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曝气设备充氧能力实验报告

曝气设备充氧能力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1)掌握测定曝气设备的 KLa 和充氧能力α、β 的实验方法及计算 Qs;(2)评价充氧设备充氧能力的好坏;(3)掌握曝气设备充氧性能的测定方法。

2实验原理活性污泥处理过程中曝气设备的作用是使氧气、活性污泥、营养物三者充分混合,使污泥处于悬浮状态,促使氧气从气相转移到液相,从液相转移到活性污泥上,保证微生物有足够的氧进行物质代谢。

由于氧的供给是保证生化处理过程正常进行的主要因素,因此工程设计人员通常通过实验来评价曝气设备的供氧能力。

在现场用自来水实验时,先用Na2S03(或N2)进行脱氧,然后在溶解氧等于或接近零的状态下再曝气,使溶解氧升高趋于饱和水平。

假定整个液体是完全混合的,符合一级反应此时水中溶解氧的变化可以用以下式子表示:式中:dC /dt——氧转移速率,mg/(L·h);KLa——氧的总传递系数,L/h;Cs——实验室的温度和压力下,自来水的溶解氧饱和浓度,mg/L;C——相应某一时刻t的溶解氧浓度,mg/L。

将上式积分,得由于溶解氧饱和浓度、温度、污水性质和混乱程度等因素影响氧的传递速率,因此应进行温度、压力校正,并测定校正废水性质影响的修正系数α、β。

所采用的公式如下:充氧能力为3实验内容3.1实验设备与试剂(1)溶解氧测定仪(2)空压机。

(3)曝气筒。

(4)搅拌器。

(5)秒表。

(6)分析天平(7)烧杯。

(8)亚硫酸钠(Na2S03)(9)氯化钴(CoCl2·6H20)。

3.2实验装置实验装置如图3-1所示。

图3-1 曝气设备充氧能力实验装置简图3.3实验步骤(1)向曝气筒内注入20L自来水,测定水样体积V(L)和水温t (℃);(2)由实验测出水样溶解氧饱和值Cs ,并根据 Cs和 V 求投药量,然后投药脱氧;a)脱氧剂亚硫酸钠(Na2S03)的用量计算。

在自来水中加入 Na2S03还原剂来还原水中的溶解氧。

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故Na2S03理论用量为水中溶解氧的8倍。

而水中有部分杂质会消耗亚硫酸钠,故实际用量为理论用量的倍。

所以实验投加的Na2S03投加量为式中:W——亚硫酸钠投加量,g;Cs——实验时水温条件下水中饱和溶解氧值,mg/L;V——水样体积,m3;b)根据水样体积 V 确定催化剂(钴盐)的投加量。

经验证明,清水中有效钴离子浓度约L 为好,一般使用氯化钴(CoCl2·6H20)。

因为:所以单位水样投加钴盐量为:CoCl2·6H20 × = g/m3本实验所需投加钴盐为CoCl2·6H20 V(g)式中:V——水样体积,m3c)将Na2S03用煮沸过的常温水化开,均匀倒入曝气筒内,溶解的钴盐倒入水中,并开动循环水泵,小流量轻微搅动使其混合(开始计时),进行脱氧。

搅拌均匀后(时间 t0),测定脱氧水中溶解氧量 C,连续曝气 t 后,溶解氧升高至 Ct。

每隔溶解氧浓度升高,记录一次所用时间(直到溶解氧值达到饱和为止)。

(3)当清水脱氧至零时,提高叶轮转速进行曝气,并计时。

每隔测定一次溶解氧值(用碘量法每隔1min 测定一次),知道溶解氧值达到饱和为止。

4数据记录与整理水温:28 ℃水样体积: m3饱和溶解氧浓度Cs: mg/L亚硫酸钠用量: g氯化钴用量: g表4-1 曝气设备充氧能力实验数据记录序号时间t/s时间t/min Ct/(mg/L)序号时间t/s时间t/min Ct/(mg/L)1016150 21017160 32018170 43019180 54020210 650212407602227087023300980243301090253601110026390121102742013120284501413029480151405数据处理与分析5.1公式法求解KLa值公式:式中:KLa——氧的总传递系数,L/min;Cs——实验室的温度和压力下,自来水的溶解氧饱和度,mg/L;Ct——相应某一时刻 t 的溶解氧浓度,mg/L;t——脱氧使用时间,min;t ——开循环水泵后的时间,min。

实验中,t-t0的值对应表4-1 中的 t 值, C对应时间 t=0 时的Ct= L。

将已知值代入公式中求出 KLa,计算结果如表5-1所示。

表5-1 公式法K La计算结果序号时间t/min C t/(mg/L)C s-C t lg(C s-C t)K La 1/ 2由上表可以看出,运用公式法计算出来的KLa值总体上不断增大,且有较大的增幅,无论采用取平均值或者中间值等方法确定KLa值都会存在较大误差,都无法很好表征曝气设备的充氧性能,因此使用公式法求解KLa 值不适用于本实验。

5.2线性回归法求解KLa值5.2.1ln(Cs - Ct) - t关系曲线的绘制由公式“” 可知,作 ln(Cs - Ct) 和 t 的关系曲线,其斜率即为KLa值。

于是,对ln(Cs - Ct)进行计算,结果如表5-2所示。

根据计算结果以t为横坐标、ln(Cs - Ct)为纵坐标,绘制ln(Cs- Ct) 和 t 的关系曲线如图5-1所示。

表5-2 ln(C s - C t)计算结果序号时间t/min C t/(mg/L)C s-C t ln(C s-C t)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图5-1 ln(C s - C t) - t关系曲线由上图可以观察到,在曝气充氧的整个过程中,随着时间的增长,ln(Cs - Ct)总体呈下降趋势。

①在曝气充氧的初始阶段,循环水泵处于启动初期,液体水还没有完全处于湍流状态,充氧系统未达到稳定,故出现ln(Cs - Ct)值短暂的上下波动情况,但波动幅度不大;同时,此阶段的曲线斜率较小,水中溶解氧量没有明显增加,这是因为曝气前加入水样中的脱氧剂是过量的,剩余的脱氧剂会与曝气时溶解到水样中的氧气反应,不断地消耗溶解氧。

②随着曝气充氧的进行,剩余的脱氧剂逐渐被反应完,水中的溶解氧不再被消耗,溶解氧量稳定增大。

③当曝气充氧进入到最后阶段,由于水中溶解氧量趋近饱和,增长速率逐步减慢,即曲线斜率越来越小。

综上所述,曝气充氧系统稳定阶段的斜率才真正对应本次实验的KLa值。

5.2.2ln(Cs - Ct) - t线性拟合由上一部分对ln(Cs - Ct)-t关系曲线的分析可知,为求得较为准确的 KLa值,应将实验前半段数据及结束前一段时间内较平缓变化点去除,以免影响线性拟合结果。

剔除无效数据后,对ln(Cs - Ct)-t数据点进行线性拟合,拟合图像如图5-2所示,相关拟合数据如表5-3所示。

图5-2 ln(C s - C t) –t线性拟合图像表5-3 ln(C s - C t) –t线性拟合方程数据Equation y = a + b*xAdj. R-SquareValue Standard Error ln(Cs-Ct)Interceptln(Cs-Ct)Slope由上表可知,对ln(Cs - Ct) –t进行线性拟合,线性相关系数达,极其接近1,拟合效果极好,与理想条件下溶解氧的传递符合一级反应相符合,结果可用于理论分析。

由上表数据可得拟合方程为:其中,氧的总传递系数换算为20℃时氧的总传递系数5.3非线性回归法求解KLa值由于使用线性回归法计算氧传递系数 KLa 受Cs取值的影响较大,所以Cs值取值是计算结果合理与否的关键。

有研究表明,如果代入的Cs值比真实值每减少1%,计算的 KLa 将增大3%;只有测得的Cs值大于或等于真实值的%时,才能准确的计算出 KLa值,而这在我们的实验中一般是比较难达到的,因此,使用该种方法计算KLa存在一定的弊端。

计算KLa 值的另一种方法是非线性回归法。

非线性回归法把Cs看成未知量,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采用线性回归法计算氧传递系数KLa 受Cs取值的影响。

使用这种处理方法只需测得的Cs 大于或等于真实值的98%便可准确的计算KLa值,因此,在实际测试中更加方便控制且计算结果准确性较高。

以下将采用非线性回归法对KLa 值进行求解。

已知曝气实验溶解氧转移速率满足下列一级反应:对该方程积分得:同线性回归法,剔除无效数据后,以t为横坐标、C为纵坐标绘制C-t散点图,用函数对C-t散点图进行拟合,拟合图像如图5-3所示,拟合方程数据如表5-4所示。

图5-3 C t–t非线性拟合图像表5-4 C t–t非线性拟合方程数据Equation y =y0-a*exp(-b*x)Adj. R-SquareValue Standard ErrorB y0B aB b由上表可知,对C–t进行非线性拟合,相关系数R2达,极其接近1,拟t合效果极好,拟合结果可用于理论分析。

由上表数据可得拟合方程为:其中,溶解氧饱和浓度氧的总传递系数换算为20℃时氧的总传递系数5.4线性拟合与非线性拟合结果的比较表5-5 线性拟合与非线性拟合结果的比较K La /(L/min)Cs/(mg/L)相关系数R2线性拟合非线性拟合由上表数据可知,①对于同一组数据,线性拟合与非线性拟合的拟合程度都极好。

②线性拟合结果KLa值比非线性拟合偏小,相对误差为:③线性拟合结果Cs值比非线性拟合偏小,相对误差为:本次实验中,线性拟合结果的KLa 值和Cs值相对误差都很小,说明实验最开始测得的Cs 值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度,实验KLa值的求解可使用线性回归法也可以使用准确性更高的非线性拟合法。

5.5鼓风充氧能力Qs的计算公式式中KLa——氧的总转移系数,L/min;Cs——饱和溶解氧,mg/LV——水样的体积,m3。

式中KLa 值和Cs值的选取采用准确性更高的非线性拟合法。

将V = m3,KLa (20℃) = L/min,Cs= mg/L代入上式,得即计算所得鼓风机的充氧能力 Qs为×10-3 kg/h。

6思考与讨论6.1检测曝气设备充氧性能有哪些方法(1)化学消氧法水处理曝气设备性能检测方法在曝气充氧测定中,将一定量的脱氧剂亚硫酸钠投入清水中,并以氯化钴作催化剂,消除清水中的溶解氧,化学反应式如下:由上式可知,1 kg 的氧气可以与 8 kg 的亚硫酸钠相结合,从而导致水中溶解氧浓度的下降甚至消除。

曝气充氧测定过程中,在开启曝气系统之前,水中的溶解氧必须去除干净。

开启曝气系统后,水溶液通过吸收空气中的氧分子,氧的浓度会迅速的上升到饱和状态。

在此过程中,通常采用 CoCl2·6H2O 作为催化剂,以加速亚硫酸钠的氧化,其催化剂投加量以Co2+浓度~ mg/L 计。

因为化学消氧法实验方法比较简单,故其成为曝气设备充氧能力测试的主要方法得到广泛应用。

但测试过程中要保证测试水溶液中盐浓度(TDS)≤2000 mg/L 电导率(CND)≤3000 μS/c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