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后一课》导学案第一课时

《最后一课》导学案第一课时

《最后一课》
第一课时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小说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和爱国主题.。

2.质疑探究,品味小说重要词句。

学习重难点
把握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的性格特征,探究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的作用。

知识链接
(一)作者简介
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的小说家。

他一生共写了12部长篇小说,一部剧本和4部短篇小说集。

他的短篇小说有不少是以普法战争为题材的,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法国普通人民对侵略者同仇敌忾的爱国主义精神,谴责了资产阶级当局开门揖盗,致使法军节节败退,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罪恶。

《最后一课》就是都德爱国主义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二)解题
《最后一课》写于普法战争第二年(1873年)。

普法战争是1870—1871年法国和普鲁士的战争。

1870年7月,法国首先向普鲁士宣战,这个掠夺性的战争,正如马克思当时指出的,敲响了“第二帝国的丧钟”。

9月,色当一役,法军大败,拿破仑第三被俘,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阿尔萨斯、洛林等法国的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

这时,对法国来说,已经变成自卫战争。

面对普鲁士军队的屠杀掠夺,法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敌人。

这个短篇,就以沦陷了的阿尔萨斯的一个小学校被迫改学德文的事为题材,通过描写最后一堂法文课的情景,刻画了小学生小弗郎士和乡村教师韩麦尔的典型形象,反映了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感情。

(三)小说文体简介
1. 文学体裁:小说是和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文学的基本形式之一。

2. 小说的概念: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广阔地反映社会生活。

3.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和环境描写。

4. 故事情节:情节是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5. 环境描写的种类: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预习达标
1. 本文的作者是国作家,写的背景是1871年爆发的。

2. 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给加点词注音。

哽.住( ) 祈祷
..( )()..( ) () 踱.步( ) 郝叟
合作探究
1.整体感知:
(1)这篇小说按情节结构划分为四个部分,请说出各部分的起止小节,并概括意思。

序幕()
开端()
发展()
高潮、结局()
(2)小弗郎士在小说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2.句段品读
A.阅读小说1-6段“序幕”部分,回答问题。

(1)“心里很怕韩麦尔先生骂我,况且他说过要问我们分词,可是我连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我想就别上学了,到野外去玩玩吧。

”这段心理描写刻画了小弗郎士什么性格特点?
(2)“最近两年来,我们的一切坏消息都是从那里传出来的……”这段心理描写的作用是?
B.认真阅读7-10段,最后一课与平时有什么不同?这不同之处说明了什么?
3.探究质疑
(1)小弗郞士在最后一课上,思想感情发生了什么变化?什么原因使他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2)“又出什么事啦?”这句暗示了怎样的时代背景?
达标练习
1. 屋顶上鸽子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这句运用的描写方法是。

2.“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一句表达了小弗郎士怎样的感情?
3.选出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
A. 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士兵正在操练。

B. 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静静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样。

C. 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D. 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总结反思
我学到了
我的困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