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 数学 全册 教学反思(全册)每课时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 数学 全册 教学反思(全册)每课时

负数的初步认识及读、写
1. 体现数学知识中渗透的人文性和趣味性。

数学知识中如果能有效结合教材实际对学生进行精神和思想教育,那就更体现数学教学的人文性了。

课下让学生阅读“你知道吗?”了解负数的历史,让学生感受到了中国负数的渊源历史,有效地对学生渗透了思想教育。

数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从教学的角度看,这一课内容属于“概念教学”的范围,但是考虑到六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觉得正、负数的概念不便下定义。

因此,在课的结尾处,我设计了一个有趣的环节:写一篇数学日记《生活中的负数》,让学生介绍孩子眼中的正、负数。

这一内容不仅是对本课所学负数的一个回顾和总结,也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了正、负数之间的关系,学生乐于接受而且印象很深。

2. 本节课我将“认识负数”与“负数的意义”两个知识点有效地进行整合,在一节课内,使学生对正、负数的知识结构有了一个系统的形成和完善。

我认为既然本节课让学生认识了负数,就应该尽可能地在一节课内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升华,而不是零零散散地将它放在下节课再进行完善。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广泛举例,初步意识到正、负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这时,学生对正、负数集合的认识是浅显的,体验是感性的。

1. 认识数轴是本课的难点,巧妙地把它与直尺建立起联系,并把直尺进一步延伸得到了数轴。

使学生感悟到数轴越往右边数越大,反之越往左边数就越小,而“0”是它们的分界点。

在读数、观察、体会等一系列活动中,不仅区分了正、负数,渗透了“无限”的思想,也实现了对“0”的再认识。

2. 本课教学始终围绕着生活展开,让数学的知识紧密地贴近生活的原型,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

结合生活中实际存在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往东走——往西走),引导学生用正、负数在直线上表示出来。

这一过程让学生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的抽象过程,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