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交通运输组织学试卷1参考答案

交通运输组织学试卷1参考答案

(c)加快货运企业向物流企业的转变。
4、简述货源组织工作的内容
a.宣传现阶段的运输政策,积极推行计划运输、合理运输。
b.宣传介绍公路运输提供的各种服务,拥有运输工具的性能,各项运输法规的主要内容,运输安全的重要意义等。
c.会同货主和有关运输部门,调查核实计划货流的数量、包装、件数、尽力扩大组货范围,积极组织回程利载货源。
7、集装箱是指专供周转使用,便于机械作业和运输,且具有一定强度和刚度的大型货物容器。因为其外形象一个箱子,又可以集装成组货物,故称为集装箱,也称为货柜或货箱。
8、班车客运是指有固定线路、固定站点、固定班次和固定班时的营运方式,在线路起讫地及沿途各站点均可上下旅客。
二、填空(40×0.5分):
1、场站是运输工具出发、经过和到达的地点,为运输工具到发停留、客运集散装卸,售票待运服务,运输工具维修、管理、驾驶及服务人员休息,以及运输过程中转连接等的场所。
3
由表示知,根据各项车辆运用效率指标计划值计算,该汽车运输公司全年可完成货运量438,000吨,货物周转量26,280,000吨公里。与运输量计划相比,略有超额。车辆运用计划可以成立。
五、试述提高运输车辆生产率的途径
1.特点:
通过对车辆运用指标及车辆生产率的分析,不难看出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l)根据车辆运用指标对车辆生产率的影响情况,大致可以将他们分成三种类型:
3.提高载客车辆生产率的主要途径:
1加强客运站务工作,合理计划客车停站时间;
第3页共4页
淮阴工学院考试卷
2合理安排双班运输;
3科学确定客车运行周期。
第4页共4页
淮阴工学院考试卷
交通运输(100)专业(本科)交通运输组织学课程(考试)试卷(编号:A)
学分:3课程编号:153216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时间120分钟
拟卷人(签字):喻小贤拟卷日期:2003年6月16日审定人(签字):
得分统计表:
3、道路货运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有:货运市场、经营主体、运输设备、基础设施等。
(2)车辆各运用指标(除装卸作业停歇时间外)与车辆生产率均成正比,提高它们中的任一指标,一般情况下均可使车辆生产率获得增长,这是企业增产挖潜的方向。但是,它们对于车辆生产率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工作率是影响车辆生产率最根本的指标,车辆不进行生产活动,也就不可能有运输工作量,努力提高完好率,争取最大的工作率,是提高运输效率的首要条件。开展拖挂运输意味着车辆载质量能力的发挥,对于提高运输效率和降低运输成本起着显著的作用。企业应尽可能创造有利条件,积极发展拖挂运输。实载率是表明车辆在行程利用和载质量利用方面的综合性指标,对车辆生产率有很大的影响,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行程利用率。速度指标对于车辆生产率的影响不很显著。
2、简述准时集散服务
准时集散是在特定的时刻,将货物按所需的品种、数量送达指定目的交付的服务。
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准时:
(1)准时集散系统可以满足采用准时制生产的企业用户需要
(2)可以满足以“库存向零进军”为目标挺进的企业用户需要
(3)可以通过更频繁的配送活动减少用户(如制造厂家、修理厂家、批发商、零售商等)的库存物品种类、数量、减少流动资金占用、减少仓库面积及相关设施的费用
4、运输服务过程是指服务于基本运输过程和辅助运输过程中的各种服务工作和活动。
5、特种货物——货物在运输、装卸、保管中需采取特殊措施的,为特种货物。主要28有:危险货物、长大笨重货物、贵重货物、鲜活货物等。
6、汇集式行驶线路——单程进行货运生产组织的车辆行驶线路,车辆由起点出发,在货运任务规定的各个货运点依次进行装(卸)货物,并且每次装(卸)货物量都小于一整车,车辆完成各个货运点的运输任务后,最终返回原出发点。
据此确定各项车辆运用效率指标的计划值,编制车辆运用计划底稿如表:
车辆运用计划底稿
指标
计算过程
计划值
1.营运车日数年
100×365
36,500
2.平均营运车数
365,00÷365
100
3.总吨位
365,00×5÷365
500
4.平均总吨位
365,00×5÷36,500
5
5.车辆完好率
90%
6.车辆工作率
(1)根据旅客流向及其变化规律,确定班次的起讫点和中途停靠站点,兼顾始发站及各中途站旅客乘车的需要。
(2)安排班次的多少,取决于客流量的大小,遇到节假日及集会等流量猛增时,要及时增加班车或组织专车,提供包车等借以疏导客流。
(3)根据旅客流时规律来安排班次时刻。
(4)安排班次时刻,应考虑车辆运行时间,旅客中途膳宿地点,驾驶员作息时间以及有关站务作业安排。
13.吨位利用率
100%
14.货物周转量
26,280,000×100%
26,280,000
15.平均货物运距
60
16.货运量
26,280,000÷60
438,000
17.车吨年产量
26,280,000÷500
52,560
18.单车期
26,280,000÷100%×5×100%
3、简述提高车辆行程利用率的途径:
(a)增加有载行程的比重、尽量避免空驶
空驶产生的后果:无运输工作量,消耗了燃料、轮胎,加速了车辆的磨损,运输成本增加。
影响空驶的原因:货流的平衡性,车辆与货物的适应程度,车站、车队、车间、加油站、装卸作业点的平面配置,运输市场管理状况,运输合同执行情况
(b)加强货源组织工作
淮阴工学院考试卷
四、某汽车运输公司某年度平均营运货车数为100辆,其额定吨位为5。经分析测算,全年平均车辆完好率可达90%,其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停驶的车辆占营运车数的10%;技术速度、出车时间利用系数、平均每日出车时间,顺次为50公里、0.60、10小时;总行程中的空驶行程将占40%;吨位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运输量计划中列示的平均运输距离为60公里;货物周转量为26,250,000吨公里。
(3)关系:
车辆运用指标对车辆生产率的影响不是孤立的,它们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的,车辆生产率发生任何一种变化,都是这些指标综合作用的结果。
2.载货车辆提高车辆生产率的主要途径:
①加强装卸组织工作,努力实现装卸机械化甚至自动化;
②合理安排双班运输;
③坚持开展拖挂运输;
④大力发展成组(集装箱)运输;
⑤科学地组织双程运输与循环运输。
(3)沿途零担班车:在起运站将各个发货人托运同一线路上不同到达站,且性质允许配装的各种零担货物,同车装卸后,在沿途各计划停靠站卸下或装上零担货物再继续前进,直至最后终到站的一种形式。
(5)集装箱载质量内容积应得到充分的利用,提高其利用率。
7、安排客运班次时必须考虑的因素
安排客运班次,必须在深入进行客流调查,在掌握各线、各区段、区间旅客流量、流向、流时及其变化规律的基础上,研究确定,具体在安排客运班次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4、货源调查的类型:a.全面性调查b.典型调查C.专题调查。
5、车辆载质量和载质量利用指标主要有:静载质量、静载质量利用系数、吨位利用率、实载率、拖运率。
6、编制车辆运用计划确定各项运用效率指标,必须充分考虑三个影响因素:a客货源的充沛程度;b运输市场的竞争;c车辆完好率水平。
7、按照货物的装卸方法可将货物分为件装货物和散装货物。
8、甩挂运输的基本原理?
平行作业原则的最大应用。利用汽车列车的返回行驶时间,来完成甩下挂车的装卸作业,从而使原来整个汽车列车的装卸作业时间,缩短为汽车装卸作业时间和甩挂作业时间,加速了车辆的周转,提高了运输效率。甩挂运输虽有不同的组织形式,其作业程序也可能会有所区别,但基本作业原理是一样的。
第2页共4页
8、零担货物的中转作业的基本方法有:A.落地法、B.坐车法、C.过车法。
9、对于不成圈的交通网络图,物资调拔或空车调运线路的确定可依据"就近调空"原则进行,只要所得方案中不出现对流情况,这就是最优方案。
11、城市公共客运现场调度的基本方法有:调频法.调程法.调站法.调向法.调能法.调线法。
三、简述:
2、货物通常按其装卸方法、运输和保管条件及货物批量进行分类。
第1页共4页
淮阴工学院考试卷
(4)可以用较高的服务水准满足众多中小企业用户的需求。货主、车主、组织管理方面的要求,同时,还也可能提供其他相关服务。
一般情况下,准时集散系统在为有限货物品种、类型进行货运集散服务时效率最高,尤其适用于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水平较高的产业。
d.会同货主共同研究运输方案,签定有关运输合同,总结推广先进组货经验,不断提高运输服务质量。
e.为货主提供市场信息,介绍产品销路,提出选择经济运输线路的建议。
5、简述零担车货运班车的组织形式
主要有直达零担班车、中转零担班车、沿途零担班车。
(1)直达零担班车:指在起运站将各个发货人托运同一到站、且性质适宜配装的各种零担货物,装车后直接送达目的地的一种形式,它具有下面一些优点:
①避免了在零担中转的换装作业,节省了中转费用,减轻了对中转站作业能力的负担;
②加速了零担货物的送达速度,缩短了货物的运到期限,提高了运输服务质量;
③减少了货物在中转站频繁的装卸、搬运、保管等作业,有利于运送安全和货物完好。
(2)中转零担班车:指有些零担货物起运站或中转站的货运量,不足以在规定的集结时间内组织成直达零担班车,因而将各个发货人托运同一路径不同到站,且性质允许配装的各种零担货物,同车装运至规定中转站,以便另行配装继续运往到达站的一种形式。
题号








总分
得分
一、名词解释(8×2.5分):
1、定挂运输——汽车列车在完成运行和装卸作业后,汽车(或牵引车)与全挂车(或半挂车)一般不予分离的定车定挂组织形式。
2、快速集散服务——在约定的货物交付时刻表的限定下,以“门到门”或“桌到桌”的方式实现的一种货物集散的服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