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醉酒的人犯罪∙可以负刑事责任∙不负刑事责任∙应当负刑事责任∙减轻刑事责任∙正确答案:C103.刑事责任年龄的计算方法应当是∙按农历的年、月、日计算∙从过生日的当天起算为满周岁∙从过生日的第二天起算为满周岁∙过生日的前一天起算为满周岁∙正确答案:C104.又聋又哑的人犯罪∙应当从轻、减轻处罚∙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可以从轻、减轻处罚∙正确答案:C105.我国刑法典第18条第3款规定:“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处罚。
∙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可以从轻或者免除∙正确答案:B106.某甲在犯故意杀人罪时刚满15岁,按照我国刑法对刑事责任年龄阶段的划分,某甲属于∙相对负刑事责任阶段∙完全不负刑事责任阶段∙完全负刑事责任阶段∙免除刑事责任阶段∙正确答案:A107.完全不负刑事责任的年龄是∙周岁以下∙不满14周岁∙周岁以下∙不满16周岁∙正确答案:B108.精神病人只有在实施危害行为时,()自己的行为的,才属于无刑事责任能力的人∙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无意识或者无法控制∙不能控制∙不能辨认∙正确答案:A109.甲15周岁,系我国某边镇中学生。
甲和乙一起上学,在路上捡到一手提包。
打开后,发现内有1000元钱和4小袋白粉末。
甲说:“这袋上有中文…海洛因‟和英文…heroin‟及…50g‟的字样。
我在电视上看过,这东西就是白粉,我们把它卖了,还能发一笔财。
”二人遂将4袋白粉均分。
甲先将一袋白粉卖与他人,后在学校组织去邻国旅游时,携带另一袋白粉并在境外出售。
甲的行为∙构成走私毒品罪∙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构成贩卖毒品罪∙构成走私、贩卖毒品罪∙正确答案:C110.路某(15岁)先后唆使张某(15岁)盗窃他人财物折价1万余元;唆使李某(19岁)绑架他人勒索财物计2000余元;唆使王某(15岁)抢劫他人财物计1500元。
路某的行为构成何罪?∙盗窃罪∙抢劫罪∙绑架罪∙抢劫罪、绑架罪∙正确答案:B111.行为人误用空枪射杀他人,这种情况在刑法理论上属于∙因果关系的错误∙行为实际性质的错误∙犯罪对象的错误∙犯罪工具的错误∙正确答案:D112.某甲与某乙有仇,欲置某乙于死地。
某甲趁某乙熟睡,用性能良好,子弹上膛之手枪对准其脑后贴近射击。
某甲的心理态度是∙间接故意∙直接故意∙过于自信的过失∙疏忽大意的过失∙正确答案:B113.行为人在法律上认识的错误对行为人的刑事责任∙没有影响∙有影响∙一般的影响是从宽处理∙有的有影响有的无影响∙正确答案:A114.犯罪动机的作用主要在于∙影响量刑∙影响定罪∙决定犯罪的目标和侵害程度∙影响定罪与量刑∙正确答案:A115.某甲与某乙有仇,欲杀害某乙,而在夜间误认某丙为某乙加以杀害,未造成某丙死亡。
对某甲∙应负杀人未遂的刑事责任∙属于意外事件∙构成犯罪,但因无实际危害,应免除刑事责任∙因无危害结果,不负刑事责任∙正确答案:A116.李某持猎枪上山打猎,见草丛中响动,以为是野兔。
急忙开枪,将一上山采药的少年打死,李某的行为是∙过失致人死亡罪∙间接故意杀人罪∙直接故意杀人罪∙无罪∙正确答案:A117.我国刑法规定,过失犯罪()负刑事责任。
∙法律有规定∙必须∙应当∙可以∙正确答案:A118.朱某因婚外恋产生杀害妻子李某之念。
某日晨,朱在给李某炸油饼时投放了可以致死的“毒鼠强”。
朱某为防止其6岁的儿子吃饼中毒,将其子送到幼儿园,并嘱咐其子等他来接。
不料李某当日提前下班后将其子接回,并与其子一起吃油饼。
朱某得知后,赶忙回到家中,其妻、子已中毒身亡。
关于本案,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朱某对其妻子的死亡具有直接故意∙朱某对其子的死亡具有间接故意∙朱某对其子的死亡具有过失∙朱某对其子的死亡属于意外事件∙正确答案:C119.某医院妇产科护士甲值夜班时,一新生婴儿啼哭不止,甲为了止住其哭闹,遂将仰卧的婴儿翻转成俯卧,井将棉被盖住婴儿头部。
半小时后,甲再查看时,发现该婴儿已无呼吸,该婴儿经抢救无效死亡。
经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鉴定,该婴儿系俯卧使口、鼻受压迫,窒息而亡。
甲对婴儿的死亡结果有何种主观罪过?∙间接故意∙直接故意∙疏忽大意的过失∙过于自信的过失∙正确答案:C120.养花专业户李某为防止偷花,在花房周围私拉电网。
一日晚,白某偷花不慎触电,经送医院抢救,不治身亡。
李某对这种结果的主观心理态度是什么?∙直接故意∙间接故意∙过于自信的过失∙疏忽大意的过失∙正确答案:B121.甲男明知乙只有13周岁,误以为法律并不禁止征得幼女同意后的性交行为。
于是在征得乙女的同意后与乙女发生了性交。
甲的行为属于下列何种情形?∙幻觉犯,不构成奸淫幼女罪∙法律认识错误,构成奸淫幼女罪∙对象认识错误,构成奸淫幼女罪∙客体认识错误,不构成奸淫幼女罪∙正确答案:B122.谢某在深夜听到家犬狂吠,就怀疑有小偷,即起身拿起自制猎枪出去察看。
夜色中发现有一人走来,就向其开枪,将其当场击毙。
但是此人并不是小偷,而是同村村民小谢。
谢某在主观上届于∙直接故意∙间接故意∙疏忽大意的过失∙过于自信的过失∙正确答案:D123.甲和乙是某工厂的油漆工,一日下工休息时,甲说,这油漆不知道能不能燃烧,乙说,试试就知道了,就用火柴去点,结果引起了大火,将整个车间烧毁。
乙对此事的主观心态是什么?∙间接故意∙疏忽大意的过失∙过于自信的过失∙意外事件∙正确答案:B124.王某带邻居小孩小明去公园玩,在假山顶上,王果想吓唬一下小明,就提起他的双脚将其倒悬,不料手一滑,小明摔地而亡。
王某对小明死亡的主观心理态度是∙疏忽大意的过失∙过于自信的过失∙间接故意∙意外事件∙正确答案:B125.甲某酒醉后在街上被人撞了一下,话不投机,就拔出刀子向对方刺去,对方因失血过多而死亡。
则甲某的心理态度是∙直接故意∙间接故意∙意外事件∙过于自信的过失∙正确答案:A126.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
∙可能,希望∙可能,放任∙必然,希望∙必然,放任∙正确答案:B127.甲某贩运假酒,驾车路过一检查站时,工商部门工作人员张某登车检查,甲某为摆脱张某,突然发动汽车夺路而逃,疾驶后又突然刹车,导致张某头部摔地而死。
甲某对张某死亡的心理态度是∙直接故意∙间接故意∙疏忽大意的过失∙过于自信的过失∙正确答案:B128.警察甲某和好友乙某开玩笑,随手拿起执勤用的手枪向乙某瞄准,戏称“我一枪打死你”,甲某不慎触动扳机,不料枪中有子弹,乙某被当场打死。
甲某的行为是∙故意犯罪∙意外事件∙疏忽大意的过失∙过于自信的过失∙正确答案:C129.某深夜,甲抢劫乙,乙全力反击,此时便衣警察丙正好路过,以为是双方斗殴,就上前来制止。
乙见丙抓住自己的于,以为丙是甲的同伙,就猛打丙,致丙重伤。
此案中,乙对丙的重伤在心理态度上是∙故意∙疏忽大意的过失∙过于自信的过失∙无罪过∙正确答案:D130.某农村少妇只身居家,深夜时一男子闯入其居家,以暴力相威胁欲强奸,少妇口头答应,男子正做准备,她从炕头上抓起一把剪刀,反身猛刺男子胸腹部两下,致男子死亡。
少妇捅死男子的行为属于∙故意杀人∙正当防卫∙防卫过当∙故意伤害致死∙正确答案:B131.甲殴打乙,乙受伤昏迷倒地,甲扬长而去,乙苏醒后,捡起石块,追上甲并将甲打伤。
乙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防卫挑拨∙防卫不适时∙假想防卫∙正确答案:C132.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界限在于∙防卫行为超过必要限度∙防卫行为造成重大损失∙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失∙正确答案:D133.正当防卫的对象是∙不法侵害者本人∙第三人∙财产和法人∙没有限制的任何人∙正确答案:A134.紧急避险的对象只能是()的合法权益。
∙第三者∙不法侵害者∙公民∙单位∙正确答案:A135.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应当理解为∙防卫人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需的限度∙防卫行为与不法侵害行为在性质、手段、强度和后果上要基本相适应∙原则上应以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需为标准,同时要求防卫行为与不法侵害行为在手段强度等方面不存在过于悬殊的差异∙防卫行为应于不法侵害互为对等∙正确答案:C136.紧急避险保护的合法权益与牺牲的合法权益的关系是∙前者大于后者∙前者等于后者∙后者大于前者∙前者大于或者等于后者∙正确答案:A137.甲外出时在自己的住宅内安放了防卫装置。
某日晚,乙撬门侵入甲的住宅后,被防卫装置击为轻伤。
甲的行为是什么性质∙故意伤害罪∙正当防卫∙防卫不适时∙民事侵权行为,不构成犯罪∙正确答案:B138.如果事实上不存在不法侵害,行为人误认为存在不法侵害而对臆想中的侵害者进行防卫,属于∙假想防卫∙事前防卫∙事后防卫∙防卫挑拨∙正确答案:A139.张某的次子乙,平时经常因琐事滋事生非,无端打骂张某。
一日,乙与其妻发生争吵,张某过来劝说。
乙转而辱骂张某并将其踢倒在地,并掏出身上的水果刀欲剌张某,张某起身逃跑,乙随后紧追。
张某的长子甲见状,随手从门口拿起扁担朝乙的颈部打了一下,将乙打昏在地上。
张某顺手拿起地上的石头转身回来朝乙的头部猛砸数下,致乙死亡。
对本案中张某、甲的行为应当如何定性?∙张某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甲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张某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甲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张某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构成故意杀人罪,甲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张某和甲的行为均构成故意杀人罪∙正确答案:A140.故意的结果犯以()为犯罪既遂的标准。
∙完成法定的犯罪行为∙发生法定的犯罪结果∙造成发生某种危害结果的危险状态∙具备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正确答案:B141.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犯罪既遂是()的停止形态。
∙过失犯罪∙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直接故意犯罪∙间接故意犯罪∙正确答案:C142.甲尾随乙,正欲抢劫乙的钱包时,忽然听到有人叫他的名字,因而未能抢劫乙的钱包。
甲的行为∙是抢劫罪(犯罪未遂)∙是抢劫罪(犯罪中止)∙不构成犯罪∙正确答案:A143.甲为了强奸乙而尾随乙后。
此后,乙于偶然中回头,甲发现乙是男子,因而打消了强奸的念头。
甲的行为∙构成强奸罪(犯罪未遂)∙构成强奸罪(犯罪预备)∙构成强奸罪(犯罪中止)∙不构成犯罪∙正确答案:B144.甲为了抢劫乙而尾随乙,在此过程中忽然听到身后有脚步声。
为避免罪行暴露,甲乃匆匆离去。
其实甲是作贼心虚,他身后根本没有人。
甲的行为∙不构成犯罪∙构成抢劫罪(犯罪未遂)∙构成抢劫罪(犯罪预备)∙正确答案:D145.甲尾随乙后,欲强奸乙。
乙于偶然中回头,甲发现乙是其熟人,于是打消了强奸的念头。
甲的行为∙构成强奸罪(犯罪未遂)∙构成强奸罪(犯罪预备∙构成强奸罪(犯罪中止)∙不构成犯罪∙正确答案:C146.甲杀乙,致乙重伤,误认为乙已死,为毁尸灭迹,将乙掩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