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徽省蚌埠市第一中学高一新生分班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安徽省蚌埠市第一中学高一新生分班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安徽省蚌埠市第一中学高一新生分班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物质杂质除杂所用的试剂和方法A CaO CaCO3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蒸发B H2HCl依次通过NaOH溶液、浓硫酸C NaOH溶液Ca(OH)2先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再过滤D KCl溶液CuCl2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过滤A.A B.B C.C D.D2.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B.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C.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D.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影响3.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氧气的溶解度随压强变化的关系B.将等质量的镁片和铁片投入到足量稀硫酸中C.MnO2对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影响D.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A.A B.B C.C D.D4.除去下列各物质中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括号内为杂质)试剂操作方法A Fe 粉(CuSO4)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B MnO2固体(KC1)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C CO2 (H2)足量氧气点燃D KNO3溶液(K2SO4)过量Ba(NO3)2溶液过滤A.A B.B C.C D.D5.下列除杂方案中(括号中物质是杂质),正确的是()A.N2(O 2):通过红热的木炭 B.烧碱(纯碱):加适量稀盐酸、蒸发C.Cu(CuO):加过量的盐酸溶液并过滤 D.NaHCO3(Na2CO3):高温煅烧6.取一定量的氧化铁与氧化铜的混合物,加入稀硫酸(含0.2molH2SO4),恰好完全反应成盐和水.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是A.12.8 g B.6.4g C.3.2g D.1.6g7.下列曲线能正确表达对应的反应或过程的是A.向一定量的盐酸中逐滴加水稀释B.某温度下将一定量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恒温蒸发水分C.金属与一定量的稀硫酸反应,由图像可知,金属N比金属M活泼D.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由t1℃升温至t2℃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a>b>c8.除去下列物质中含有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不正确的一组是()物质所含杂质除去杂质的试剂或方法A CO依次通过足量的NaOH和浓硫酸B KCl加入,加热C NaCl过量盐酸,蒸发D浓硫酸,干燥A.A B.B C.C D.D9.向某AgNO3和Fe(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Zn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浅绿色溶液,关于该滤渣和滤液有下列四种说法,其中正确的说法有①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②滤渣中一定有Ag,可能含有Fe③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沉淀产生④滤液中一定含有Zn(NO3)2,可能含有Fe(NO3)2和AgNO3A.只有① B.只有② C.只有①②③ D.只有①③④10.已知A、B、C、D、E分别是初中化学中所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相互转化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物质相互之间的转化,“—”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A、B、C、E分别属于不同类别的化合物,A与C、E与C之间的反应产物完全相同,E在农业上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下列叙述错误的A.上述五种物质之间相互转化的化学反应类型中不包含置换反应B.D与水反应生成酸,A与水反应生成碱C.可用水除去E中含有的少量A杂质D.B、D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不能互相转化11.下列物质的鉴别、除杂的试验中所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选实验目的所用试剂或方法项A鉴别CO和CO2闻气味B鉴别稀硫酸和稀盐酸加氯化钡溶液C除去生石灰中杂质石灰石加水D除去氧化铜中碳粉加稀硫酸A.A B.B C.C D.D12.将a g铁粉和锌粉的混合物加入到b g AgNO3和Cu(NO3)2组成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

判断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滤渣的质量一定大于a gB.若滤渣中含有单质Zn,则滤液一定是无色溶液C.若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气泡冒出,则滤渣中一定含有Ag、Cu、FeD.若向滤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白色沉淀产生,则滤液中的一定含有四种金属阳离子13.下列曲线能正确表达对应的反应或过程的是A B C DA.等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B.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C.向盛有一定量稀硫酸的烧杯中不断加水稀释D.向一定量的氧化铁中通入一氧化碳气体并持续高温14.将盛有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的两只烧杯,放在托盘天平(灵敏度较高)左右两盘上,调节至平衡,再向两只烧杯中分别放入质量相等的铁和锌,待反应停止后(不考虑反应中水分挥发,不考虑空气成分参加反应),请判断,下列说法合理的是A.若天平失去平衡,指针一定偏向放锌的一边B.若天平仍保持平衡,烧杯中的铁一定没有剩余C.反应后两只烧杯中溶液的质量都比反应前的溶液质量减轻了D.放铁的一边产生的氢气一定比放锌的一边产生的氢气多15.下列各组内物质间的转化关系中,存在不能一步转化的是()A. B.C. D.16.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溶液质量与加入Zn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取a点溶液,滴加稀盐酸,无白色沉淀B.c点溶液中溶质为Zn(NO3)2C.若取b~c段固体,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D.取d点的固体有2种17.下列表中除杂方法与试剂错误的是()选项物质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及试剂A KCl MnO2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蒸发B NaOH Na2CO3加入适量的盐酸,至恰好无气体C CO2CO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D FeCl2CuCl2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A.A B.B C.C D.D18.小松同学想表演“水”中长“铜树”的实验,老师给他提供300g10%的硝酸银溶液,又给他提供了一定量的铜丝,充分反应后,得到溶液284.8g,则参加反应的铜丝质量为( )A.6.4g B.8g C.10.5 g D.12.8g19.下列四个图像分别表示对应的四种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A.加热等质量的氯酸钾制氧 B.含有水蒸气的氢气通过浓硫酸C.引淡水浸泡盐碱地 D.向硝酸钡溶液中滴加稀硫酸20.分离氯化铁、氯化钠、硫酸钡的固体混合物,得到三种纯净物,应选用的一组试剂是:A.水、硝酸银、稀硝酸 B.水、氢氧化钠、盐酸C.水、氢氧化钠、稀硝酸 D.水、氢氧化钾、盐酸21.有一个反应在密闭容器中发生,三种物质CaCO3、CaO和CO2的质量比例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B.CaO在反应中起催化作用C.CO2是生成物D.反应中CaO和CaCO3的质量比为1:122.除去下列物质中含有的杂质所选用试剂或操作方法不正确的一组是物质所含杂质除去杂质的试剂或方法A CO CO2足量NaOH溶液B KCl KClO3MnO2,加热C NaCl Na2CO3过量盐酸,蒸发D O2H2O浓硫酸,干燥A.A B.B C.C D.D23.现有铁、氧化铁、稀盐酸、氢氧化钙溶液、碳酸钠溶液五种物质,存在如图所示的反应和转化关系。

图中“—”表示两端物质间可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相应的转化关系。

下列判断合理的是A.X、Y、M两两间都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B.X一定是碳酸钠溶液C.Y可能是稀盐酸D.N转化为铁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24.把一定量氧化铜和0.8g氧化镁的混合物投入到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中,待固体完全溶解后,再往溶液里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NaOH溶液,生成沉淀质量与加入溶液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稀硫酸的质量为120 gB.a的取值范围为0< a<60C.当a值为60时,b值为4.8 gD.混合物的质量可能为7.0 g25.下列从左到右依次代表ABCD四个图像中,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向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盐酸 B.向一定量稀硫酸中加水稀释C.加热等质量的氯酸钾制取氧气 D.向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CaO二、流程题26.过硫酸氢钾复盐(K2SO4·KHSO4·2KHSO5)易分解,易溶于水,可用作漂白剂、NO x、SO2等废气脱除剂。

某研究小组制备过硫酸氢钾复盐的流程如图:(1)已知H2O2,受热易分解,请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

(2)在“转化”操作前,需先用冰水冷却双氧水,可能的原因是_____“转”化”过程中,浓硫酸与H2O2,发生反应生成过硫酸(H2SO5),写出该变化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

(3)用无水乙醇取代蒸馏水洗涤沉淀,目的是_____和便于干燥,烘干时用红外灯低于40℃,可能的原因是_____。

(4)过硫酸氢钾复盐产率(以产品含氧量表示)随溶液pH和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则该过程适宜的条件是_____。

27.电子工业常用 30%的 FeCl 3溶液腐蚀覆盖有一薄层铜的绝缘板,制成印刷电路板。

人们为了从废腐蚀液(含有 CuCl 2、FeCl 2 和 FeCl 3)中回收铜,并重新得到 FeCl 3溶液,设计如图实验流程。

已知:322FeCl Fe 3FeCl +=(1)操作②、④的名称是 __; (2)滤渣中所含物质是 ___;(3)在工业生产中,步骤⑥的通常做法是向 B 中通入氯气,而在实验室向 B 中滴加适量过氧化氢液,也可以达到相同的效果。

工业完成步骤⑥的反应属于 ___(填基本反应类型),实验室完成步骤⑥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

28.纯碱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主要用于平板玻璃、玻璃制品和陶瓷釉的生产。

还广泛用于生活洗涤、酸类中和以及食品加工等。

(一)侯德榜是我国著名科学家,1933 年出版《纯碱制造》一书,创立了中国自己的制碱工艺。

其纯碱制造原理如图所示:(1)NH3和 CO2通入饱和食盐水的顺序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先通 NH3,后通 CO2B 先通 CO2,后通 NH3(2)NaHCO3在水中溶解度相对比较小,以沉淀形式析出,图中“操作”的名称是___________,该操作中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___________。

(二)为了充分利用副产品 NH4Cl,利用 NH4Cl 生产 NH3和HCl。

(1)方法一:直接加热分解 NH4Cl。

但是这种方法获得 NH3和HCl 的产率往往很低,原因是___________(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2)方法二:采用MgO 循环分解 NH4Cl。

加热,在 300℃以下获得 NH3;继续加热至 350℃~600℃获得 HCl 气体。

利用下列装置(加热及加持装置略)可测量 NH3和HCl 的产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