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静力学基础
2、载荷分类
载荷: 集中载荷:载荷的作用范围很小,可忽略不计。
分布载荷:载荷作用在整个物体或某一部分上。
分布载荷: 体载荷:载荷作用在整个体积上。 面载荷:载荷作用在整个面积上。 线载荷:载荷作用在整个长度上。
载荷密度:物体单位体积、单位面积、单位长度 上所承受的载荷。
3、受力图
1)选取分析对象 2)取分离体
(1)向心轴承
特点:轴在轴承孔内,轴为非自由体,轴承孔为约束。 约束力:轴与孔在接触处为光滑接触约束,其约束力 为法向约束力,作用在接触点处,沿径向指向轴心。 通常用两个正交分力表示。
(2)光滑圆柱铰链
通常由两个各穿孔的构件和圆柱销钉组成。 联接的两个构建均不固定时称为中间铰。
可转动
特点:与轴承一样,是轴和孔配合问题。 约束力:方向不定,一般用两个正交分力表示。
一个刚体在空间任意运动时, 可分解为质心 C 的平动和绕通过质 心轴的转动,要描述其运动:
1. 描述刚体质心C的位置,需3 个独立坐标(x,y,z)确定; 2. 利用质心轴为一空间直线, 确定其空间方位,可借用经度角和 纬度角(, ) 2个自由度; 3. 刚体绕通过质心轴转过的 角度由确定。
逆时针为正,顺势正为负
(1) MO(F)是代数量; (2) MO(F)是影响物体转动的独立因素,当 F=0或h=0时, MO(F)=0; (3)力矩的单位为N· m或kN · m; (4) MO(F)=2△ AOB=F· h,即2倍△ AOB面积
2)力偶及其性质
由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不共线的平行力组成的力 系,称为力偶。用记号(F,F‘)表示,其中F=- F' 。 组成力偶两力作用线之间垂直距离称为力偶臂,力偶所 在平面称为力偶作用面。
力的三要素
大小、方向、作用点,力是矢量
力的示意图:
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牛顿(N) 千牛顿(kN)
力系:是指作用在物体上的多个力。 平衡力系:物体在力系作用下处于平衡,称
这个力系为平衡力系。
刚体 在力的作用下,大小和形状都不变的物体 绝对刚体不存在,研究力的外效应时可将变形 体看成刚体。研究力的内效应前也将物体看成刚体。
物体的自由度(运动趋势)被限制,必然和约束体产 生力的相互作用。
约束力:约束给被约束物体的力叫约束力。(约束反力) 正确分析约束结构形式和约束力是静力学分析的重 要基础,判定约束力的关键是判断约束体对物体自由度 (运动趋势)的 限制。
2
约束力特点:
①大小常常是未知;
②方向总是与约束限制的物体的位移方向相反;
第二章 静力学基础
• 力的概念及种类 • 平面力对点之矩及平面力偶
• 静力学基本公理
• 约束及约束力
• 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 二力构件分析
• 一、力的概念及种类
概念:力是一种相互作用,通常指客观物体间的相互作 用; 效果:改变或保持运动状态,使物体产生变形。
四种基本力: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 (电磁力)和万有引力(重力)。
3)画主动力
4)画约束力
如图所示,画出AD,BC构件受力图
C点受固定铰链约束 力,方向不定,用两个正 交分力Fcx,Fcy表示
三力平衡汇交定理: 刚体受三力作用而平衡,若 其中两力作用线汇交于一点,则 另一力的作用线必汇交于同一点, 且三力的作用线共面。 确定FC的方向。
解析法
通常建议使用解析法
刚体受三力作用而平衡,若其中两力
作用线汇交于一点,则另一力的作用线必
汇交于同一点,且三力的作用线共面。 在特殊情况下,力在无穷远处汇交—
—平行且共面(平行力系)
公理4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牛顿第三定律)
两物体相互间的作用力总是同时存在,且等值、反向、 共线,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例: 吊灯
公理5 刚化原理
组成力偶的两个力对力偶作用面同一点之矩的代数和 称为力偶的力偶矩,用M表示。
力偶的性质:
1)组成力偶两个力对其作用面内任意一点的力矩的代 数和恒等于力偶矩,与矩心的位置无关。 取力偶作用面上任意一点O,有:
M=MO(F)+ MO(F')
=-F(x+d)+ F'· x
= -Fd
由于点O是任意选取的,所以有M= ±
光滑铰链约束力分析注意:
固定铰链支座
光滑圆柱铰链 中间铰 当销钉只联接两个构件时,可以认为销钉与其中一个 刚体是整体相连的。
滚动支座
4)固定端约束
一物体一端完全固定在另一物体上(机座)所 构成的约束称为固定端约束。
固定端约束使物体既不能移动也不能转动,其约束 力用2个正交分力FAx,FAy和一个MA表示。
③作用点在物体与约束相接触的那一点。
2、常见约束类型
1)光滑接触面约束 又称光滑约束,光滑指不计摩擦。 约束力作用在接触点处,方向沿接触面 的公法线方向并指向受力物体,也称法向约 束力,通常用FN表示。
光滑接触面约束实例
2)柔性约束
由柔软的绳索、链条或皮带构成的约束 柔性约束体只能受拉,它们的约束反力是作用在 接触点,方向沿柔性约束体轴线背离受力物体。通常 用FT 表示。
柔性约束实例
3)光滑铰链约束
两个或多个采用圆柱销钉联接构件,忽略接触处的摩 擦,这类约束称为光滑铰链约束。
类型通常有:向心轴承、光滑圆柱铰链、固定铰支座、 活动铰链支座(辊轴支座)、球铰链、止推轴承等等。
光滑铰链是力学中一个抽象化的模型。凡是两个非自 由体相互连接后,接触处的摩擦可忽略不计,只能限制两 个非自由体的相对移动,而不能限制它们相对转动的约束, 都可以称为光滑铰链约束。
Fd
2)平面力偶等效定理
作用在同一平面的两个力偶,如果它们力偶矩大小相等, 转向相同,则两个力偶等效。 推论1:力偶可以在其作用平面内任意移动,不改变其对 刚体的作用效应。 推论2:保持力偶矩大小和转向不变,任意改变力偶矩中 力的大小和力偶臂的长短,均不改变力偶对刚体的作用效应。
3)力偶没有合力,本身不平衡,是一个基本力学量
a——为矢径r与力F之间的夹角。
力F与点O所在平面称为力矩的作用面;点O称为力 矩的矩心;点O到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h,称为力臂。 力对点之矩是一个代数量,其绝对值的大小等于力 的 大小与力臂的乘积,方向由右手螺旋法则确定。 正负定义:使物体绕矩心逆时针转动为正,顺时针 转动为负。
力矩特点:
MO(F)=±F· h
特点:刚体内部任意两点间的距离始终不变。
一些基本公理和定理只对刚体成立,对可变形 的物体不成立。
二、平面力对点之矩及平面力偶
1)力对点之矩
力可以使物体产生移动 移动效应: 取决于力的大小、方向 力可以使物体产生转动
转动效应:
取决于力的大小及转动 点到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力对点之矩(力矩): 力F与点O在同一平面内, 点O到力作用点A的矢量r为位移 矢径,则力F对点O的力矩为 MO(F)=r×F | MO(F) |= rFsina=F· h
合力大小由余弦定理:
合力方向由正弦定理:
公理2 二力平衡条件
作用于同一刚体上的两个力,使刚体平衡
的充要条件是:
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
| F1 | = | F2 |
F1 = –F2 (矢量)
作用共线
说明:
①对刚体来说,上面的条件是充要的 ②对变形体来说,上面的条件只是必要条件(或多体中)
③二力体:只在两个力作用下平衡的刚体叫二力体。
4)其它常见约束
(1)光滑滑槽
是一种双面光滑约束。约束力作用在接触点处,方 向沿接触面的公法线方向并指向受力物体。
(2)二力构件 二力构件经常作为一种约束,其约束力沿两点连 线方向。
五、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1、受力分析
解决力学问题时,首先要选定需要进行分析的物体, 即选择分析对象,然后根据已知条件,约束类型并结合基 本概念和公理分析它的受力情况,这个过程称为物体的受 力分析。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有两类: 一类是主动力,如重力,风力,气体压力等。主动力 通常称为载荷。 二类是被动力,即约束力。
描述刚体在空间任意运动的 坐标体系:
(x,y,z, , , )
进动角 ,章动角θ和自转角ψ, 统称欧拉角。
在静力学分析中,选择分别沿3个轴的平动和绕3个 轴的转动角度为坐标,总共6个自由度。
只考虑平面情况,有3个自由度。 沿z轴的平动; 沿y轴的平动; 绕x轴的平动;
约束:由约束体构成,对物体的某些位移(运动、自由度) 起限制作用。工程中的约束总是以接触的方式构成的。
各种形状的二力构件
1)二力构件受力分析
(1)简单二力构件: 两作用点铰链连接,构件上 无外力作用
构件AC: A、C两作用点为铰链连接,但构件AC上有外 力P作用,故AC不是二力构件。 构件BC: B、C两作用点为铰链连接,且BC上无外力作 用,故BC是二力构件。
受力分析
BC为二力构件,两力作用点为B、C,作用在 BC连线上,方向暂自定; AC的C点处受BC杆通过销钉施加的力Fc1(与 Fc反向,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关系)。AC受外力P, A点受约束反力FA(也可用正交分力XA、YA代替)。
二力杆 二力体也称二力构件
注意:二力构件不计自重
公理3 加减平衡力原理
在已知任意力系上加上或减去任意一个平衡力系, 并不改变原力系对刚体的作用。
推论1:力的可传性 作用于刚体上的力可沿其作用线移到同一刚体内的任一
点,而不改变该力对刚体的效应。
因此,对刚体来说,力作用三要素为:大小,方向,作用线
推论2:三力平衡汇交定理
力偶的力的大小和力偶臂的大小都不是力偶的特征量, 只有力偶矩才是力偶作用的唯一度量特征量。通常直接 用M表示力偶。
三、静力学基本公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