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毕业设计全套)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全套)毕业设计

(3)液压传动对油温的变化比较敏感,油温变化会影响运动的稳定性。因此,在低温和高温条件下,采用液压传动有一定的困难。
(4)为了减少泄露,液压元件的制造精度要求高,液压元件对油液的污染也比较敏感。因此,使用液压传动的成本高。
(5)液压系统故障的诊断比较困难。
(6)随着高压、高速、高效率和大流量化,必然会使液压元件和系统的噪声日益增大,这也是要解决的问题。
1.2液压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1.2.1组成
一个完整的液压系统由五个部分组成,即动力装置、执行装置、控制装置、辅助装置和工作介质。
(1)动力装置:将原动机的机械能转换成液体的液压能,指液压系统中的油泵,它向整个液压系统提供动力。
(2)执行装置:液压机将液压能转换成机械能,推动负载做功。
(3)控制装置:液压阀控制和调节,使液流的压力、流速和方向得以改变,从而改变执行元件的力或力矩、速度、方向。根据控制功能的不同,液压阀可分为村力控制阀、流量控制阀和方向控制阀。压力控制阀又分为益流阀(安全阀)、减压阀、顺序阀、压力继电器等;流量控制阀包括节流阀、调整阀、分流集流阀等;方向控制阀包括单向阀、液控单向阀、梭阀、换向阀等。根据控制方式不同,液压阀可分为开关式控制阀、定值控制阀和比例控制阀。
液压传动相对于机械传动来说,是一门新技术。自1795年制成第一台水压机起,液压技术就进入了工程领域,1906年开始应用于国防战备武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军事工业迫切需要发应快和精度高的自动控制系统,因而出现了液压伺服系统。20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原子能、空间技术、大型船舰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不断地对液压技术提出新的要求,液压技术相应也得到了很大发展,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中。在工程机械、冶金、军工、农机、汽车、轻纺、船舶、石油、航空、和机床工业中,液压技术得到普遍应用。近年来液压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智能机器人、海洋开发、宇宙航行、地震预测及各种电液伺服系统,使液压技术的应用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高度。目前,液压技术正向高压、高速、大功率、高效率、低噪声和高度集成化等方向发展。同时,减小元件的重量和体积、提高元件寿命、研制新的传动介质以及液压传动系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仿真和优化设计、微机控制等工作,也日益取得显著成果。解放前,我国经济落后,液压工业完全是空白。解放后,我国经济获得迅速发展,液压工业也和其它工业一样,发展很快。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生产各种通用液压元件。当前,我国已生产出许多新型和自行设计的系列产品,如插装式锥阀、电液比例阀、电液伺服阀、电液脉冲马达以及其它新型液压元件等。但由于过去基础薄弱,所生产的液压元件,在品种与质量等方面和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我国液压技术也将获得进一步发展。现代机械一般多是机械、电气、液压三者紧密联系,结合的一个综合体。液压传动、机械传动、电气传动并列为三大传统形式,液压传动系统的设计在现代机械的设计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1液压系统的原理、组成与结构
1.1液压系统的原理
在一定的机械、电子系统内,将机械能转换为液压能,借助于液压执行装置把液压能转换为机械能,从而驱动工作机构,实现直线往复运动和回转运动。
它是由两个大小不同的液压缸组成的,在液压缸里充满水或油(充水的叫水压机,充油的称油压机)。两个液压缸里各有一个可以滑动的活塞,如果在小活塞上加一定值的压力,根据帕斯卡定律,小活塞将这一压力通过液体的压强传递给大活塞,将大活塞顶上去。设小活塞的横截面积是 ,加在小活塞上的向下的压力是 。则,小活塞对液体的压强为 ,能够大小不变地被液体向各个方向传递。大活塞所受到的压强必然也等于 。若大活塞的横截面积是 ,压强 在大活塞上所产生的向上的压力 是小活塞横截面积的倍数。在小活塞上加一较小的力,则在大活塞上会得到很大的力,为此用液压机来压制胶合板、榨油、提取重物、锻压钢材等。
液压应用实例展示:
图2液压升降平台
液压升降平台广泛适用于汽车、集装箱、模具制造、木材加工、化工灌装等各类工业企业及生产流水线,满足不同作业高度的升降需求。同时可配装各类台面形式(如滚珠、滚筒、转盘、转向、倾翻、伸缩),配合各种控制方式(分动、联动、防爆),具有升降平稳准确、频繁启动、载重量大等特点。有效解决工业企业中各类升降作业难点,使生产作业轻松自如。
液压传动中所需要的元件主要有动力元件、执行元件、控制元件、辅助元件等。液压动力元件是为液压系统产生动力的部件,主要包括各种液压泵。液压泵依靠容积变化原理来工作,所以一般也称为容积液压泵。齿轮泵是最常见的一种液压泵,它通过两个啮合的齿轮的转动使得液体进行运动。其他的液压泵还有叶片泵、柱塞泵,在选择液压泵的时候主要需要注意的问题包括消耗的能量、效率、降低噪音。
图1液压系统结构
2液压传动的优缺点与应用
2.1液系统的优缺点
2.1.1液压传动的优点
(1)在相同的体积下,液压执行装置能比电气装置产生出更大的动力。在同等功率的情况下,液压执行装置的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紧凑。液压马达的体积重量只有同等功率电动机的12%左右。
(2)液压执行装置的工作稳定。液压执行装置重量轻、惯性小、反应快,所以易于实现快速起动、制动和频繁地换向。液压装置的换向频率,在实现往复回转运动时可达到每分钟500次,实现往复直线运动时可达每分钟1000次。
在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的组合机床,其传动及控制系统大部份采用的是液压装置。因此对组合机床液压控制系统的设计也将围绕着对液压动力元件、液压执行元件、液压控制元件、液压辅助元件以及液压回路的选择而进行。
毕业设计是大学教育的重要阶段,是毕业前重要的综合教学过程,是对大学期间所学专业知识的全面总结。本毕业设计题目为《组合机床液压系统的设计》,我在设计过程中除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外,还查阅了类似课题案例,并得出自己的基本思路。本课题要求设计出的液压系统速度稳定、换接无冲击、能承受一定量的反向负荷,这是本次设计能否合格的重要技术指标。确保认真进行工况分析计和精确地计算,是实现课题要求的必要条件。
2.2液压传动的应用
液压传动是用液体作为工作介质来传递能量和进行控制的传动方式。液压传动和气压传动称为流体传动,是根据17世纪帕斯卡提出的液体静压力传动原理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是工农业生产中广为应用的一门技术。如今,流体传动技术水平的高低已成为一个国家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液压传动在工程机械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几乎所有工程机械装备都能见到液压技术的踪迹,其中不少已成为主要的传动和控制方式。极限负荷调节闭式回路,发动机转速控制的恒压,恒功率组合调节的变量系统开发,给液压传动应用于工程机械行走系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4)辅助装置:油箱、管路、蓄能器、滤油器、管接头、压力表开关等。通过这些元件把系统联接起来,以实现各种工作循环。
(5)工作介质:液压油,绝大多数液压油采用矿物油,系统用它来传递能量或信息。
1.2.2结构
下图1表明液压系统由信号控制和液压动力两部分组成,信号控制部分用于驱动液压动力部分中的控制阀动作。
(6)由于液压元件已实现了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所以液压系统的设计、制造和使用都比较方便。
2.1.2液压传动的缺点
(1)液压传动是以液体为工作介质,在相对运动表面间必然会有不同程度的泄漏。同时,液体吧并不是绝对不可压缩的,因此不宜在传动比要求严格的场合使用,例如螺纹和齿轮加工机床的内传动链系统。
(2)液压传动在工作过程中有较多的能量损失,如摩擦损失、泄漏损失等,故不宜于远距离传动。
[ Key words]Operating condition analysis Schematic diagram of hydraulic system Hydraulic cylinder structure parameters Hydraulic system Hydraulic components
引言
组合机床是由通用部件和部分专用部件组成的高效率专用机床。它能完成钻、扩、铰、铣和工件的转位、定位、夹紧、输送等工序,可以用来组成加工自动线。为了缩短加工的辅助时间,满足各工序的进给速度要求,组合机床液压系统必须具有良好的换接性能与调速特性。因此它是一种以速度变换为主的液压系统,它的控制系统大多采用机、液、电气相结合的控制方式。
(3)液压传动能大范围内实现无级调速且调速比可达1:2000,可在液压装置运行的过程中进行调速。
(4)因为液压传动是对液体的压力、流量和流动方向进行控制或调节,操纵很方便容易实现自动化。结合电气控制或气动控制使用,能实现较复杂的顺序动作和远程控制。
(5)液压装置易于实现过载保护且液压件能自行润滑,因此使用寿命长。
[关键字]工况分析液压系统原理图 液压缸结构参数 液压系统计算 液压元件
The design of hydraulic system of
modular machine tool
[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working principle of the hydraulic system, composition,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nd its application. First through the analysis to develop hydraulic system principle diagram. In the second preliminary calculation basis, determine the hydraulic cylinder structure parameters and computational analysis of hydraulic system supply mode, speed, speed switching mode. Again on the circulation of the element flow calculation, a reasonable choice of hydraulic components. Finally, based on the pressure loss and the system temperature checking, the hydraulic system performance analysis, so as to achieve the combination of hydraulic system design requirements.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