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见欢精品教学优秀课件
相见欢
【南唐】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默默无言,孤孤单单,
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 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冷月相伴, 低头望去,只见梧桐寂寞地孤立院中。
理 解
诗 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
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 。”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王国维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剪不断”三句,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 加以具象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但更见作者独诣 的还是结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词家借助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离愁时,
或写愁之深,如李白《远离别》:“海水直下万里
意
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离别之苦。
那悠悠愁思(丝)缠绕在心头,
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 赏 词
院锁清秋。
析句
“无言”不愿说,无人说,说了也无人理解, 说又何用。
“月如钩”残月象征着亲人的离散。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锁”字用词准确, 被锁者非“梧桐”和“清秋”,而是词人自己。 这几句词情景交融,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词人在 亡国之后被囚禁,失去自由的寂寞愁苦之情。
赏词 析句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这几句词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丝” 喻“思”,把抽象的离愁当作剪不断,理还 乱的丝缕来写,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愁思的千 头万绪、纷繁复杂和难以解开、无法摆脱。
试想,作为一位亡国之君,这“愁”中包含了 哪些复杂的情感?
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 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缪塞
相见欢精品教学课件
李煜 ,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 史称南唐后主。即位后对宋称臣纳贡, 以求偏安一方。生活上则穷奢极
作 欲。 975年,宋军破金陵,他虽封作违 者 命侯,实已沦为阶下囚。他精于书画, 简 谙于音律,工于诗文,词尤为五代之冠。
前期词多写宫廷享乐生活,风格柔靡;
介 后期词反映亡国之痛,题材扩大,意境
拓展延伸
说出你所积累的写愁的古诗词名句。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 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声声慢 》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 赋新诗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深,谁人不言此愁古”; 或写愁之长, 如李白《
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或写愁
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艋舟美人》:“问
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此句则写出愁之味:其味在酸咸之外,但
却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无法驱散;舌品不得,
心感方知。
——辛弃疾《丑奴儿 》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李清照《一剪梅
》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 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本首词从渲染孤寂凄凉的环境气氛入手, 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词人心头无法解脱的愁苦 之情。
主 题 探 究
深远,感情真挚,语言清新,极富艺术 感染力。后人将他与李璟的作品合辑为 《南唐二主词》。
亡国前耿于享乐、亡国后溺
写 于悲哀,这就是李后主的一生。 作 南唐亡国降宋后,李煜被幽禁在 背 汴京的一座深院小楼中,过着终
日以泪洗面的凄凉日子,《相见
景 欢》写的就是这种囚禁生活的愁
苦滋味。《相见欢》为词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