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心理学在看管犯罪嫌疑人中的运用

浅谈心理学在看管犯罪嫌疑人中的运用

工作交流第4期浅谈心理学在看管犯罪嫌疑人中的运用检察院司法警察派驻自侦部门警员担负的主要任务中, 看管被拘传职务犯罪嫌疑人是重要警务工作之一。

从司法警 察职责中可以看出,看管犯罪嫌疑人过程中,法警的主要职 责是确保办案人员的安全,防止犯罪嫌疑人逃跑、自杀、自 残、自伤、通风报信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法警在此期间的警 务形式属于单一式任务,是警务对检务一般服务工作。

我认 为如果灵活运用心理学知识于看管犯罪嫌疑人警务中,同一 数量警力的投入,对检察业务的服务可以提供更深层次的服 务,对职务犯罪案件的顺利侦查,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法警在看管犯罪嫌疑人过程中,具备对嫌疑人开展 心理攻势的优势条件。

1、法警在看管犯罪嫌疑人时,具备开展心理攻势的时 间条件。

在法警诸多警务活动中,协助反贪、反渎部门看管犯罪 嫌疑人的工作,是法警与犯罪嫌疑人接触持续时间最长、近 距离面对面的特殊工作。

在这种长时间零距离的接触中,不 可能一言不发。

这段时间里,犯罪嫌疑人从被拘传开始,心 理产生了剧变。

在经历办案人员的长时间审问中,其心理活 动主要表现为始终保持拒供心理。

在审讯暂告一段落,交给 法警看管时,是嫌疑人心理暂时放松,警戒心理的抵御能力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检察院办公室编-1-工作交流第4期转弱、 容易出现麻痹的时候。

加上经过长时间对抗相持阶段, 嫌疑人内心深处剧烈的希望对人表露自己的不满、苦衷和无 奈等,紧接着在与法警“相处”的长时间里,由于法警不担 负审讯任务,所以会产生与看管法警的交流、发泄欲望。

2、在心理因素和抵抗环境对心理的干扰上,法警处于 犯罪嫌疑人的上风。

看管犯罪嫌疑人的工作中,法警与嫌疑人的关系是看管 与被看管的关系,在地位上是执法与执法对象的关系。

明显 地对比,法警在与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对抗中,完全可以占据 绝对的条件优势。

犯罪嫌疑人在被拘传、审问时,拒供心理 的驱使,非常也急需了解自己是怎么被揭发、办案人员掌握 证据情况及办案能力、最坏结果是什么、怎么用能自圆其说 的谎话对抗审问,甚至自己的前途、家庭等问题,突然蜂拥 而至。

从而造成复杂、繁重、混乱的心理环境。

而法警的心 理环境只是考虑怎样确保安全的问题。

与犯罪嫌疑人的心境 相比,是非常的单一、轻松、清醒和明智。

这就形成了绝对 性、压倒性的心理环境优势。

3、法警与办案人员相比较,更容易取得犯罪嫌疑人的 “信任” 。

犯罪嫌疑人从被拘传审问开始, 接触最多、 时间最长的, 除了负责办案的审问人员,就是只负责安全问题的法警。

由 于刚被拘传审问的初始阶段的犯罪嫌疑人处于拒供心理过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检察院办公室编-2-工作交流第4期程,对审问的工作人员仍处于对抗抵触心理状态中。

所以相 对于审问人员,法警是其可接触人员中唯一可以“信任”的 人。

因此,即使犯罪嫌疑人不愿谈论其犯罪事实,也会在心 理的驱动下,向人(法警)贩卖其“无罪”“委屈”的观念, 、 以此来换此同情和理解。

这种不自觉行为正好给法警提供开 展心理攻势的“交谈”条件。

可以通过看似无意识的交谈, 用无形有意,偶目的于无形的“闲谈”来推毁其顽固的心理 防线,促使其向审问工作人员交代犯罪事实。

4、法警是犯罪嫌疑人唯一可选的“联络感情”的对象, 有引导、诱导其交代犯罪事实的“资格” 。

职务犯罪嫌疑人通常都有相当的文化、地位、名望和理 性。

在审问过程中,由于拒供心理的作怪通常有两种表现。

一是对审问人员保持百倍戒备心理,对提问不承认或者将自 己的罪行合法化,企图蒙混过关;二是既不承认犯罪事实又 不与审问侦查人员完全闹翻,给人为下较好的印象,希望在 反审问的过程中争取“联络感情”以留后路。

由于对审问人 员的戒备心理、为避免上当,所以,虽然处于“不重要”地 位的法警往往会成为犯罪嫌疑人唯一可选的“联络感情”对 象,希望通过与法警的感情联络留给检察机关一个较好的印 象。

这又无形之间给法警一个向其了解心理活动乃至拒供真 正原因的机会。

而审问人员可以从法警了解的情况,采取相 应的审问策略、方法,直接攻击其心理要害,追使其不得不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检察院办公室编-3-工作交流第4期交代犯罪事实。

二、在法警看管过程中,犯罪嫌疑人心理活动过程分析 及因应对策。

审问过程事实上是一个心理对抗过程,是一场心理战, 谁能战胜对方,谁就是胜利者。

审问中办案人员也在使用心 理战术。

但是,从前面列举的法警所具备的多种有利条件可 以看出,以法警开展对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对抗的辅助策略, 往往更能获得审问人员所想达到的目的。

法警在具体实施心 理对抗中,要灵活的把握犯罪嫌疑人的心理活动,采取相应 的心理对抗方法,实现预期的目的。

犯罪嫌疑人从被拘传审 问开始,由于环境的急变,产生了心理剧变,出于求生本能 而产生的心理通常都是拒供心理,从拒供到供述的心理变化 呈有规律的活动。

在通过首次审问后,法警实施看管时,犯罪嫌疑人已经 历了心理活动的第一阶段,拒供心理的试探阶段、与审问人 员的相持对抗阶段。

当面对所接触的对象由审问人员转变为 法警时,犯罪嫌疑人心理活动会出现继续试探摸底的心理活 动。

因法警没有直接审问的权利,嫌疑人会继续使用多种方 法直接向法警了解审问人员的意图、掌握证据的情况、自己 罪行暴露的原因以及审问人员的办案能力等。

通常会采用的 方法: 1、直接了解办案人员所掌握的证据,办案人员凭什么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检察院办公室编-4-工作交流第4期拘传审问自己,然后,从法警的反应中了解情况。

2、编造伪供:对法警重复已在办案人员审问时陈述过 的虚假供述,看法警是否纠正他的供述。

3、抛小瞒大。

只向法警谈及一些他认为办案人员已掌 握的事情,观察法警是否表示满意。

4、企盼法警同情其遭遇,给他提供同意他通讯的机会, 约见律师、家人等。

从法警是否答应来判断自己罪行的严重 程度。

对上述犯罪嫌疑人的种种心理活动,法警可从其面部表 情的变化,手足下意识动作及语言表述快慢、逻辑性等中观 察发现。

同时用反试探的方法,判断犯罪嫌人的拒供属于畏 罪心理、侥幸心理、戒备心理、抵触心理、悲观心理的那一 种,然后采取相应的方法发动心理攻势: 第一,以不带倾向性的表情及“与己无关”的角度引导 对方开口说话。

第二,以“与办案审问无关人员”的身份接近接触犯罪 嫌疑人,取得对方的“信任” ,让对方将自己作为“知心” 交谈,并有意无意地向其推销“你是有罪”的观念。

第三,从对方的“无罪辩护”和将罪行美化为合法行为 的陈述中了解其拒供是属于畏罪心理还是侥幸心理。

第四,从换位思考的角度,一点一滴,慢慢地向对方推 销不交代犯罪事实不单过不了关,而且要承受长时期的心理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检察院办公室编-5-工作交流第4期折磨所带来的痛苦,导致终生都生活在深重的心理阴影中, 乃至一生一事无成、前途断送,家人受累的后果。

促使其认 识到与其承受一生痛苦不如面对现实,承担应有的责任,从 而获得身心上的彻底解脱。

通常犯罪嫌疑人在来之多方位、多方面的心理攻击下, 会在诸多事情都无法理清的情况下,心理防线彻底崩溃,主 动提出与办案人员交谈。

法警应及时的向办案、审问人员转 达,并将犯罪嫌疑人的心理活动情况向办案审问人员进行交 换,掌握犯罪嫌疑人供述心理这种销纵即逝的心理状态,及 时促使其交代自己的罪行。

三、法警运用心理学于看管犯罪嫌疑人警务活动中,必 须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 法警在看管犯罪嫌疑人时, 主动运用心理学知识, 在无形与不觉中开展心理攻势,不能独立于办案人员的计划 之外。

应该是整个审问方案及实施措施中的一个环节。

否则 会导致与核心背离的后果。

第二,看管警务中,运用心理学协助办案人员推毁犯罪 嫌疑人的拒供心理防线,一是要经过办案负责人的允许,不 泄及应该保密的问题,二是围绕犯罪事实,针对一些看似与 犯罪事实无关,实则埋伏着让其交代罪行目的的问题与其周 旋,在不知不觉中瓦解其拒供心理。

第三,运用心理学对犯罪嫌疑人发动心理攻势,法警本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检察院办公室编-6-工作交流第4期身要具备原则性、保密意识、观察能力、敏感性、判断力等 较强的素质。

要有相当的法律水平、政策说服力、心理学知 识及应用方法、善于摆脱纠缠、更换话题等能及时、灵活应 对的基本经验。

第四,在对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对抗中,负责看管的法警 要注意不能对犯罪嫌疑人予原则上的承诺、许诺。

要把握好 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就事说事。

不要或者减少对犯罪嫌 疑人所说的问题发表议论。

严记少说多听,说是为了引导对 方更多的暴露自己的方法,目的是为了通过施加心理压力或 缓解心理压力(因犯罪嫌疑人拒供心理而定) ,迫使犯罪嫌 疑人作出交代犯罪事实的选择。

法警看管犯罪嫌疑人时,对方主要的心理活动过程属于 拒供心理。

拒供心理的形成有五种成因:一是畏罪心理;二 是侥幸心理;三是戒备心理;四是抵触心理;五是悲观心理。

拒供心理的前四种成因, 属于激烈、 嚣张形的对抗拒供心理。

因此,法警在与其对抗中应采取向其施加心理压力的方法, 推毁其拒供的心理防线。

拒供心理的后一种成因,是因心理 压力沉重所造成的。

因此,法警在与其对抗中,必须想办法 缓解其心理压力,引导其交代犯罪事实。

犯罪嫌疑人在经历了拒供心理的后期,即将进入供述心 理过程,供述心理的初始阶段,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心理非常 容易出现动摇反复。

因此,法警在与其对抗中要善于从其表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检察院办公室编-7-工作交流第4期现中掌握时机,适时的通知审问人员继续审问活动,以避免 错过机会。

四、 心理学在看管犯罪嫌疑人中的运用, “警检合一” 是 、 “警检无缝结合”在实践中的探索。

人民检察院以检察业务为核心工作。

作为检察院核心工 作的检察业务的顺利、高效、优质开展过程极为需要通过各 保障部门的协助、配合和服务的支持来实现。

司法警察就是 因应这种需要而成立的。

显然,司法警察的一切警务必须围 绕检察核心工作,服从并服务于检察业务工作。

为办案提供 安全保障等是法警的应尽义务。

所以, 追求最好的服务质量, 最大限度满足检察业务需求是法警必须思考的问题。

只提供 安全服务保障,只是满足了检察业务对法警的基本要求,法 警的作用和潜能也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和发掘,投入的 警力没能实现最大的“产出” 。

在检察核心业务工作程序中, 选准并确定适宜法警潜能、作用发挥的着力点,是克服“法 警不能直接办案”制约的不利限制,实现“警检合一”“警 、 检无缝结合”的现实、可行、高效、合法途径。

法警在看管犯罪嫌疑人过程中运用心理学,对犯罪嫌疑 人开展心理攻势,是一种在相同警力、相同时间内争取发挥 更大作用的警务活动。

这种在提供安全保障基础上,有利于 审问的警务活动,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