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学年生物中考试卷试题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5分,共150分。
每道题选项不定,全选对得5分,不选、少选、多选、选错均得0分)1.生命科学与生物化学的基础是()A.细胞B.实验C.进化论D.变化守恒E.探究精神F.自然界2.下列哪种植物细胞死亡后还能够发挥其作用()A.构成导管的细胞 B.厚角组织的细胞 C.形成层的细胞 D.构成导管和筛管的细胞3.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线粒体是水稻根尖细胞和人的上皮细胞都具有的能量转换器B.人体的肝脏是一种器官,能分泌肝液,主要由上皮组织构成C.人体的脊髓和软骨的结构层次依次属于组织水平和器官水平D.组成人体的八大系统协调配合支持,共同完成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4.生物圈的范围包括()A.大气圈底部、水圈全部、岩石圈表面B.水圈、大气圈、岩石圈表面C.大气圈底部、水圈大部分、岩石圈表面D.大气圈、水圈、岩石圈5.植物吸收矿质元素受内外因素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呼吸抑制剂可降低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B.在一定范围内,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C.根吸收水分和吸收矿质元素是没有关联的D.矿质元素必须呈离子状态才能被根吸收6.下列属于机械组织的是()A.洋葱鳞片叶表皮B.双子叶植物茎的形成层C.木纤维和韧皮纤维D.槐树叶肉7.把田鼠和大鲵从25℃的环境移到5℃的环境,二者的耗氧量将()A.均减少B.均增加C.前者减少,后者增加D.前者增加,后者减少8.下列不属于不定根的是()。
A.玉米茎基部的根B.榕树枝条上的根C.秋海棠叶上的根D.花生种子萌发时长出的根9.一棵树茎高1m,在距地面50cm处作一标记,1年后该树的茎长到3m,此时原来的标记距地面()A.2.5 mB.0.5 mC.1.5 mD.3m10.在试管内加入2ml的食用油,再加入由几种等量的消化液混合配制的“X消化液”,充分振荡后,置于37℃的温水中,以观察食用油被消化的情况。
让植物油最先消失的X消化液的组成成分是()A.胃液、胆汁B.胃液、胰液、肠液C.胰液、肠液D.胰液、肠液、胆汁11.右图是某人在一次平静呼吸过程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
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在AB段,膈肌收缩,胸廓的上下径增大B.在AB段,肋骨间的肌肉收缩,胸廓横向扩张C.在BC段,膈肌舒张,膈的面积缩小D.在BC段,肋骨间的肌肉舒张,胸腔的容积缩小12.下列有关被子植物种子和果实形成过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落在柱头上的花粉,萌发生出花粉管,每个花粉管中含有两个精子B.一个精子和一个卵细胞分别与两个极核受精的过程,叫双受精C.受精后,子房发育成果实,珠被发育成果皮D.受精后,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乳13.完成呼吸、排尿、阅读反射的神经中枢依次位于( )A、脊髓、大脑、大脑B、脑干、脊髓、大脑C、大脑、脊髓、大脑D、脊髓、脊髓、脑干14.可以在土壤中生存的有哪些动物( )A.腹足动物、甲壳动物、蛛形动物、环节动物、线虫动物B.甲壳动物、线形动物、瓣鳃动物、扁形动物、半索动物C.甲壳动物。
蛛形纲动物、线形动物、软体动物、扁形动物D.尾索动物、扁形动物、线虫动物、腕足动物、蛛形动物15.小肠吸收来的氨基酸送到脑部利用并将细胞产生的含氮废物转变成尿素,送至肾脏排出,整个过程中血液经过心脏和肺的次数依次是()A.1B.2C.4D.6E.316.以下被子植物的花中更适应虫媒传粉的是( )A.花小,密集成圆锥花序,杯状花托内有蜜腺B.花小,无花被,单性花,无蜜腺,花粉粒小干燥C.花白色,无蜜腺,有气囊,花大,花粉粒较小D.花小,花被绿色,花粉粒轻而干燥E花两恻对称,雌雄蕊愈合成合蕊柱,花粉粒形成花粉块17.巴斯德效应指的是()A. 由于氧化磷酸化作用增强,因而已糖激酶活性增强B. 由厌氧代谢转变为需氧代谢时,由丙酮酸生成乙醇增多C. 由厌氧代谢转变为需氧代谢时,葡萄糖利用减少D. 由厌氧代谢转变为需氧代谢时,葡萄糖利用增加18.下列结构中,CO2浓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是()①肺泡②静脉血③动脉血④细胞⑤空气A.①②③④⑤B.①⑤③④②C.②①⑤③④D.⑤①③②④19.具有大液泡的植物细胞是( )A根尖的分生细胞 B.成熟的叶肉细胞C成熟的导管分子 D.成熟的筛管分子E成熟的花粉中的营养细胞 F.胚囊的中央细胞20.下列关于脊索动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脊索动物门的种类终生都具有脊索,因此而得名B.尾索动物的幼体在尾部具有发达的脊索C.头索动物的脊索在其头部最发达D.文昌鱼属典形的尾索动物21.鸟纲和哺乳纲动物具有羊膜卵,这种卵在发育过程中出现的结构有()A.卵壳、卵白、卵黄B.卵膜、尿囊、卵黄C.绒毛膜、卵膜、尿囊D.绒毛膜、羊膜、尿囊22.以下列哪些是错误的()A.脊椎动物的胃液pH 1.5~2.5,含胃蛋白酶,无脊椎动物胃蛋白酶存在碱性环境下。
B.脊椎动物的胃液pH3.5~4. 5,含胃蛋白酶,无脊椎动物胃蛋白酶也存在酸性环境下C.脊椎动物的胃液pH 1.5~2.5,哺乳动物含凝乳酶,无脊椎动物消化液中也存在凝乳酶。
D.脊椎动物的胃液pH3.5~4.5,含凝乳酶,无脊椎动物没有凝乳酶。
23.爬行动物与鸟类共同的特征为()A.皮肤干燥、具表皮角质层产物、单枕髁、卵裂形式为盘裂B.皮肤干燥、具表皮角质层产物、体温恒定、卵裂形式为盘裂C.缺乏皮肤腺、具表皮角质层产物、双枕髁、卵裂形式为螺旋卵裂D.缺乏皮肤腺、单枕髁、卵裂形式为盘裂、双循环24.以下有关光合色素性质的论述中.正确的是()A.完整叶绿体提取液的荧光比叶绿体色素提取液的荧光强B.只有少数叶绿素b具有光能转换的功能C.溶解度法分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机理是类胡萝卜素发生皂化反应后转移至上层水中D.醋酸-醋酸铜溶液使植物叶片保绿的原因是它可促使叶绿素转变为稳定的亮绿色的去镁叶绿素25.缺铁和缺镁都会使植物失绿(叶片发黄或发白),你认为下列关于植物缺镁和缺铁后失绿部位的分析,正确的是()A. 缺镁,幼嫩部位先失绿,缺铁,衰老部位先失绿B. 缺铁,幼嫩部位先失绿,缺镁,幼嫩部位先失绿C. 缺镁和缺铁都是衰老部位先失绿D. 缺镁和缺铁都是幼嫩部位先失绿26.右表为人体不同部位血液成分的相对值,某同学根据此表推断:甲、乙、丙、丁分别可能是哪一血管?你认为推断正确的是()A.甲为肺静脉B.乙是肝门静脉C.丙是人球小动脉D.丁是肾小管外毛细血管27.在经以下处理一小时后,滴加碘液会使哪一支试管的内容物变成蓝色()A.米汤与一定量的冷汗水充分混合后,并将试管保存在37℃水中B.米场与一定量的唾液充分混合后,并将试管保存在37℃水中C.人体必需的氨基酸与一定量的唾液混合后,并将试管保存在37℃水中D.脂肪微滴与一定量的唾液混合后,并将试管保存在37℃水中28.土壤中发生的下列过程中,对维管植物无用的是()A.大气中氮的固定 B.铵化合物的氧化C.亚硝酸盐被氧化为硝酸盐 D.硝酸盐被还原为氮气29.血压降低时尿量()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无关30.如图,示HIV病毒造成艾滋病的病程。
在潜伏期,如何检测病人是否被感染?A.采集口腔黏液直接检测HIV B .采集口腔黏液检测HIV抗体C . 采集血液直接检测HIV D.采集血液检测HIV抗体二.分析说明题(本大题共14小题,80空,每空2分,共160分)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阅读分析题:阅读下面的资料并回答问题:资料一:一只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总是给养鱼池内浮到水面的金鱼喂它捕食来的昆虫,就像喂养自己的雏鸟一样,一连持续了好几个星期。
资料二:很多年前,在英格兰有一只大山雀,一次偶然碰巧打开了放在门外的奶瓶盖偷喝了牛奶。
不久那里的其他大山雀也学会了偷喝牛奶。
(1)从行为获得的信息途径来看,美国红雀喂金鱼的行为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行为,其他大山雀偷喝牛奶的行为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行为。
(2)美国红雀喂金鱼的行为是由体内的__________决定的;其他大山雀偷喝牛奶的行为是在_______________的基础上,通讨_____________因素的作用而形成的行为,从维持动物自身生存的意义上来说,后一种行为比前一种行为更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动物的行为常常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运动,分析“资料一”并说出其中动物通过运动完成自己行为的两个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图表示把银边天竺葵(叶片边缘部分的细胞中无叶绿体)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用黑纸片将B处的上、下两面遮盖,移入光下几小时,再经酒精隔水加热后加碘液出现的变化。
分析回答:(1)实验前将植株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2)叶片在酒精中隔水加热后,绿色的部分变成_______色,这是因为叶片中的_______溶解到酒精中去了。
(3)加碘液后,发现A、B两处均不变蓝,原因是:A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4)C处遇碘变蓝,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_______。
3.1985年,有好事者从英国带了24只家兔放在澳大利亚一个动物园内供人观赏,不幸一场大火烧毁了兔笼,幸存的家兔窜入原野,变成野兔,现在澳大利亚有近400亿只野兔,它们与绵羊争饲料,严重破坏了草原,给澳大利亚畜牧业造成重大损失,请回答:兔子在澳大利亚属于________,因兔子在澳大利亚没有经过漫长的自然选择,它们在澳大利亚没有________,再加上澳州的气候和丰富的青草,使得野兔能够大量________,破坏了原有的________,造成生态失衡。
澳大利亚政府为了控制野兔数量,采用了机械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各种办法。
你认为最有效、最安全的办法是________。
4.分析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某地一场较大范围的酸雨,造成植物叶面遭腐蚀,产生大量斑点而坏死,同时还抑制植物的光合作用,导致西瓜大面积减产,一些树木死亡,损失惨重。
材料二二氧化碳是自然界的一种常见气体。
人类目前由于过多使用煤炭和石油,以及大量的森林的砍伐,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大,导致地球表面温度升高,形成温室效应。
材料三臭氧层的破坏,导致大量紫外线辐射到地面,从而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健康。
例如,人类的皮肤癌和白内障等疾病因此而明显增多。
(1)根据材料一,造成我国酸雨的主要原因是。
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成分相对值名称氧合血红蛋白C02血糖氨基酸含氮废物甲1.8 1.O 1.O 1.0 1.4 乙1.1 1.42.1.1.5 1.3 丙1.2 1.4 1.O 1.0 1.8 丁1.2 1.4 1.2 1.O 1.O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