉。
由此无法推断出
A,热带草原的季节性变化引起猴面包树产生有利变异
B,落叶使猴面包树的水分散失减少,有利于其度过旱季
C,猴面包树的开花时间是果蝠等传粉动物选择的结果
D,猴子等动物的取食行为可以帮助猴面包树传播种子
4. 下列实验所用试剂及其目的对应合理的是
A,用清水洗去花生子叶表面的苏丹IIIB,用盐酸使植物根尖细胞分离
C,用龙胆紫鉴定粗提取的DNA D,用蒸馏水对菌液进行梯度稀释
5.我国科学家应用家鸡作为转基因生物反应器通过卵清获得药用蛋白。
重组质粒以及利用目的基因设计引物进行PCR检测结果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构建重组质粒时应使用限制酶 Smal I与 ECOR V切割人源目的基因
B.受体细胞中若观察到绿色荧光,表明目的基因导入成功并表达
C. 转基因家鸡的不同组织细胞中均能够表达目的基因生产药用蛋白
D. 4、5号个体电泳结果说明目的基因成功导入并能在亲子代间遗传
29.(17分)科研人员利用拟南芥来研究种子萌发后下胚轴的生长调控机制
(1)植物生命活动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最重要的是植物激素调节,激素与靶结合后发挥调节作用。
此外,环境
中光、温度等的变化也能作为调节植物生长。
(2)科研人员获得了1个独脚金内酯相关基因M发生突变的植株m3,用野生型和m3的种子萌发后的幼苗作为材料
完成实验,结果如下(GR24是独脚金内酯类似物)。
①本实验中,野生型和m3突变体生长的湿度、等条件相同且适宜。
②对生长在培养基中的拟南芥幼苗进行的处理为:。
(3)研究光对下胚轴生长的影响。
①分析结果可知,无论是野生型还是m3,,说明光照抑制了下胚轴的生长,且该作用效果与M基因无关。
②研究人员推测光受体参与了光照对下胚轴的抑制作用。
白光条件下,检测植株的下胚轴长度,结果为实验组高
于对照组,初步支持上述推测。
(4)研究GR24、M基因对下胚轴生长的影响
①分析白光条件下的各组数据可知,GR24在白光下对m3突变体下胚轴生长无影响,但能够。
②综合分析光暗条件下的各组实验结果说明:。
(5)科研人员为进一步研究蓝光、红光是否参与了GR24对拟南芥下胚轴的调控,进行了下面的实验。
①请选出实验组的实验材料、实验条件、实验处理和检测指标 ()
A.野生型
B. m3实变体
C.蓝光受体突变体
D.红光受体突变体
E.黑暗条件
F.蓝光条件
G.红光条件
H.不同浓度的GR24(0-10molL) I.用无菌水处理 J.测量下胚轴长度
②若实验结果为: , 则证明蓝光和红光都参与调控拟南芥对GR24的反应
30.(17分)细胞自噬是真核生物中普存在的现象,有利于细胞度过营养缺乏的时期,对生物体具有重要意义。
但其
调节机制尚未研究清楚,科研人员利用秀丽隐杆线虫进行相关研究
(1)秀丽隐杆线虫有两种性别,雌雄同体(2n=10+XX)和雄性(2n=10+X),雌雄同体线虫可自交产生后代,雄虫存
在时也可以杂交。
特定环境下,雌雄同体线虫经过程产生较多的的配子,该配子与染色体组成为n=5+X的配子结合发育成雄性个体。
(2)研究者用诱变剂处理雌雄同体成虫,任其自交产生F1代、F2代。
①若F1代就出现突变个体,一般认为该突变性状为显性,这是因为: 基因突变具有的特点,雌雄配子含有相同位
点的突变基因的可能性极低,故突变个体可被视为(纯合子/杂合子),其表现出的性状是显性性状
②在F2代出現了某一种自噬异常突变体,在普通环境下,将其与野生型雄虫共同培养,可根据子代是否出现较多
性别为的个体判断杂交是否成功,再选择其子代中表现型为的个体自交,自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野生型雌雄同
体:突变型雌雄同体=3:1,初步判断此突变性状为基因隐性突变决定的。
(3)为确定此自噬异常突变体中突变的基因,科研人员对相应cDNA测序,发现突变体E基因异常,如下图所示
综合上述结果,从分子水平阐述此突变体自噬异常的原因是。
(4)已知细胞自噬的过程如图2所示。
为确定E基因在自噬过程中的作用位置,科研人员利用已知功能的L基因突变体进行了一系列观察研究,结果如下:
研究者根据该结果推测,在自噬过程中E基因控制的过程在L基因之前。
请补全上述表格。
(5)由于生物之间具有,细胞内自噬过程及调控机制高度相近,使得结构简单的线虫成为细胞自噬研究的模式生物。
31.(16分)为有效防治土地沙漠化、提高森林覆盖率,我国北方某地用飞机在植被稀少的荒山分批播种马尾松,
之后封山育林,禁止放牧和采伐。
研究者对不同年限的森林进行了调查。
(1)马尾松属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中的,研究者对全封育和半封育的10年龄马尾松林进行
取样调查,发现全封育下的马尾松平均胸径明显高于半封育。
原因之一是:积累的树木凋落物被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利用,产生的提高了土壤肥力,给马尾松的生长提供更多的营养物质。
(2)研究者在样方内通过的方法对全封育20年、30年、50年森林进行物种丰富度调查。
发现随封育年限増长,树
种逐渐增至十余种,阔叶树种类和比例增大,动物种类也逐渐增加,此过程属于群落的。
调査还显示,随封育年限增长,土壤含水量逐渐增加,研究者推测这是树种发生变化的原因之一。
(3)为进一步研究封育条件下树种变化的原因,研究者用马尾松和2种阔叶树树苗进行实验,结果如下。
据结果分析,马尾松能够在荒山的强光,干旱条件下快速生长的原因是:。
随着土壤含水量和群落枝叶繁茂度的
增加,马尾松在与荷木、黄果厚壳桂等阔叶树的中被逐渐替代。
(4)近年来,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国内外实行了碳汇制度,把森林的生态价值经济化,由高耗能企业向林场出
资购买一定量的碳汇以抵消相应C02排放量。
请从企业和林场两方面分析此项举措如何从整体上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2019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高三考前热身生物参考答案
1 2 3 4 5
C A A B D
29.(17分)
(1)细胞信号/信息
(2)①温度
②白光或黑暗处理;培养基中是否添加DR24以及添加不同浓度的GR24
(3)①未添加GR24组幼苗在白光条件下的下胚轴长度均显著小于黑暗条件下,且二者基本相同
②光受体突变体和野生型
(4)①抑制野生型下胚轴的生长且抑制效果和GR24的浓度正相关
②GR24抑制下胚轴的生长依赖于光;M基因参与下胚轴在光下对独角金内酯的响应
(5)①CDFGHJ
②GR24使蓝光受体突突变体和红光受体突突变体分别在蓝光和红光下的下胚轴的长度高于野生型。
30. (17分)
(1)减数分裂不含有X染色体的(或染色体组成为n=5+0)
(2)①稀有性杂合子
②雄性野生型雌雄同体单
(3)E基因内发生了由G-G到T-A碱基对的替换,导致其转录的mRNA相应位置谷氨酸密码子变为终止密码子,导致其蛋白质反应提前终止,短于正常蛋白,导致其功能异常,造成自噬过程异常。
(4)无无否(视为一个空,全写对给分)
(5)统一性
31. (16分)
(1)第一营养级随机
分解者无机盐(矿质离子)
(2)识别并列出名录次生演替
(3)在土壤含水量低的环境条件下净光合速率较高,在全日照条件下输入到顶芽的光合产物比例最高
竞争
(4)碳汇制度一方面可以提高高耗能企业的成本,督促其技术升级、减少CO2排放量,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林场收入,有利于植树造林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