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1.高等教育目的与高校培养目标的关系是A.一般与特殊B.抽象与具体C.宏观与微观D.基础与应用2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结合主要体现为A.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的整合B.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整合C.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的整合D.知识与能力的整合3高校教师职务设置的总体原则是A.因人设岗B.因事设岗C.因学科设岗D,因专业设岗4教育与政治关系的核心是【】A.政治教育B.培养人才C.完善政体D.民主问题5.权力分散型高等教育宏观管理的典型国家是【】A德国B.法国C.美国D.日本6.具有不同办学条件、要求和培养目标的各类高校间的比例关系,称为高等教育的A.水平结构B.种类结构C.形式结构D.能级结构7.要善于鼓励学生独立完成毕业设计或论文,这体现了高校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或论文时的A.启发性原则B.教育性原则C.科学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8,我国最早自编的《教育心理学》于1924年出版,该书的作者是【】A.旁宗岳B.廖世承C.陆志韦D.潘菽9.个体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A.需要B.思维C.世界观D.想像10.学生把自己学业的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努力程度,这种归因属于【】A.内部、稳定和不可控归因B.内部、不稳定和可控归因C.内部、稳定和可控归因D.内部、不稳定和不可控归因11.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理解性、逻辑性等特点的记忆是A.形象记忆B.情景记忆C.语义记忆D.情绪记忆12.研究表明,记忆效果最好的学习熟练程度为A.50%B.100%C.l50%D.200%13.教师讲课过程中的间隔和停顿是运用感知的A.差异律B.强度律C.活动律D.组合律14.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集体主义C.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D.忠于职守15.教师职业的最基本活动是A.班组管理活动B.教育教学活动C.第二课堂活动D.社会实践活动16,实现教书育人的基本前提是A.把握教材B.把握教学大纲C.把握学科的特殊性D.把握教育对象的特殊性17教师资格丧失的条件之一是A.被剥夺政治权利B.受到治安管理处罚C.受到行政处分D.体罚学生18.《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属于A.教育行政法规B.教育法律C.地方性教育法规D.教育规章19,属于教育法律关系客体的是A.教师B.教室C.学生D.学校20.教师如果不服教育行政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期限是A.7天B,10天C.15天D.20天多选1.下列属于传统教学媒体的有A.电视机B.计算机C.投影机D.幻灯机E.录音机2.指导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主要途径有A.结合课堂教学进行B.结合实践教学进行C.结合学校管理进行D.结合学生的学年论文进行E,结合学生的毕业论文进行3.从课程的层次构成看,高校课程可分为A.理论课程B.实践课程C.专业课程D.公共基础课程E,专业基础课程4.按教学评价的对象划分,高校教学评价包括A.学校办学水平评价B.专业水平评价C.课程评价D.学生学业评价E.教师评价5,我国教育心理学家一般认为,学生的学习可以分为A.知识的学习B.技能的学习C.审美的学习D.认知策略的学习E.行为规范的学习6动机具有的功能包括A.感化功能B.强化功能C.激活功能D.指向功能E.凝聚功能7.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条件有A.学习对象的共同因素B.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C.认知技能与策略D.必要而适当的练习E.定势的作用8,发散思维的基本特性包括A.流畅性B.深刻性C.变通性D.独特性E.批判性9.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方法有A.坚持知行统B.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C.努力做到“慎独D.充分发挥自己的天赋E.学习先进人物10.正确表述法律效力的原则是A.前定法优于后定法B.下位法服从上位法C.特殊法优于一般法D,一般程序法律优于特定程序法律E,国际法优于国内法判断1.高校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核心。
2.我们国家的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是由高等学校自行授予的。
3.高校专业设置的基础是学科分类4.高校教学是由学校认识过程转向社会实践过程的一个中间过渡阶段。
5.高校课程建设的核心是教材建设。
6.与学年制相比,学分制更便于教学管理7.心理健康包括无心理疾病和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这两层含义。
8.布鲁纳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9程序性知识不同于智慧技能,二者是有区别的。
10.大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随着年级上升而提高,但仍有片面性。
11.认知成分是态度结构中的核心成分。
12.集体规范只有真正被成员内化,才能发挥稳定的约束作用。
13,测验的效度是指测验的可靠程度,即多次测验分数的稳定和一致的程度。
14.教师职业劳动过程的艺术性是由教学内容的特点决定的。
15.社会经济关系是教师职业道德形成和发展的主要社会条件。
16.教师的义务其实质是教师的职责在行为上的体现。
17.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依据是动机与效果的辩证统18.纠纷的存在是教育法律救济的基础。
19.一个完整的教育法律规则只能存在于一条教育法律条文中。
20.我国《教师法》规定,教师具有六项权利和六项义务。
简答题1.我国高等教育在处理“平等与效率”关系上的政策取向是什么?2.如何理解高校教师劳动的“个体性与群体性”特点?3.什么是教学监控能力?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发展趋势是什么?4.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5.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有哪些?6.简述教育法与教育政策的区别。
案例分析1.张某是某高校青年教师,重视科学研究,注意将学科前沿知识融入到课堂教学。
他教学认真,对学生要求很高、很严。
课堂上如果谁回答错了,他常当众指责。
点评作业的时候,对学生的错误和不妥之处讽刺挖苦,当众指名道姓,说他们“笨极了”,“脑子不开窍”。
试根据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张某的做法给予评析。
2.某大学一年级学生李某,17岁。
在聆听了该大学举办的股票知识讲座后,对股票发生了兴趣;认为炒股赚钱比较客易,来得快。
2007年3月,他想亲自试一把,便偷偷将家中的存款提出5000元,在某证券交易所开设了股东账户。
他经常不上课跑到股市观看行情。
几次交易后,李某不但分文未赚,反将50000元的本钱赔了一大半。
此事被其父母得知后,非常恼怒,认为该大学和证券交易所怂思学生从事股票交易,使他们的经济蒙受损失,要求赔偿。
请问:你对此案有何看法并说明理由。
论述题1.你认为高等学校最根本的社会职能是什么?在当今社会这一职能具有什么特殊的含义?2,试述提高教材概括与知识理解成效的条件。
3.为什么教育要以人为本?你认为在教育过程中应如何体现以人为本?二、多项选择题三、判断题四、简答题1.答案要点①政策取向是“效率优先,兼题平等"。
(2分〕②“效率优先”是指把提高高等教育做率作为首要目标。
(2分)③“兼顾平等”一是指在保证效率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二是指不能用平等的理想来要求现实。
(2分2.答案要点;①教师劳动一方血具有相对独宣性,妈一方面又存在着学科、专业及任务分工上的协作性3分②二者之间存在对立统一的关系,教师个别劳动寓于群体劳动之中。
(3分3.答案要点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敦学达到预期饷目的,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2分)敦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发展趋势是:①从他控到自控;(1分②从不自觉经自觉达到自动化;(1分墩感性逐渐增强;(1分④迁移性逐渐提高。
(1分)4.答案要点①有关的知识经验:(1分)②定势与功能固着:(1分③问题情境;(1分④酝酿效应:(1分)◎原型启发;(1分)⑥情绪和动机状态。
(1分5.答案要点①教师职业道德适用的针对性;(1分)②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双重性;(1分)③教师职业道德内容的全面性;(1分)④教师职业道德功能的多样性:(1分)③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典范性:(1分⑥教师职业道德影响的广泛性和深远性。
(1分)略加阐述针对性、双重性、全面性、多样性、典范性、广泛性和深远性。
6.答案要点①两者的制定机关和程序不同:(1.5分)②两者的表现形式不同;(1.5分③两者调整的范围、实施的方式不同;(1.5分④两者的稳定程度不同。
(1,5分)五、案例分析题1.答案要点:①张某做到了锐意创新这一教师职业的基本道德规范。
(1分)王②张某做到了严谨治学这一教师职业的基本道德规范。
(1分)③张某违背了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的教师职业的基本道德规范。
(4分)④略加解释锐意创新、严谨治学和热爱学生这三个教师职业的基本道德规范。
(2分)2.答案要点:李某17岁,没有工作收入,依靠父母资助上学,属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2分)混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从事与其身份不符的民事活动须经父母许可方可进行。
(2分)证券公司未经父母同意擅自为其开设股东账户,进行交易,须承担法律责任,因此,证券公司应当赔偿李某的经济损失。
(2分)学校开设股票讲座普及股票知识,属正常教学活动;,无不当之处。
(1分)但学校未及时发现李某逃课炒股并予以侧止,有教育管理不善之责。
(1分)1.答案要点①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包括培养专闩人才、发展科利学和直接为杜会提供服务。
其中培养人才是高等学校最根本的社会职能。
(3分)②高校培养人才的社会职能产生的历史过程。
(3分③当代社会发展的特点及其赋予这一职能的新的含义。
(7分)2,答案要点①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4分)②提供丰富多彩的变式:(3分③科学地进行比较;(3分)④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3分3.答案要点:①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是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活动《或专门培养人的活动)②分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和卓越有成效,必须建立在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基础之上。
(3分③在教育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兴趣,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充分遴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里理a日(这些内容不要求都涉及到,允许就某一点或举例说明, 只要论述合理即可)(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