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模拟语文试题(二)word版有答案(加精)

2020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模拟语文试题(二)word版有答案(加精)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模拟试卷(二)语文(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史上大人物的名字___▲,可真正禁得住光阴测试和道义检验的却寥寥。

有的凭权势或时运,固可▲,但验明真身后很快即▲,甚至被弃汰如粪,沦为恶名。

A.俯拾皆是盛极一时杳无音信B.比比皆是烜赫一时暗淡无光C.俯拾皆是烜赫一时杳无音信D.比比皆是盛极一时暗淡无光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朝方炮弹疑似落入野山而非军事区,韩国军方于当地时间下午4时15分向江华郡乔栋面大约130名左右居民下达回避命令。

B.之前,奥巴马政府向韩国施压,要求韩总统朴槿惠不要参加将在北京举行的9月3日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活动。

韩官员进一步表示,朴槿惠尚未就是否出席中国政府的纪念活动做出任何决定。

C.近日,哈尔滨市警方破获犯罪嫌疑人冒充手机机主补办手机卡,继而转走手机绑定的银行卡存款的系列非接触性盗窃案件。

D.事实上,中国网速的问题早已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业界就此已探讨多年。

根据网络民调显示,多数消费者对于网速及网价的体验并不满意。

3.下列诗句中,修辞手法与其他语句不同的一项是(3分)A.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晚枝。

B.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拍闼送青来。

C.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D.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

4. ▲,▲,▲,▲,▲。

而这,正是仰仗自己经验所带来的局限。

①然后无比坚信它的正确性②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处世哲学③放在另一刻上未必可行④很多人习惯将自己多年的经验用于某一刻⑤但是,在这一刻上行得通的经验A.②①④⑤③B.②④①⑤③C.④⑤③②①D.④②①⑤③5.对这则漫画的意蕴表达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A.表达了对果农不务正业的批判。

B.表达了对画中人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赞赏。

C.讽刺了不切实际,纸上谈兵的行为。

D.赞赏了画中人善于利用科学知识的行为。

二、文言文阅读(18分)《与陈给事书》韩愈愈再拜:愈之获见于阁下有年矣。

始者亦尝辱一言之誉。

贫贱也,衣食于奔走,不得朝夕继见。

其后,阁下位益尊,伺候于门墙者日益进。

夫位益尊,则贱者日隔;伺候于门墙者日益进,则爱博而情不专。

愈也道不加修,而文日益有名。

夫道不加修,则贤者不与;文日益有名,则同进者忌。

始之以日隔之疏,加之以不专之望,以不与者之心,而听忌者之说。

由是阁下之庭,无愈之迹矣。

去年春,亦尝一进谒于左右矣。

温乎其容,若加其新也;属.乎其言,若闵其穷也。

退而喜也,以告于人。

其后,如东京取妻子,又不得朝夕继见。

及其还也,亦尝一进谒于左右矣。

邈乎其容,若不察其愚也;悄乎其言,若不接其情也。

退而惧也,不敢复进。

今则释然悟,翻然悔曰:其邈也,乃所以怒其来之不继也;其悄也,乃所以示其意也。

不敏之诛.,无所逃避。

不敢遂进,辄自疏.其所以,并献近所为《复志赋》以下十首为一卷,卷有标轴。

《送孟郊序》一首,生纸写,不加装饰。

皆有揩字注字处,急于自解而谢.,不能俟更写。

阁下取其意而略其礼可也。

愈恐惧再拜。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属乎其言,若闵其穷也属:连续B. 不敏之诛,无所逃避诛:诛杀C.辄自疏其所以疏:分条陈述D.急于自解而谢,不能俟更写谢:请罪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韩愈认识陈给事多年,开始受到一些称赞,后来为生计奔波,不能经常拜见。

B.韩愈认为陈给事因为地位变得尊贵,伺候他的人变多,因而对贫贱之人和旧友的情感不再如以前专一。

C.韩愈从东京回来后拜见陈给事时,态度较冷漠,并无法理解陈给事的苦衷与情义。

D.韩愈最后不敢立刻去拜见陈给事,就写信阐明缘由,并将近日写的十篇文章赠与他。

8.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夫道不加修,则贤者不与;文日益有名,则同进者忌。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其邈也,乃所以怒其来之不继也;其悄也,乃所以示其意也。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 “阁下之庭,无愈之迹矣。

”的原因是什么?简要概括。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古诗词鉴赏(11分)10.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玉蝴蝶柳永望处雨收云断,凭阑悄悄,目送秋光。

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①。

水风轻,蘋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

遣情伤。

故人何在,烟水茫茫。

难忘,文期酒会,几孤风月,屡变星霜②。

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

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

黯相望。

断鸿声里,立尽斜阳。

【注】: ①宋玉悲凉:指宋玉《九辩》,引申为悲秋。

宋玉《九辩》有“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②星霜:星一年一周天,霜每年而降,因称一年为一星霜,亦以之喻年月也。

(1)全词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刻画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简要概括。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上阕如何写景?请简要赏析(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俞陛云评价此词“可抵江淹《别赋》,令人增《蒹葭》怀友之思。

”请简析诗人如何抒发怀友之思。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靡有朝矣。

(《诗经》)(2)皇览揆余初度兮,▲。

(屈原《离骚》)(3)▲,而后乃今将图南。

(庄子《逍遥游》)(4)钉头磷磷,▲。

(杜牧《阿房宫赋》)(5)▲,攘除奸凶。

(诸葛亮《出师表》)(6)渔舟唱晚,▲。

(王勃《滕王阁序》)(7)▲,任重而道远。

(《论语·泰伯》)(8)书痴者文必工,▲。

(蒲松龄《聊斋志异》)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善人老舍汪太太最不喜欢人叫她汪太太;她自称穆凤贞女士,也愿意别人这样叫她。

她丈夫很有钱,她老实不客气地花着;花完他的钱,而被人称穆女士,她就觉得自己是个独立的女子,并不专指着丈夫吃饭。

穆女士一天到晚甭提多忙。

不说别的,就先拿上下汽车说,穆女士——也就是穆女士!——一天得上下多少次。

哪个集会没有她?哪件公益事情没有她?换个人,那么两条胖腿就够累个半死的。

穆女士不怕,她的生命是献给社会的;那两条腿再胖上一圈,也得设法带到汽车里去。

她永远心疼着自己,可是更爱别人,她是为救世而来的。

穆女士还没起床,丫环自由进来回话。

她嘱咐过自由们不止一次了:她没起来,不准进来回话。

丫环就是丫环,叫她“自由”也没用,天生的不知好歹。

她真想抄起床旁的小桌灯向自由扔去,可是觉得自由还不如桌灯值钱,所以没扔。

“自由,我嘱咐你多少回了!”穆女士看看钟,快九点了,她消了点气,是喜欢自己能一气睡到九点,身体定然不错;她得为社会而心疼自己,她需要长时间的睡眠。

“不是,太太,女士!”自由想解释一下。

“说,有什么事!别磨磨蹭蹭的!”“方先生要见女士。

”“哪个方先生?方先生可多了,你还会说话呀!”“老师方先生。

”“他又怎样了?”“他说他的太太死了!”自由似乎很替方先生难过。

“不用说,又是要钱!”穆女士从枕头底下摸出小皮夹来:“去,给他这二十,叫他快走。

”自由拿着钱要走,又被主人叫住:“叫博爱放好了洗澡水。

”自由走出去后,穆女士想起来:方先生家里落了丧事,二少爷怎么办呢?无缘无故的死哪门子人,又叫少爷得荒废好几天的学!穆女士是极注意子女们的教育的。

“博爱,开饭!”她赌气似地大喊。

穆女士的早饭很简单;一大盘火腿蛋,两块黄油面包,苹果果酱,热一杯加乳咖啡。

吃着火腿蛋,她想起方先生来。

方先生教二少爷读书,一月二十块钱,不算少。

不过,方先生到底可怜,她得设法安慰方先生:“自由,叫厨子把鸡蛋给方先生送十个去;嘱咐方先生不要煮老了,嫩着吃!”穆女士咂摸着咖啡的回味,想象着方先生吃过嫩鸡蛋必能健康起来,足以抵抗得住丧妻的悲苦。

继而一想,以后索性就由她供给他两顿饭,那可就得少给他几块钱。

他少得几块钱,可是吃得舒服呢。

她总是给别人想得这样周到;不由她,惯了。

她永远体谅人怜爱人,可是谁体谅她怜爱她呢?想到这儿,她觉得生命是个空虚的东西。

工作,只有工作使她充实,使她睡得香甜,使她觉到快活与自己的价值,她到书房去看这一天的工作。

她的秘书冯女士已在书房等一点多钟了。

冯女士才二十三岁,长得不算难看,一月挣十二块钱。

穆女士的交际多么广,做她的秘书当然能有机会遇上阔人;假如嫁个阔人,一辈子有吃有喝,岂不比现在挣五六十块钱强?穆女士为别人打算老是这么周到,而且眼光很远。

见了冯女士,穆女士叹了口气:“哎!今儿个有什么事?说吧!”她倒在个大椅子上。

冯女士把记事簿早已预备好了:“今儿个早上是,穆女士,盲哑学校展览会,十时二十分开会:十一点十分,妇女协会,您主席;十二点,张家婚礼;下午,”“先等等,”穆女士又叹了口气,“张家的贺礼送过去没有?”“已经送过去了,一对鲜花篮,二十八块钱,很体面。

”“啊,二十八块的礼物不太薄——下午一共有几件事?”“五个会呢!”“哼!甭告诉我,我记不住。

等我由张家回来再说吧。

”穆女士不想去盲哑学校,可是又怕展览会像片上没有自己,怪不合适。

她决定晚去一会儿,正赶上照像才好。

这么决定了,她很想和冯女士再说几句,倒不是因为冯女士有什么可爱的地方,而是她自己觉得空虚,愿意说点什么……解解闷儿。

她想起方先生来:“冯,方先生的妻子过去了,我给他送了二十块钱去,和十个鸡蛋,怪可怜的方先生!”穆女士的眼圈真的有点发湿了。

冯女士早知道方先生是自己来见汪太太,她不见,而给了二十块钱,可是她晓得主人的脾气:“方先生真可怜!可也是遇见女士这样的人,赶着给他送了钱去!”穆女士脸上有点笑意,“我永远这样待人;连这么着还讨不出好儿来,人世是无情的!”“谁不知道女士的慈善与热心呢!”“哎!也许!”穆女士脸上的笑意扩展得更宽心了些。

“二少爷的书又得荒废几天!”冯女士很关心似的。

“可不是,老不叫我心静一会儿!”“要不我先好歹的教着他?我可是不很行呀!”“你怎么不行!我还真忘了这个办法呢!你先教着他得了,我亏不了你!”“您别又给我报酬,反正就是几天的事,方先生事完了还叫方先生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