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无锡轨道交通概述

无锡轨道交通概述

无锡轨道交通简介无锡地处苏锡常都市圈的地域中心,是东西向的沪宁城镇聚合轴和南北向通道新长铁路、京沪高速公路的交汇点,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城市,也是重要区域性交通枢纽和著名旅游城市。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和城市化速度加快、机动化水平提高,城市地面道路交通通行能力不足问题日渐突出,而且由于人口和建筑密度大,土地资源紧张,地面道路建设受到用地短缺的制约,亟需通过发展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系统来缓解主城区交通压力,鉴于此,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综合交通规划和公共交通规划均明确提出要建立以常规公交为主体、轨道交通为骨干的便利的公共交通系统,努力构建与区域中心城市空间、职能、交通特征相适应,交通与用地一体化的,具有国际水准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无论是从苏锡常都市圈发展、城市规划布局的实现、城市交通发展的需求,还是城市环境的改善、节约能源来看,无锡市建设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同时,为策应京沪高速铁路、沪宁城际铁路的加快建设,无锡市也急需配套衔接城市快速轨道交通,通过车站综合交通枢纽的转换,促进城区客流与对外客流的有效集聚和疏散,努力实现城市快速轨道交通与城际轨道交通的分工合作、互为补充,加快提升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运行效能。

2008年12月,从无锡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日前正式下文批复了《无锡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至2015年,我市将首先建成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总长度56.11公里,设立站点45座,形成东西向和南北向的“十”字形轨道交通网络骨架。

无锡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近期建设目标是:以缓解主城区,特别是老城区目前的交通压力和适应城市迅猛发展态势为重点,同时带动新城、新区的开发建设。

根据无锡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至远景年2050年,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网络将以主城区为核心,由“三主两辅”5条线构成放射+环形线网,其中1、2、3号线为骨架线路,三线呈放射状,4、5号线为辅助线路。

规划线网总长157.77公里,设车站111座。

筹备情况简介早在2002年,无锡就提出了加快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工作设想,2003年起就着手开展《无锡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编制工作,2004年5月,无锡市规划局委托日本中央复建工程咨询株式会社编制完成了《无锡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设计》,2005年10月,又委托铁道第四勘察设计院对无锡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进行深化研究,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也同步完成了《无锡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客流预测报告》,通过对上述两份报告的整合,编制完成了《无锡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并于2006年6月得到了市政府的正式批准。

2006年7月,编制完成《无锡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经江苏省发改委初审后,于同年12月底正式上报国家发改委。

之后,进一步完成了线网规划环评、用地预审、地质灾害评估、地震安全评价等审批手续,于2007年3月,通过了建设部和省建设厅的联合审查,2007年12月底,又通过了国家发改委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组织的审查评估,评估报告于2008年3月正式上报国家发改委。

2008年4月,国务院批准同意启动第二批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审批工作,无锡被列入近期审批工作城市名单。

2008年9月,经国家发改委会签住房城乡建设部,《无锡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正式上报国务院审批。

2008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正式下文批复《无锡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这标志着我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项目正式得到了国家立项批准。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为加强组织领导,2005年12月,无锡市政府专门成立了由市长直接挂帅的无锡市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领导小组,之后,为进一步推进京沪高铁无锡段、沪宁城际铁路无锡段和无锡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等项目的建设和发展,又组建成立了无锡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领导小组(暨指挥部),负责制定我市轨道交通发展政策和相关法规,协调项目的加快推进。

为加强轨道交通沿线土地控制和规范利用,在《轨道交通1、2号线站点周边概念性规划》编制完成的基础上,2007年9月,市政府正式批准发布了《关于加强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土地控制强化规划建设管理的通知》。

为做好轨道交通建设运营的衔接,我市还相继完成了《无锡市轨道交通供电规划方案》和《无锡市公交线路衔接轨道交通专项规划》等各项研究。

为进一步落实项目建设法人责任制,具体做好项目的投资、建设和经营,目前,无锡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正抓紧组建中。

无锡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详情根据国务院批准的《无锡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至2015年,我市将首先建成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总长度56.11公里,形成东西向和南北向的“十“字形轨道交通网络骨架,两条线均采用B型车,3动2拖五节编组,车辆和机电设备综合国产化率为70%以上。

两条线路估算总投资254.54亿元(每公里5.5亿元)。

其中项目资本金114.54亿元,占总投资的45%。

将以政府主导,多渠道筹资的方式进行建设资金的筹措。

项目资本金由无锡市政府出资,由城建资金和轨道交通发展资金构成,资本金以外部分通过国内商业贷款等形式筹集。

无锡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均采用B型车,根据车体宽度不同,轨道机车一般分为A/B/C型车。

A型车宽3米,B型车宽2.8米,C 型车宽2.6米。

注意:这里指得是普通的侧面垂直的列车,不是鼓型车。

亚洲汉城(首尔)地铁都是A型车,东京地铁主要是B型车,北京地铁老车型都是C型车。

近期建设各线路具体方案轨道交通1号线:为南北向交通骨干线,北起堰桥,南至雪浪,线路全长30.73公里,设车站25座,估算投资149.6亿元。

线路连接中心城和南北部的城市重要地区,贯穿城市最重要的交通和商业发展轴,串联了北部惠山区行政中心、无锡火车站、三阳广场核心商业区及南部太湖新城无锡市新行政中心。

不仅承担南北方向的大量交通需求,缓解现状交通问题,支援重要城市功能建设,并能促进无锡近期重要发展目标“南拓”的实现。

1号线2014年通车。

轨道交通2号线:为东西向交通骨干线,西起梅园,东至安镇,线路全长25.38公里,设车站20座,估算投资104.94亿元。

线路连接中心城和西部地区以及锡东新城,沿无锡东西向发展轴布置,串联了西部滨湖区行政中心、东部锡山区行政中心、京沪高铁无锡站,并与1号线在三阳广场站形成换乘。

主要承担中心城区和新区、蠡湖新城以及对外交通枢纽的东西向交通,使中心城的功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2号线2015年通车。

无锡地铁一、新闻◎近期开工轨道交通1号线和2号线,总长56.11公里◎两线总投资254.54亿元,将于2014年、2015年建成通车◎形成东西向和南北向“十”字形轨道交通网络骨架◎分别与沪宁城际铁路、京沪高速铁路“无缝对接无锡史上最大的城建项目动工在即!昨天从市政府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日前已正式下文批复了《无锡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自此,历时八年,锡城市民盼望已久的地铁项目终于从图纸上美好的远景规划,正式转入开工建设序列。

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和城市化速度的加快,无锡决策层深刻地认识到,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建设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对苏锡常都市圈发展、城市规划布局的实现、城市交通发展需求的满足,以及城市环境的改善、节约能源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而另一方面,着眼京沪高速铁路、沪宁城际铁路的加快建设,无锡市也急需配套衔接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实现都市圈内各种交通出行方式的无缝对接。

事实上,早在2000年,我市就在综合交通规划中开始描绘起了轨道交通的远景蓝图,八年间,无锡市相关部门协同国内外轨道建设领域的一流专家携手攻坚,对规划方案不断深入细化,最终定稿《无锡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报审。

2008年4月,国务院批准同意启动第二批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审批工作,我市被列入近期审批工作城市名单。

而好消息终于于日前到达,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正式下文批复《无锡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锡城八年“地铁梦”终于一朝梦圆。

根据无锡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至远景年2050年,我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网络将以主城区为核心,由“三主两辅”5条线构成放射+环形线网,其中1号线、2号线、3号线为骨架线路,三线呈放射状,4号线、5号线为辅助线路。

规划线网总长157.77公里,设车站111座。

而此番获批,即将开建的是轨道1号线和2号线,总长56.11公里,总投资达254.54亿元,形成南北向和东西向的“十”字形轨道交通网络,从而缓解主城区,特别是老城区目前的交通压力,同时带动新城、新区的开发建设。

规划显示,轨道1号线为南北向交通骨干线,北起堰桥,南至雪浪,线路全长30.73公里,其中地面高架为8.5公里,地下部分为22.23公里,全线设车站25座,估算投资149.6亿元。

线路连接中心城和南北部的城市重要地区,贯穿城市最重要的交通和商业发展轴,串联了北部惠山区行政中心、无锡火车站、三阳广场核心商业区及南部太湖新城,并在火车站北广场与沪宁城际铁路形成对接。

2号线为东西向交通骨干线,西起梅园,东至安镇,线路全长25.38公里,其中高架为10.5公里,地下部分为14.88公里,全线设车站20座,估算投资104.94亿元。

线路连接中心城和西部地区以及锡东新城,沿无锡东西向发展轴布置,串联了西部滨湖区行政中心、东部锡山区行政中心、京沪高铁无锡站,并与1号线在三阳广场站形成换乘。

主要承担中心城区和新区、蠡湖新城以及对外交通枢纽的东西向交通,使中心城的功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在规划的编制中,相关部门已提前介入轨道线网站点500米范围以内的设计控制,如南禅寺站位于解放南路与中山路交叉口北侧,规划提出以轨道交通站点和朝阳广场公交枢纽为核心,妥善解决地面人流交通,将打造以办公、居住为主,兼具一定市级商业功能的中山路与解放路口区域新地标。

苏锡路站位于规划太湖新城CBD的东北角,是轨道交通1号线服务新城核心区的重要站点,规划打造以高档生态型居住区为主,集社区商业、购物、文化娱乐于一体的轨道交通综合社区。

目前,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的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编制完成,待国家发改委批准后即可动工开建。

据预计,轨道1号线将率先于明年开建,其中三阳、胜利门、市民广场站点建设计划先期在明年3月前启动,2014年全线正式通车,而轨道2号线将于2011年动工,并于2015年建成通车。

4号线 1、2号线 3、5号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