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错题集的整理与使用
凡是善于总结失败教训的人往往比别人多一些接近成功的机会。
错题的背后,往往隐藏了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漏洞。
因此,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教会学生收集、整理和管理错题集不失为一剂良药。
一、建立错题集的必要性
学生所出现的错误可以说是因人而异,各不相同。
或是基本概念没巩固,或是解题方法没掌握,或是由于题意不理解而导致错误。
尤其基础相对比较薄弱的同学错题重复出现的次数更多。
错误并不相同,而老师在评析练习试卷时,也不可能完全照顾到每一位同学试卷上的错题情况,这就为建立错题集提供了必要性。
学生用简明的语言归纳出错误的类型和失败的原因,在复习查阅时,就可一目了然。
同时任课教师也具备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第一手材料,对学生的学习程度和学习困惑会更加熟悉,在辅导学生时也更有针对性了。
二、整理“错题集”的步骤
(一)分类整理:将所有的错题分类整理,分清错误的原因,并在扉页上列出目录,将各题注明属于某一章某一节,这样分类的优点在于既能按错因查找,又能按各章节易错知识点查找,给今后的复习带来便利。
另外也简化了“错题集”,整理同一类型问题时可只记录典型问题,不一定每个错题都记。
初期老师可以跟学生一起做,同时也是对自己教学过程的一个反思、梳理,有一举两得之功效。
(二)记录方法:课堂上老师讲评试卷时,要注意老师对错题的分析讲解,该题的引入语、解题的切入口、思路突破方法、解题的技巧、规范步骤及小结等,并在该错题的一边注释,写出自己解题时的思维过程,暴露出自己思维障碍产生的原因。
总结得多了,自然会有心得体会,渐渐认清思维的种种章碍。
(三)必要的补充:对错题,即对“错题集”中的每一个错题,必须要查找资料或课本,找出与之相同或相关的题型,并作出解答。
如果没有困难,说明这一知识点已经掌握得不错;如果还是不能解决,则对于这一问题的处理还要再深入一点。
因为在下一次测试中,在这一问题上,你可能还要犯同样的错误。
(四)错题改编:这一工作的难度较大,但这是弥补知识漏洞的最佳的方法。
初始阶段,同学们只需对题目条件做一点改动。
等熟练了就可以举一反三,自由驾驭了。
三、利用错题集
1. 经常阅读。
经常温故知错,持之以恒,在今后遇到同类习题时,会立刻回想起曾经犯过的错误,从而避免再犯。
做到同一道题不能错两次,同一类题目不能错两次,从而减少习题量,实现减负。
2. 相互交流。
由于基础不同,各位同学所建立的错题本也不同。
通过交流,同学们可以从别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得到启发,以此警示自己不犯同样的错误,提高练习的准确性。
四、错题集的功效
1.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要让学生明确目的,老师必须明确告诉学生,用错题集,目的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减少错题。
表面上看是增加了麻烦,以后就可以减少麻烦,还可以促使自己认真学习、认真作业、不做错题,真正实现减负。
二要抓紧抓实,持之以恒。
每天集中进行,按要求严格督查,先完成的先休息,错题多的适当延长时间。
打消学生侥幸不做的心理,形成习惯。
并抓住时机教育学生上课认真听讲,不懂就问,不留疑点。
三要指导方法,训练思维。
对症指导培养习惯,既启发学生弄清题目的要求,又指导学生学会分析错题的方法,帮学生学会过程反思,通过反思弄懂问题,学会学习。
2. 全面掌握有效补救
运用错题集的另一个目的,是解决错题时空上分散、指导纠错吃力费时、容易疏漏的问题。
使用错题集就等于建立了台账,师生复习都有准确的依据。
平时指导学生订正分析时,将错误类型相同的归集在一起,找出共因,采取相应的纠错补救方法;二按题型分类,化繁为简,集中目标;三按错因分类,可以举一反三,事半功倍。
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好地掌握方法,体会到错题集的优越性,提高效果,减轻负担。
就教师本身而言,时间长了还可分析出不同学生和整体教学存在问题的倾向性,便于抓住重点,发现规律,提高了复习补救的针对性。
教学思路更明确,教改的步伐更坚实,舍弃了题海战术,减轻了学生负担。
错题集可以引导学生成为知识的实践者、研究者。
也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思想,使学生在不断纠错的过程中得到提升和发展,从而真正实现“减负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