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世界钢材市场比较1 国内外钢材消费和产量的比较1.1 中国钢材消费大幅增长,是全球钢材消费的主要动力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由于已基本完成工业化发展阶段或进入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后期,对钢材的需求趋于平稳,因而钢材的产需增长很小。
而我国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国民经济焕发了前所未有的活力,GDP 保持了持续的高增长。
尤其是进入21 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城镇化速度加快,重化工业特征日趋明显,拉动了钢材需求的快速增长。
1991-2010年,我国粗钢消费量由7151 万吨增加到6.1亿吨,2011 年1~3 月,我国钢铁行业工业销售产值为13943.03 亿元,同比增长30.45%;产品销售收入为14833.54 亿元,同比增长30.01%;出口交货值为437.96 亿元,同比增长33.30%。
据此预测,今后6年之内(到2016年以前),即使年均增速仅为5%,中国全口径粗钢消费水平也会越过8亿吨,向9亿吨靠拢。
从明年(2012年)情况来看,如果全国GDP增速可以保持在7%以上,并由于国家加大保障房、水利工程、环境保护等方面建设,提供钢铁需求增长空间,预计全国粗钢产需量都会达到7.5亿吨左右,比上年至少增长8%。
2010年,全国进出口总额29728亿美元,同比增长34.7%。
其中,出口15779亿美元,增长31.3%;进口13948亿美元,增长38.7%;贸易顺差1831亿美元,同比下降6.4%。
随着国内钢铁企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自给能力将不断提高,钢材的进口仍将小幅下降。
2011 年1~3 月,我国钢材进口量略有增长,累计进口钢材415.48 万吨,同比增长1.1%。
从主要钢材品种进口量来看,冷轧薄宽带的进口量最高,为101.18 万吨,占全部进口量的24.35%。
进口量超过20 万吨的其余钢材品种有:镀层板(带)90.75万吨、中厚宽钢带33.26 万吨、中板30.04 万吨、电工钢板(带)25.04 万吨、热轧薄宽钢带23.14 万吨。
进口量排名前五的钢材品种占全部进口量的67.46%。
2011年1~3 月,我国共出口钢材1045.43 万吨,同比增长20.0%。
从出口量来看,镀层板(带)的出口量最高,为132.82 万吨,占全部出口量的15.52%。
出口量超过80 万吨的其余钢材品种还有中厚宽钢带、中板、彩涂板(带)、无缝管、焊管,出口量分别为126.43 万吨、113.72 万吨、101.51 万吨、98.12万吨、86.03 万吨。
出口量排名前五的钢材品种占全部进口量的54.77%。
目前中国钢材的50%为钢铁企业直销,另有50%为贸易商代理,钢铁产业链上下游疏离,钢铁生产企业实力强大,钢铁流通企业小散乱,生产商和贸易商实力不均衡,地位不相称,造成钢铁产品供求不平衡,市场价格波动大,各方交易成本居高不下。
一直以来,钢铁生产企业对贸易商一直有很强的垄断优势。
钢材紧俏、价格上涨时,这些贸易商即使预付货款也拿不到货;而需求萎缩、价格下跌甚至亏本时,这些贸易商为维护与钢铁企业的关系,还要持续高价进货,导致大批钢铁产品经销商倒闭,致使钢铁产品流通渠道不畅。
尤其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众多中小钢铁贸易企业纷纷陷入现金流迟滞、债务危机甚至濒临破产的困难境地。
1.2 中国钢铁生产增速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所占比重不断提高全球钢铁生产主要集中在日本、美国、欧盟、俄罗斯、韩国等国家和地区。
近十几年来,由于美国、欧盟和日韩钢材需求强度减弱,其钢铁产量增长也随之放缓。
而中国在钢材需求持续旺盛的拉动下,钢铁产量大幅增长。
1996 年我国粗钢产量跃居世界首位,之后已连续11 年保持世界第一。
尤其是进入21 世纪以来,我国钢铁产量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占全球的份额不断增加。
1991-2010年,我国粗钢产量由7100 万吨增加到6.29亿吨,同比2009年净增6000万吨左右,增幅为10.7%。
这表明我国钢铁工业国际地位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
2011 年1~3月,我国共生产粗钢16990.86万吨,同比增长 8.69%;生产生铁 15865.64万吨,同比增长6.98%;生产钢材20803.68万吨,同比增长13.72%而预计2011年中国粗钢、生铁、钢材产量分别达到6.8亿吨、6.2亿吨、9.0亿吨左右。
1.3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与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不同,钢材的消费结构有很大差别,反映在钢材生产的产品结构上也有很大差异。
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基本完成了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发展阶段,基础设施已经比较完善,房地产增长趋于稳定,因而,对以建筑钢材为主的长材需求减少。
而我国处于城镇化、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在相当时期内,房地产业呈现较高的增长速度,对建筑用钢材的需求较为旺盛,因而长材在生产中所占的比重一直较高。
2 国内外钢铁产业集中度比较2.1 发达国家钢铁业联合重组盛行,产业集中度显著提高自上世纪90 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由于钢铁消费强度减弱,钢材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突出。
日趋激烈的外部竞争环境促使传统强势企业寻求从对立竞争逐步转向争取合作垄断竞争,欧洲、美国、日本、韩国等主要钢铁生产国家(地区) 的兼并重组盛行,钢铁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
2.2 中国钢铁产业集中度很低,而且呈下降态势虽然我国钢铁工业在世界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钢铁产量和消费量均遥遥领先居于首位,但与此极不相称的是,我国进入世界前10 位的钢铁企业只有宝钢和唐钢两家。
3 国内外钢铁流通体制比较3.1 世界钢铁的生产主要分三大板块亚洲板块,主要包括中国、日本、韩国、印度等国;欧洲板块,主要包括俄罗斯、德国、乌克兰、意大利等国;美洲板块,主要包括美国、巴西等国。
世界钢铁的销售模式大体也可以分为三大类:日本模式、欧美模式、中国模式。
(1)日本模式日本钢铁的生产与销售有四大特点:一是产量大、品种多、质量好;二是集中度高,新日铁、川崎制铁、住友金属等大型钢铁企业的钢铁产量占日本钢铁总产量的60%~70%;三是“大进大出”,该国钢铁生产的原材料靠进口,而产品有相当大一部分出口;四是钢铁企业以生产为主,商社以销售为主,钢铁企业97%的产品都是通过商社来销售的。
如最早由9 个为川崎制铁服务的经销商联手成立的日本川铁商社,其销售的产品80%为川崎制铁的产品,其余为其它钢铁企业的产品。
该商社下设23 个钢铁流通加工厂,经过加工过的钢材占其销售量的60%以上。
(2)欧美模式欧美模式正好与日韩模式相反,此种模式下的钢材销售主要以钢铁企业为主。
比如,德国钢铁企业80%的产品是直销给用户的,而余下的20%交经销商(包括加工配送中心、佣金代理商、进出口商等)销售。
在这种模式下,钢铁企业也从事钢铁的加工配送,如利伯库森钢材加工中心,隶属蒂森钢铁联合公司,其年加工能力为30 万吨,供应800 家终端用户。
(3)中国模式中国的钢材生产与销售特点是:产量大,销量大,产销量均为世界第一;钢材生产所需的铁矿石大量靠进口;虽有一些大型钢铁企业,但中小型钢铁企业的钢材产量在全国钢材总产量中占有很大比例;钢铁生产和流通企业数量众多,集中度都很低。
这些特点决定了钢铁流通模式即不能象欧美那样由钢铁企业主导,以直供为主;又不能象日韩那样,由销售商(综合商社)来主导。
目前我国钢材流通渠道主要有以下五种:⑴钢铁企业对批量大、专用性强的产品实行直供直销;⑵钢铁企业在全国建立自己的分销网络或与流通企业合资建立销售网络和加工配送中心;⑶钢铁企业建立自己的网站,实施网上销售;⑷通过中间商(包括经销商、代理商)销售;⑸依托钢材交易市场进行销售。
与欧美和日韩的流通模式相比,目前我国钢铁流通模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⑴钢铁生产和流通企业的集中度非常低,增加了市场的波动性,给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和用户带来较大风险;⑵由于我国信用体系缺失,佣金代理极不发达,钢铁企业与流通企业很难形成战略联盟,结成利益共同体;⑶通过钢材有形批发市场销售的钢材仍占较大比例,网络交易发展滞后,而发达国家的销售方式是以无形市场为主。
4 佛山的钢铁市场(1)乐从是全国最大、全球知名的钢材贸易集散地,拥有钢材贸易商2100余家,乐从钢材市场占地面积220多万平方米,其中地摊式交易区100万平方米,现代仓储区120万平方米,年促成钢材贸易总量超过2000万吨,其中,年钢材加工能力超过800万吨。
销售网络辐射全国各地,以规模大、品种全、客户广和服务好而闻名于世。
在30年岁月洗礼下的乐从钢材市场已成长为全国最大钢材贸易集散地,但提升步伐永远都没停下,乐从的钢铁贸易商可以像裁缝一样根据客户的需求“裁剪”钢铁,吸引了珠三角乃至华南地区数万家工厂80%以上的工业用钢材从乐从采购。
随着珠三角制造业的不断发展,乐从钢铁市场商户逐渐增加,市场面积不断扩大、钢材品种不断增多,成为华南最大的综合性钢材交易市场。
现在,乐从钢铁市场内流动资本过千万元的企业数以百计,每日流转的资金不少于20亿元,市场储存的钢材产品总值超过100亿元。
2005年7月,欧浦钢铁有限公司斥巨资与全球IT巨头IBM合作,共同开发出领先全球的钢材交易平台,这种以“鼠标+钢材”的全新模式,开创了中国钢材交易的全新局面。
,是我国首家钢铁现货交易网站。
钢铁库存量占顺德9成的欧浦钢铁有限公司,今年以来平均每日出仓量约1.5万吨,库存约90万吨,整个乐从库存约百万余吨,比往年增加30%。
”在欧浦钢网带动下,乐从电子商务快速发展。
2006年底,广东省信息产业厅正式将乐从镇确定为“广东省专业市场电子商贸试点单位”;2009年底,工业和信息化部把乐从确定为“国家级电子商务试点”;2010年3月11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又将乐从镇命名为“中国专业市场示范镇”和“中国钢铁专业市场示范区”。
因乐从的贸易商越来越多,投资越大,整个乐从的面积都不够大,而广东的钢铁物流贸易额有7000多亿元,而乐从钢铁交易中心虽然有2000多亿元,但是却不到全省的三分之一。
所以有了九江钢铁物流板块崛起,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乐从商贸土地资源的瓶颈,同时壮大了整个佛山钢铁物流产业的规模效应。
据九江镇政府负责人透露,九江金属材料市场预计三年之内实现钢铁销售额1000亿元。
如果和目前乐从钢铁交易规模2000亿元相加,佛山或将占据华南钢铁贸易市场半壁江山。
除了乐从与新崛起的九江钢铁贸易市场,华南最大的澜石不锈钢市场也因澜石拆迁发生变局。
由于澜石片区改造范围涉及佛山大道以东,澜石二路以南,目前被迫搬迁的企业主要为“品牌中国不锈钢(国际)产业示范基地”周边的加工贸易企业。
也因澜石片区改造,预计7月1日开始正式动工建设,澜石不锈钢市场中经营者的搬迁一直是松散式、没有定向组织的,“有些搬到周边的园区,比较好的项目才能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