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国际私法 文档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国际私法 文档

一、判断题1、罗马法中的“万民法”是国际私法规范的最初形态。

( T )2、我国法院审理的涉外民事案件只能由中国律师代理,不适用其他代理制度( F )3、国际惯例既可以通过当事人选择,也可以由法院或仲裁庭直接适用于国际私法案件。

( T )4、连结点是冲突规范中将“范围”和“准据法”联系起来的客观的不变的事实根据。

( F )5、对领事婚姻,我国采取对等原则。

( T )二、单项选择题1、汉族男女同蒙古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男女结婚的,汉族一方的年龄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规定执行,蒙古族一方男不得早于20周岁,女不得早于18周岁。

该规定是解决 ( C )A.区际法律冲突的规则 B.时际法律冲突的规则C.人际法律冲突的规则 D.州际法律冲突的规则2、构成当代合同法领域、侵权领域最普遍适用之国际私法学说的理论基础及继承扬弃的源泉学说是( C )A.法则区别说B. 法律关系本座说C.最密切联系说D. 政府利益说3、自法则区别说产生以来,最早以当事人的本国法作为属人法的是( C )A.1756年《巴伐利亚法典》B.1794年《普鲁士法典》C.1804年《法国民法典》D.1900年《德国民法典》4、最有成效、最富影响的从事统一冲突法工作的国际组织是( B )A.联合国B.海牙国际私法会议C.美洲国家国际私法会议D.罗马国际统一私法学会5、国际私法最早最主要的法律渊源是 ( A )A. 国内立法 B、国际惯例 C、国际公约 D、国内判例6、“离婚之请求,非依夫妇之本国法及法院地法均有离婚之原因者,不得为之”是一条( D )A.单边冲突规范 B.双边冲突规范C.选择适用的冲突规范 D.重叠适用的冲突规范7、属于主观连结点的是( D )A.国籍 B.住所 C.婚姻举行地 D.当事人意思自治8、20世纪国际私法立法模式的基本发展趋势是采用( D )A.分散立法式 B.专章专篇式C.综合立法式 D.法典化式9、法院审理涉外民商事案件时首先碰到的国际私法的基本问题是( A ) A.识别 B.反致 C.公共秩序保留 D.先决问题10、一个住所在英国阿根廷公民未留遗嘱死亡在英国死亡,死后留有动产在日本。

此项不动产继承再日本法院涉讼,按照日本的冲突规则,不动产继承依被继承人的本国法,但阿根廷冲突规则规定动产继承依被继承人最后住所地法,而依英国的冲突规范却应适用不动产却应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即日本法。

对这笔不动产的继承如果日本法院最终依其本国法来处理,即构成( A )A.反致 B.转致 C.间接转致 D.双重转致11、我国司法解释规定,外国法无法查明时,应当( A )A .适用我国法律 B.适用一般法理C.驳回当事人的诉讼请求 D.适用同本应适用的外国法相近似或类似的法律12、根据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外国法人的本国法是指( C )A.其住所地所在国法B.其营业地所在国法C.其注册登记地国法D.其行为所在地国法13、如果一个在中国为民事行为(婚姻、继承除外)的外国人依其经常居所地法为无行为能力,而依中国法为有行为能力,则适用( D )A.该外国人的本国法B.该外国人的经常居所地法C.该外国人的行为地法D.该外国人的属人法14、我国司法解释规定,在处理涉外民事关系时,人民法院应优先适用的( C ) A.我国单方面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B.当事人选择的法律C.适用我国法律中对涉外民事关系的强制性规定D.国际惯例15、最早在立法中明确规定当事人意思自治作为确定合同准据法首要原则的法律是( B )A. 1804年的《法国民法典》B. 1865年的《意大利民法典》C. 1896年的《德国民法施行法》D. 1898年的《日本法例》16、依我国规定,动产租赁合同,如当事人未选择准据法,法院依最密切联系原则确定的应适用的法律,在通常情况下是( D )A. 承租人本国法B. 出租人本国法C. 承租人营业所所在地法D. 出租人营业所所在地法17、一对定居于美国的法国籍夫妻( ),欲在华收养一儿童。

关于收养的条件应适用( C )。

A.美国法或法国法 B.中国法C.重叠适用中国法和法国法 D.重叠适用中国法和美国法18、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具有双重国籍或多重国籍的外国人,应以( C )为其本国法。

A.最先取得的国籍国法B.其有经常住所的国籍国法律C.与其有最密切联系的国籍国法律D.最后取得的国籍国法律19、中国公民甲得知A国法院正在审理其配偶中国公民乙提起的离婚诉讼,便在自己住所地的中国法院对乙也提起离婚之诉。

依我国司法实践,法院对于甲的起诉应如何处理?( A )A.受理此案B.以“一事不两诉”原则为依据不予受理C.与A国法院协调管辖权冲突D.告知甲在A国法院应诉20、假设某人具有A国国籍,在C国有若干动产,在B国居住了5年后未立遗嘱死亡,、在A国和在D国的继承人发生纠纷而由A国法院受理此案。

如果上述四个国家都参加了1988年《死者遗产继承法律适用公约》,那么根据该公约,A国法院原则上应适用来判决这起涉外继承争议的是( B )A.A国法 B.B国法 C.C国法 D.D国法三、多项选择题1、在我国,包含有冲突规范的法律是( ABCD )A.《票据法》B.《海商法》C.《民法通则》D.《民用航空法》E.《婚姻法》2、根据意大利法则区别说的观点,对于“死者的财产归其长子继承”和“长子继承死者的财产” 这两个规则,下列各项中正确的说法是(BC )A. 前者是人法B. 后者是人法C. 前者是物法D. 后者是物法E. 两者都是混合法3、依我国《民法通则》第142条和第150条的规定,人民法院援用国际惯例作为处理合同争议的法律根据时,必须同时符合的条件有( ABCD )A、某个合同应适用中国法作准据法B、中国法没有解决该合同争议的相应规定C、中国参加的国际条约也没有相应规定D、适用国际惯例不损害我国的公共秩序E、该国际惯例是合同双方当事人所熟悉的4、当代国际私法国内立法的特点及发展趋势有( ABCD )A.立法模式法典化 B.调整对象扩大化C.冲突规范灵活化 D.政策定向和结果选择方法受到重视5、可以作为行为地法的连结点的有( ABCD )A.契约缔结地 B.债务履行地C.死亡地 D.经常居住地6、在我国立法与司法解释中有明确规定的制度有( BCD )A.识别 B.公共秩序保留 C.外国法查明的途径 D.法律规避7、德国甲公司与中国乙公司签订许可使用合同,授权乙公司在英国使用甲公司在英国获批的某项专利。

后因相关纠纷诉诸中国法院。

关于该案的法律适用,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AC )A.关于本案的定性,应适用中国法B.关于专利权归属的争议,应适用德国法C.关于专利权内容的争议,应适用英国法D.关于专利权侵权的争议,双方可以协议选择法律,不能达成协议,应适用与纠纷有最密切联系的法律8 、依照我国票据法规定,( AC )事项适用出票地法律。

A、票据当事人能力B、票据的背书、呈兑等行为C、票据追索权D、汇票、本票出票9、中国甲公司与德国乙公司签订了进口一批仪器的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合同约定有关合同的一切争议适用德国法,此批货物由新加坡籍货轮"比西"号承运,并投保了一切险。

"比西"号在印度洋公海航行时与巴拿马籍货轮"丽莎"号相撞。

"比西"号船长为了避免该轮沉没采取了自愿搁浅的措施,"比西"号在救助人的帮助下进入了避难港,经修理继续航行到达中国目的港。

但在途中曾突遇特大暴风雨,使部分仪器湿损。

上述各方当事人如发生诉讼,下列关于法律适用问题的选项哪些是正确的?( AD)A.如果该船舶碰撞案在中国法院审理,应适用中国法B.如果该船舶碰撞案在中国法院审理,应适用侵权行为地法C.如果有关该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争议在中国法院审理,应适用中国法D. 如果有关该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争议在中国法院审理,应适用德国法10、依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下列诉讼中属于我国法院专属管辖的,包括( ACDE )A、在我国境内履行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诉讼B、在我国境内履行的中外货物买卖合同诉讼C、在我国境内的港口作业中发生的诉讼D、在我国境内的不动产诉讼E、在我国境内有主要遗产的继承诉讼四、简答题1、简述法律规避的概念与构成要件。

答:国际私法中的法律规避是指当事人为了规避原来应该适用的某一国法律,故意制造一些条件能够利用冲突规范,使对其有利的另一国法律得以适用。

构成国际私法上的法律规避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①当事人规避某国法律是出于故意,即当事人的行为是以规避法律为目的的。

②规避的法律是本应对当事人适用的强制性法律,而不是任意性法律。

③当事人是通过故意改变或制造与连接点有关的事实,利用冲突规范来达到法律规避目的的。

④法律规避必须是既遂的。

⑤当事人法律规避以后,仍与被法规避法律的那个国家或地区存在某种联系。

2、简述最密切联系原则的含义、产生及适用(可结合经典案例)答:(一)、含义:又称“最真实联系原则”、“最强联系原则”,是指合当事人没有选择法律或选择无效的情况下,由法院综合分析与合同或当事人有关的各种因素,推断出与案件有最密切联系的地方的法律予以适用的一项原则。

(二)、产生:作为一种理论,最密切原则可以追溯到法律关系本座说。

德国学者吉尔克创立了“重力中心说”或“关系聚焦地说”,根据这一学说,合同受有关连接点最为集中的地方的法律支配。

1945年美国纽约上诉法院审理的奥汀诉奥汀案就运用了这一理论,一般认为,重力中心说或关系聚集地说就是现代意义上最密切联系原则的雏形。

与关系本座说不同的是,根据最密切联系原则,法律关系没有固定的联系地,法院就具体案件灵活选择与案件有最密切联系的法律;而法律关系本座说强调每一个法律关系只有一个本座,且只能机械地适用这个所在地法律。

(三)、适用:《涉外》第41规定: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合同适用的法律。

当事人没有选择的,适用履行义务最能体现该合同特征的一方当事人经常居所地珐琅彩或者其他与该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法律。

在决定最密切联系地的的问题上,我国采取“特征履行”的方法。

具体来说正对以下17种合同,通常做法是:1、买卖合同,适用合同订立时卖方住所地法;如果合同是在买方住所地谈判并订立的,或者合同明确规定卖方须在买方住所地履行交货义务的,适用买方住所地法2、来料加工、来件装配以及其他各种承揽合同,适用加工承揽人住所地法3、成套设备供应合同,适用设备安装地法4、不动产卖卖、租赁或者抵押合同,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5、动产租赁合同,适用出租人住所地法6、动产质押合同,适用质权人住所地法7、借款合同,适用贷款人住所地法8、保险合同,适用保险人住所地法9、融资租赁合同,适用承租人住所地法10、建设工程合同,适用建设工程所在地法11、仓储、保管合同,适用仓管、保管人住所地法12、保证合同,适用保证人住所地法13、委托合同,适用受托人住所地法14、债券的发行、销售和转让合同,分别适用债券发行地法、债券销售地法、债券转让地法15、拍卖合同,适用拍卖举行地法16、行纪合同,适用行纪人住所地法17、居间合同,适用居间人住所地法但是根据《2007年规定》,如果合同明显地表明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法律比上述规定的法律有更加密切的联系,人民法院应该适用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法律五、论述题论评我国关于涉外侵权行为之债的法律适用规定答:我国《民法通则》第146条规定:“侵权行为的损害赔偿,适用侵权行为地法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