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中考】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0中考】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字形和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阴晦(huì)凄惨人才济济(jǐ)鹤立鸡群B、鄙夷(bǐ)戳穿衣衫褴褛(lǚ)萎糜不振C、昳丽(chì)澄澈歇斯底里(xiē)气吞斗牛D、窸窣(sū)犀利惘然若失(mǎng)与日剧增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如果年轻人对影视明星顶礼膜拜,不能持有理性的态度,就会影响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B、湖南卫视着力打造的大型国防教育节目《真正男子汉》寓教于乐,让观众获益匪浅。

C、盲孩子和他的影子都是光明的孩子,他们像一对孪生兄弟,长得惟妙惟肖。

D、在八年抗战中,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力量的中流砥柱,担负起抗日救亡的历史责任。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中国体育健儿斗志昂扬,一举囊括了13枚金牌中的11枚,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

B、电门一关,就可以阻止电流不再进来。

C、过去这个学校不执行“学生以学为主”,所以学生的学习水平很低。

D、凡事要依靠群众,否则就做不成什么大事。

4、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真正的友情储蓄,是不可以单向支取的②友情,是人生一笔受益匪浅的储蓄③任何带功利性的友情储蓄,不仅得不到利息.而且连本钱都会丧失殆尽④而是要通过彼此的积累加重其分量⑤这储蓄,是患难中的倾囊相助,是迷途上的逆耳忠言,是跌倒时一把真诚的搀扶,是痛苦时抹去泪水的一缕春风A、①④②⑤③B、②⑤①④③C、②③①⑤④D、②①⑤④③5、依照下列画线句,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困境无可避免。

困境就像人生路上要穿过的原始森林,它常常让你迷失方向,步入歧途; _______________……走出困境,要有冷静从容的气度,________________……A、困境就像人生路上要翻越的大雪山,它常常让你深陷其中,半途而废;要有自我审视的智慧B、困境就像人生路上要经历的沼泽地,它常常让你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要有机智应对的智慧C、困境就像人生路上要经历的沼泽地,它常常让你饥寒交迫,半途而废;要有机智应对的风范D、困境就像人生路上要翻越的大雪山,它常常让你饥寒交迫,不能自拔;要有自我审视的风范二、诗歌鉴赏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白鹿洞二首·其一【唐代】王贞白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1)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叙事,“读书不觉已春深”,言自己专心读书,不知不觉中春天又快过完了.B、次句写诗人的感悟。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阴,指极短的时间,这里以金子喻光阴,时间宝贵,应珍惜.C、三句叙事补叙自己发觉“春深”,是因为“道人来引笑”。

“道人”走在路上的人。

“引笑”指逗笑,开玩笑。

D、“周情孔思”,当指古代读书人所读的儒家典籍。

(2)下列对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可以看出,诗人读书入神,每天都过得紧张而充实,全然忘记了时间。

春天快过完了B、次句由第一句叙事自然引发出来的感悟,也是诗人给后人留下的不朽格言,千百年来一直勉励人们、C、三,四句叙事道人到来之时,诗人正在深入钻研周公孔子的精义、教导。

D、道人来“引笑”的字里行间,表现诗人也慵懒散漫的生活一面。

三、文言文阅读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刘显,南昌人。

生而膂力①绝伦,稍通文义。

家贫落魄,之丛祠欲自经②,神护之不死。

间行入蜀,为童子师。

已,冒籍③为武生。

嘉靖三十四年,宜宾苗④乱,巡抚张臬讨之。

显从军陷阵,手格杀五十余人,擒首恶三人。

诸军继进,贼尽平。

显由是知名。

后迁⑤参将,分守苏、松。

倭犯江北,逼泗州,鏊⑥檄⑦显防浦口。

显测贼将遁⑧,追击至安东。

方暑,披单衣,率四骑诱贼,伏精甲冈下。

贼出,斩一人。

所乘马中矢,下拔其镞,射杀追者。

诱至冈下,大败之去。

明日伺贼出,潜毁其舟。

贼败走舟,舟已焚,死者无算⑨。

显进秩⑩三等。

注释:①膂力:体力。

②自经:上吊自杀。

③冒籍:假冒籍贯。

④苗:苗族。

⑤迁:升职。

⑥鏊:兵部尚书。

⑦檄:古代官府用以征招或声讨的文书。

⑧遁:逃跑。

⑨无算:无数。

⑩进秩:进升官职,增加俸禄。

(1)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生而膂力/绝伦B、巡抚张臬/讨之C、明日/伺贼出D、之/丛祠欲自经(2)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

①间________ ②讨________ ③走________(3)翻译下面的句子。

方暑,披单衣,率四骑诱贼,伏精甲冈下。

(4)选文叙写了刘显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5)文中的刘显是一个怎样的人?四、默写8、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

①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

②________,都护在燕然。

③________,拔剑四顾心茫然。

④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

⑤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

⑥俗子胸襟谁识我?________。

⑦________,学诗谩有惊人句。

⑧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五、现代文阅读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灯沐沐跑步回来,拐上楼梯,便看到自家阳台亮着灯,小小的白炽灯泡散发出橘黄色的光芒。

我心头一暖,这是先生特意为我留的灯。

其实楼道有感应灯,脚步一靠近,便会亮堂起来。

但只要先生在家,遥遥地便有一盏灯,无声地等候我的归来。

我感动于先生细微的举动。

很小的时候,乡村还没通电,写作业用的是煤油灯。

煤油灯豆大的灯火闪闪烁烁,眼睛要凑得很近,方能看清书上的字。

我们姊妹几个,在小小的四方桌旁围灯而坐,头碰着头,读书、写功课。

一会灯火兀自微弱下来,母亲便起身把灯芯修剪修剪,灯火复又明亮起来。

摇曳的煤油灯火,把黑暗驱赶到了背后。

后来,山村用上了电,电灯比煤油灯亮多了,灯线一拉,泻下一屋子的光,不像煤油灯,放置在灶台上,母亲炒菜是清楚了,饭桌这却影影绰绰,不小心错把辣椒当豆角,一口咬下去,辣得人嘘呼直咧嘴。

但是,电灯费电,电比煤油贵。

为了省电,我家一直长长的厅屋,点的是一只15瓦的灯泡,灯泡吊得高高的,在电灯下写作业,却没有煤油灯来得清晰。

暮色降临,屋里暗沉沉的,母亲说,还看得见,晚些再点灯。

那时姐姐们逐渐离家,父母被穷苦压得笑容难觅,灰暗和冷寂在四周重叠、没有边际。

高中住校,周末回家写作业稍晚些,父亲便在外间催促——还不睡觉,不要电费的?!突起且生硬的催促声会让我内心惊颤,那时我想,以后有了自己的家,我一定要点上很多很多的灯,让房子成为光华璀璨的殿堂。

成家后,童年的烙印处处可循,我节水省电,人不在就把灯拉灭。

先生的家也穷但很阔气,他们家热水充足,食物丰富,楼上楼下灯火通明,我眷恋于这样的居家场景。

在他的影响下,我开始处处留灯,客厅,卫生间,卧室,没睡下前,很少被掐灭。

我喜欢有光,喜欢明亮温暖,我的孩子要在光明与温暖中稳稳地长大。

眨眼女儿上初中了,她放学晚,到家都要六点半之后,那时街边的路灯早已一盏盏点亮。

我在厨房里忙活,厨房的窗对着外面,站在窗口可看到女儿回家的路。

外面的雨,有了隐隐的秋意。

我边准备晚饭,边不住地张望,晚归的孩子让母亲的心牵挂不安。

一个个菜摆上了餐桌,晚餐总是丰盛些。

时针指向六点四十五,孩子早早去校,已经在外呆足整整十二个钟头,是家里最辛苦的人儿!雨渐渐密了起来,路灯越发迷离。

路上的行人一个个匆匆而过。

终于,对面走来个穿着校服的熟悉身影——她撑着伞,身子前倾,脚步疲惫,沉重的书包使得她的背微微驼着。

瞬间,我想流泪。

她抬头,定是看到了灯光,看到了张望的母亲,她笑了,朝我扬扬手,小跑了起来……我想去迎接她,拥抱她,替她撑起风中的伞,帮她卸下重重的书包……但我什么也没做,什么也不能做。

母亲不能替代孩子,她只能做一盏灯,伫立,凝望,照亮孩子前行和回家的路。

(1)文章以“灯”为标题,有何妙处?(2)请概括文章中前面六个自然段的内容。

(3)品味下面句子中画线词的表达效果。

终于,对面走来个穿着校服的熟悉身影——她撑着伞,身子前倾,脚步疲惫,沉重的书包使得她的背微微驼着。

(4)结合文章的内容,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

10、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退步与向前王也唐朝布袋和尚《插秧诗》曰:“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布袋和尚是从现实劳动中退步插秧的情境来阐述参禅的境界。

社会在进步,人类在进步,每个人的成长也是在进步,当人们为了达到一个目标时,非千方百计克服困难不可。

如果是非达到不可的,能停下来甚至退下来想想,就可以另辟蹊径寻找更加适合自己的道路,_______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退一步海阔天空”。

如自唐朝始的科举,多少学子为此而孜孜不倦、刻苦学习熬成白头?因此出现了范进中举而精神失常的情况,更多的是像孔乙己一样的心不如愿,贫困潦倒。

但是,也有不少学子知难而退,却取得非凡成就。

作家刘诚龙做过一次有趣的调查,他把两份名单给人看,问是否熟悉这些人名。

第一份名单是:傅以渐、王式丹、毕沅、林召堂、王云锦、刘子壮、陈沅、刘福姚、刘春霖。

第二份名单是:李渔、顾炎武、金圣叹、黄宗羲、吴敬梓、蒲松龄、洪秀全、袁世凯。

结果,被调查者多数对第一份名单中的人一无所知,而对第二份名单耳熟能详。

谜底最后揭晓:第一份名单里的人,全是清朝的科举状元;第二份里的人,全是当时的落第举子!想当年,第一份名单上的人多么显赫啊!但由于在官场上的打磨,以致状元郎归于平庸,湮没无闻。

而第二份名单中的人,名落孙山,与高官厚禄无缘。

但是,他们很快调整心态,在逆境中奋起,有的成为思想家,有的成为文学家,有的成为农民领袖,有的成为一代枭雄,声名鹊起,载入史册。

不少生活实践告诉我们,农人插秧,一步步倒退,退到最后,秧便插好了,看起来是退步,实则是向前。

船舶前行,双桨却往后划动;箭拉得越往后,射出的距离就越远……不少青年人有着远大的理想,更有不少到处碰壁还执迷不悟。

我们要鼓励勇往直前,也要劝告毫无进展的人及时认清方向转型,善于退步,才能找到更加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电视剧《潜伏》中有一句台词:“有一种胜利叫做撤退。

”退,有时是为了更好地进。

(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2)开篇引用唐朝布袋和尚的诗有何作用?(3)文章第三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并分析作用?(4)比较第2段画线处的原句与改句,表达效果有何不同?为什么?原句:何必非去挤独木桥不可?改句:不必非去挤独木桥。

(5)某校初三学生小明阅读了本文之后,联系到季羡林的《成功》一文中的一段,不禁产生了一个疑问:“为什么这两段文字所持观点不同?”请你阅读以下链接文字,回答他的问题。

链接:至于勤奋,一向为古人所赞扬。

囊萤、映雪、悬梁、刺股等故事流传了千百年,家喻户晓。

韩文公的“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更为读书人所向往。

如果不勤奋,则天资再高也毫无用处。

事理至明,无待饶舌。

(节选自季羡林《成功》)六、综合性学习11、4月27日上午,2017上饶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开幕式在广丰区举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