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心理

浅谈心理

浅谈心理
心理学来源于生活,又实践于生活。

——题记
人生在世,总有很多迷茫的时候,人迷茫的时候就渴望能更清楚的看清自己,也渴望了解别人。

心理学到底是什么,有的人说它就是一面镜子,能让我们把自己清晰地呈现出来。

也有人说,心理学是一座桥梁,跨越这座桥梁,让你通往别人的心灵。

心理学是神秘的,是啊,但是不管什么样的科学,在没发现之前,它都是神秘的。

我觉得学习心理学最大的收获就是看到了镜子里的自己,大学生活才刚刚开始,作为人民警察的道路还没开始,心理之路还很长很长。

作为一名初学者,我自然先看的心理学故事,本以为心理学的书可能是枯燥乏味,学科知识性很强,可能会存在看不懂的情况,但在我仔细研读了《心理学的故事》后,我改变了这样的想法,本书里有许许多多的心理学家的逸闻趣事让读书变得不那么枯燥.很多时候也许我们会忘记其中的某个人,但只要想到那些有意思的事情,回忆起来又变得那么容易了。

这本书长期以来一直都在解释人类发展和行为的最重要的方法。

例如,我们从记忆中调用一些东西,是靠概念之间不同的联系进行的如相似、对比和接近等。

比如,为了找回一段失去的记忆,我们在记忆里寻找一些我们相信的东西,或者知道会引导我们找到我们正在搜寻的记忆的东西。

我在上大学的时候才知道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是两位著名的唯心论哲学家。

我从没想到过心理学和哲学会有多大的关系,直到读了《心理学的故事》才知道。

原来很多文化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互相穿插。

柏拉图认为,肉体是腐朽的和堕落的,灵魂是不可玷污的,纯洁的;欲望和饥饿是麻烦和罪恶的源泉,而哲学的苦行生活是通往善的道路。

肉体把各种爱和肉欲和恐惧和新奇的喜好尽数塞给我们……我们成了伺服肉体的奴隶。

如果我们有了对任何事物的真正的知识,我们就必须抛弃肉体——灵魂自己会照看自身的一切。

然后,我们会得到希望的智慧,变得纯洁,与纯洁的人对话……
我是唯物主义者,认为心理学就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把心理现象作为研究对象,心理学研究心理学问题,是为了发现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

心理学也是人类自我思维、行为方式认知和剖析,人类如何感知外在信息和如何处理信息内化的心理和活动领域的科学。

心理学的用途也很广泛。

教师理解学生的心理才能够正确地教育学生,并科学地处理青春期做出来的一些看似荒唐的事进行科学的处理,所以,老师学习心理学是非常必要的。

经营者研究消费者的心理,是因为知道消费者的心理后,就可以知道消费者到底需要什么,也好销售对应的产品。

而这些事例也告诉我们,心理学是无处不在的,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地方都存在。

理解人的心理就像察言观色一样。

作为人类生存的人,无论在哪个时代,社会都能很好地生存。

理解人的心理,利用它,你的家庭会变得更加和睦、快乐、幸福。

我相信很多人都和我一样一开始,都对心理学的创立一直存有一定的疑问,像韦伯的最小可觉差研究、费希纳的心理物理学实验这些著名的实验都在冯特实验之前,那为什么他们反而不是心理学的开创者呢?直到阅读了这本书,我才给我自己找到了一个很让我信服的解答。

书中说:“人们可以认为心理学开始于19世纪30年代,也即韦伯进行最小可觉差的研究之时;或开始于19世纪50年代,也即赫姆霍茨对神经传递的速度进行测量与费希纳进行第一次心理物理学实验之时;或开始于1868年,也即唐德斯在进行反应—时间的研究之时;甚至如罗伯特.沃森所说,它应该开始于1875年,因为在这一年,莱比锡大学批准冯特使用位于孔维德的房间以存储他的演示工具,而哈佛大学也在同年在劳伦斯大厦里辟出一个专门的房间供威廉.詹姆斯做实验之用。

但大多数权威认可的则是1879年,因为这一年冯特在孔维德的房间里进行了心理学的第一次实验。

并且冯特是第一位名副其实的心理学家,而不只
是对心理学感兴趣的生理学家、物理学家或哲学家。


在这本书里,我也第一次知道并见识到了弗洛伊德的谦虚,原来一直以为他是一个很高傲、很自以为是的人。

可能在我心里天才都是这样的吧。

书中引用了弗洛伊德曾说过的一句话:“回顾一生中所做的这些杂碎的工作,我可以说的是,我只不过做了许多个开端,也提出过许多个建议。

将来有一天,它们当中有可能衍生出什么。

不过,我自己无法确定衍生出的这个什么的多少。

然而,我可以表达一个希望,即我打开了一条通道,沿着这条通道,我们的知识将长驱直入。

”我看到了一个伟大的心理学家对待自己的成就的谦虚,以及对学术的开放态度。

也彻底颠覆了我对于有才的人都高傲的想法。

人性坏吗?人类善良吗?思想从何而来?人有自由吗?每个人都想知道。

作者是站在一个人类文明智慧的高度和历史长河的宽度上思考的。

从古代希腊哲学到近代心理学,其历史脉络非常明显。

内容也不像国内教材一样单调。

语言简明扼要,引用的话也都是经典。

虽然作者是以著名的心理学家来创立的故事,并明确说明了心理学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创立特定派别或理论的前后过程,在看完之后可以对一些流派或理论可以了解的更全面。

墨廷亨顿给予那些心理学的先驱们客观准确的评价。

他说:“在任何知识领域,就算是时间和地点恰到好处,脱颖而出的绝不会是几千人、几百人,而只能是少数几个佼佼者,甚至只能是一个:一个伽利略、一个牛顿、一个达尔文。

他们启发了数以千计的跟随者,后者向这些人学习,并将他们的事业推向前进。

也只有一个冯特,他的天才和驱动力,构成了欧美新心理学的指路明灯。


墨廷.亨顿在《心理学的故事》中说到:“当心理学仍由哲学家思索时,任何理论看上去都能解释一切;而当其成为一门科学时,任何理论都无法解释一切。

一个领域越是科学,人类设计无所不包的解释性的心理学理论的可能性就越小。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心理学中没有一个像物理化学数学里一样的通用公式或者说是定理。

越是追求一个可以完全概括的心理学理论,可能心理学越不是心理学。

书中说:“普通心理学遇到的最大障碍是,人们如此吹捧追逐的‘普通’规律则根本谈不上普通,相反,它们往往表现得十分具体。


对于情绪理论,墨廷.亨顿也有一个非常贴切并且是心理学中的一个规律的观点:“早期的理论往往被后来的实验研究所否认并抛弃;同时,新的理论不断地推出,但现实是,再后来的证据往往重新证明旧理论的有效性,而所谓的新的学说似乎又与证据不符。

因而,在心理学中,人们很少能证明某个理论是完全错误的;反之,它们看上去总是有限的、不完全的,当其与其它常说串在一起时,拼凑成一床虽不整洁但屡经缝补的理论时,却显得很有价值。

”不得不承认,这种总结真的是再恰当不过了。

浅浅的了解了心理学才越发觉得这门科学的伟大,多了解一点心理学,了解人们的心理,在人与人之间搭起一座心桥,让世界更美好,那么,每个人都可以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身为人民警察预备警官,我们更应该掌握一些心理知识,更好的服务大众,更好的防范于未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