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国科技大学7环境监测新技术导论
中国科技大学7环境监测新技术导论
致动器的功能:提供驱动液流的动力。
泵膜:泵膜可往复运动,是一种可活动的机械部件 。 单向阀:保证微泵驱动液流操作的连续性和定向性 。
致动器产生的动力作用于泵膜,使其发生形变 或位移,以驱动泵膜内的液体。致动力的循环往复 变化引气泵膜的往复运动,配合两单向阀的限流作 用,形成单向连续流动的液流。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门式进样法在注样-分离分析阶段,试样通道和 分析通道内液流可同时保持连续流动的状态,其优 点是便于换样和操作。可在分离分析的同时进行换 样操作。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科技大学7环境监测新技术导论
2. 微流体的混合系统: 分流型混合器 夹层结构(玻璃/硅/玻璃)
•A、B溶液
• 玻璃
•硅 片•玻 璃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科技大学7环境监测新技术导论
(2)门式进样法
•S
•B
•W
•D
• 充样
•B
•S
•B
•W
•S
•D
•换样
•W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D •注样
中国科技大学7环境监测新技术导论
这种进样方法是在充样阶段,采用分流的方法 分出一部分试样液流进入分离分析通道,通过控制 充样电压和时间可以控制进样量。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科技大学7环境监测新技术导论
Si–O–H····H–O–Si Si–O–Si +H2O
这样,两块硅片就可牢固的贴合在一块了。 硅片表面的洁净度是能否成功键合的关键。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科技大学7环境监测新技术导论
§2 、微流控分析系统中微流体 的驱动与控制
μ-TAS 的目标是把整个化验室的功能包括采样 、
稀释、加试剂、反应、分离、检测等集成到微芯片
上,因此,有芯片实验室的叫法,最终实现分析实 验室的“个人化”、“家用化”。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科技大学7环境监测新技术导论
§1 微流控分析芯片的结构与制作
一、微流控芯片的结构特点
1. 是一种以微通道为网络,将微泵、微阀、微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科技大学7环境监测新技术导论
•A •B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分流型混合器
中国科技大学7环境监测新技术导论
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因扩散时间与扩散距离 的平方成正比,通过将液流分成多个薄层液流,可 缩短液流间的扩散距离,显著降低混合时间。理论 上,将液流分为n个分支薄层液流,将使混合时间 加快n2倍。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科技大学7环境监测新技术导论
二、微流体的进样与混合系统
1. 进样系统: 将一段试样以塞流形式注射到分离分析通道。 进样方法:基于时间和基于体积的进样方法。 进样过程:充样和注样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科技大学7环境监测新技术导论
基于时间的进样方法 a). “T”形通道进样法:
本系统的优点是:混合器死体积小,内部通道 仅有600nl,混合效率高,速度快,可在微小体积内 以毫秒级的时间完成混合(在15ms内达到95%的 混合)。两液流流速和流速比范围比较广,分别
•S
•S
•B
•D
•B
•D
•充样
•注样
•B •缓冲溶液 •S •试样
•D •分离分析通
道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科技大学7环境监测新技术导论
以电动注样的方式向分析通道注入一定 体积的试样,试样体积由注样电压(流速) 和注样时间来确定。
优点:流路设计和操作简单,注样体积灵活 可调,可引入比较大量的试样,但换样不方 便。
中国科技大学7环境监测 新技术导论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2021年3月5日星期五
微流控分析芯片的提出与发展主要来自 于环境及材料科学发展中对更多、更准、更 快的获取物质成分信息的需要。这种芯片就 是采用微细加工技术,将微通道、微阀、微 泵、微储液器、微电极、微检测器、窗口和 连接器等功能元件集成在芯片上而构成的微 型全分析系统(μ-TAS)。
一、微流体驱动系统
驱动系统主要由机械微泵或非机械微泵组成, 目前在微分析系统中,以往复式机械微泵最为常见 ,结构如下: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科技大学7环境监测新技术导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液体流入
•泵 膜
•致动 •单向阀 •器泵 腔
•单向 阀
•液体流出
•驱动系统示意图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科技大学7环境监测新技术导论
热键合:硅片与硅片之间的热键合称为硅熔键合 。
将硅片放在硫酸溶液中清洗干净,再用盐酸除去 表面的有机物和金属污染物。然后将硅片浸泡在约
100℃的氢氧化铵溶液中,使表面通过水化反应增
加OH基,通过范德华力的作用可使处理后的硅片 紧密的贴合在一起。
将贴合在一起的硅片放在高温炉中加热到800 ~1000℃退火,界面上发生如下反应。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薄膜作为牺牲层保护基片表面,对于玻璃牺牲层用Cr,而硅片则用SiO2。
中国科技大学7环境监测新技术导论
2. 芯片钻孔
在通道的端头打一小孔,以便流体通过小孔进入 通道网络。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科技大学7环境监测新技术导论
3. 键合 :
键合方法: 热键合、阳极键合、粘合、低温键合 等。
中国科技大学7环境监测新技术导论
对驱动系统的要求: 1.体积应尽可能小,易与芯片上其他系统实
现集成化。 2. 流速: 流速范围大,流速的重现性好,流
速的脉动性小。 3.泵压:对不同系统有不同的要求,如在芯
片毛细管电泳分离系统中,泵压需在3~ 10MPa之间,流速在50nL/min~50µL/min 范围。
有机化合物如环氧树脂等。加工技术除微机电加工 外,还有模塑法、热压法、激光烧蚀法等。
二、芯片的制作方法
1. 光刻和蚀刻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科技大学7环境监测新技术导论
• 光刻和蚀刻技术由薄膜沉积、光刻和蚀刻三个工序组成, 可表示如下:
•基片 •光刻
•基片
•光胶层 •薄膜
•基 片•蚀刻
储液器、微电极、微检测器连接在一起而组成的集 成系统。对加入微通道中的流体进行控制与分离测 定,以完成多种分析功能,如采样、稀释、加试 剂、反应、分离检测等。
2. 面积约为几个cm2 . 3. 微管道宽度与深度为µm级。 4. 所用材料除硅片、石英、玻璃外,还可是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科技大学7环境监测新技术导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