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式作文评改的行动研究”研究报告一、问题提出参与是人们发展自己、表现自己的重要途径,是人的基本的精神需要之一。
参与式教学就是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学生进入教学活动,自主地、创造性地与教师一起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倾向性表现行为。
随着我国教学从知识本位向主体本位的转变,主体教学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发展性教学以其理论基础的厚重、指导思想的超前、价值取向的多元、方法策略的人文性而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的欢迎。
主体参与是发展性教学的重要特点和策略,它对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主体教学研究从宏观层面的理论概括向中观层面、微观层面的理论总结开始过渡时,学生主体参与逐渐成为教学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
主体参与研究是现实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催生的结果。
针对作文批改过程中的耗时低效甚至是无效的现象,我们提出‚参与式作文评改的行动研究‛,即作文评改的过程以学生参与为主,让学生自评互改,参与作文讲评,教师只以导演的身份参与其中,只在必要的时候进行恰如其分的引导、点拨。
其支撑理论如下:1.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
叶圣陶先生提出:‚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
最终目的:自能读书,不待教师讲;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
教师之训练必作到这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假如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
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新课标提出:‚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
‛‚参与式作文评改的行动研究‛通过组织学生自评自改、互评互改,师生共评等到活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为自己的作文负责的态度和乐于交流的开放态度。
3.中学教育心理学。
从教育心理学来看,中学生具有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具有表现自己发表自己看法的强烈愿望。
‚参与式作文评改的行动研究‛中教师创造师生共评,自改互改的条件,以此激发学生评文改文的热情,使他们的认识不断深化。
教给学生学法,以教师的积极导学带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真正独立学习的人。
4.教学系统的控制论。
运用反馈的原理,用系统活动的结果来调节系统活动。
根据学生写作的结果,在自我反馈(自我评定)的基础上自我强化,扬长补短,有针对性地进行再度写作,还可以通过教师的批改作示范(调控手段)让学生掌握作文评价的标准和方法,培养学生自评、互评修改能力。
国外的研究概况: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立体化作文评改‛的评价思想,它把评价看作是所有参与评价活动的人们共同建构的过程,立体化作文评改就是在开放性的课堂教学环境中,以评改目标、评改内容和评改形式的多样化为特征进行的教学活动。
国内的研究概况:吉林长春市一七五中学《互动式作文评改课题研究》,重庆进盛实验中学《基于同伴互助基础上的作文评改模式研究》,上海师范大学戴冬梅的《初中作文评改‚互动模式‛有效策略研究》,辽宁师范大学吕秀艳的《初中‚生生合作‛作文评改教学策略的探究与实践》,这些研究大致遵循了两条路线:一是以定性描述为基本特征,对传统的批评式的作文评改作深入的探讨和完善;二是结合国外教育评价理论,通过教育测量等定量研究方式,减少误差和主观随意性,在一定程度上探索作文评价的科学化。
国内外相关研究已经对参与式学习方式引起了一定的重视并给以一定的理论探讨,但是不足点是对发展性教学及其理论缺少深刻认识,对新课改所提倡的由知识本位向主体本位的转变还不够深入。
借助于他人来对习作进行评改,忽略了行为主体(习作者)的内在需求、主动参与的精神和驾驭自我的意识,这种评改方式容易导致学生迷失作文的方向,剥夺学生的自主性,忽略习作者自我评改能力的提高,而写作者自我觉醒、自我完善恰恰对提高写作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潜在价值。
我们认为写作的一般认识过程是习作者‚观察——思维——表达‛,学生自我评改作文就是补上‚再观察——再思维——再表达‛的过程。
作文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最能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多年以来,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薄弱环节,而作文批改又是当前语文教师最感头痛的问题。
不少教师为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可谓费尽心血,但是面面俱到的‚精批细改‛常常造成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破坏和压抑。
有的老师评改的作文,到处‚见红‛,可谓毫无破绽了,然而学生的态度如何呢?有的丧失了自信,认为自己的作文一无是处,与老师的要求相差甚远;有的因此产生了逆反心理,‚我这里写得不是很好吗,老师干吗要那样改?‛还有的只匆匆扫一眼成绩、批语,就‚束之高阁‛了。
至于老师呕心沥血改动的地方,根本不会引起他们的思考,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可见,常规的作文批改暴露出的教师‚高耗‛学生‚低能‛,不能不令广大语文教师深思。
因此,学生写完初稿以后,教师不能包办修改,也不能包办评价,而应该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培养学生评改作文的能力二、概念界定1.‚参与‛,南京师范大学吴也显教授认为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有两层含义:‚一是教师和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教学活动,他们共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二是教学作为社会活动的一部分,参与到整个社会生活中去。
‛在国外的有关研究中,学生的‚参与‛又被称为学生的介入,是反映‚学生在与学习有关的活动中投入的生理和心理的能量‛的状态变量,学生进步的大小与其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度成正比。
‚参与式‛是指全体师生共同建立民主、和谐、热烈的教学氛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参与和发展机会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是一种合作式或协作式的教学法,参与在学习整个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2.‚作文评改‛是教师就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和修改。
包括对作文的内容和形式加评语及批改。
内容方面是指思想是否正确、情感是否健康、材料是否真实具体。
形式方面是指审题立意、布局谋篇、遣词造句、标点符号及书写格式是否恰当。
批有总批、眉批(或旁批)。
总批是就整篇作文的优缺点作总结性评价,眉批是就作文的某一部分的优缺点进行分析、说明。
改有文字修改与符号修改。
文字修改一般指教师对学生作文中多余的删掉,不足的补充,次序错乱的调整,不妥的改换等。
符号修改指教师在作文有问题的地方,用规范的修改符号标示,由学生自己修改,教师再行检查、指导。
3.‚行动研究‛是指有计划有步骤的对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问题由教师或研究人员共同合作,边研究边行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参与式作文评改的行动研究‛就是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以学生的发展为价值取向,厘清教师和学生在作文教学中的关系及地位,探索作文教学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参与作文活动的途径和方法,建构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作文评改模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相互合作的精神,提高自我评改的能力的一种研究活动。
三、研究内容1.参与式作文评改的目标确立:以结果性目标为基础,突出体验性目标(过程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的确立与达成,建构多元化的目标体系。
2.参与式作文评改中,教学行为的选择与优化的策略:主要教学行为和辅助教学行为的合理运用,突出教学机智的把握和教师的人格素养。
3.参与式作文评改中,写作状态调整的策略:参与的程度、互动的方式、思维的敏锐性和挑战性、情绪的调整等。
4.建构参与式作文评改的评价体系:教师评价的标准、态度、技巧,学生评价的多元化。
四、研究过程课题立项通过后,在课题组的精心准备下,2012年9月11日,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基教所所长、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彭钢,省规划办副主任蔡守龙,张晓东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乔建中教授等专家莅临我校,对《参与式作文评改的行动研究》进行开题论证。
专家们指出,教师做研究必须要有修炼问题意识、方法意识、学理意识,要‚在研究过程中锻造和凝结成教师的一种精神气质,一种反思者和研究者的气质,逐步成为一个能够把握复杂教育教学实践工作的成功者‛。
专家们睿智的眼光、精辟的见解,为我们开展课题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帮助,给予了我们深刻的启发。
1、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参与式作文评改的行动研究‛立项以来,课题组人员或阅读学习有关的理论,或进行调查研究,或向专家请教,或研究课堂模式,积极开展研究工作。
学校课题组成员在研究的过程中加强了理论学习,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书刊,课余时间上网搜集课题研究有关的资料,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新课程的理论、理念、新课程标准及有关如何提高课堂实效性的资料。
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课题组成员的思想认识,更新观念,汲取课改前沿信息和营养,为课题研讨奠定坚实的基础。
2、修订方案,分工合作,明确职责。
‚参与式作文评改的行动研究‛课题立项通过后,我们课题组成员针对规划课题作了明确的分工,共同制定研究方案,理清研究思路,并确定了承担子课题的组成人员,要求各课题组成员分工合作,各司其责,把各项任务落实到人。
开题会议后我们针对彭刚所长等专家的意见,对研究方案又做了完善和调整。
使之更科学合理,更容易操作。
分工落实。
①各子课题组编制导学案,作文评改活动设计。
②网络平台的设计与运营。
③开设研究课。
3、建章立制,深入研讨,提高成效在课题研究中,我们立足课堂,建章立制,深入研讨:一是抓计划制定。
课题组每学期都要针对当前的研究情况制定详细的课题阶段研究计划。
二是定期开展活动。
每月进行一次课题组活动,或学习有关的理论、资料,或研讨课堂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每学期每位课题组成员都要开一节课题研讨课;每间周撰写一节主题课堂教学案例。
三是常反思、总结。
要求课题组成员平时做好课堂教学的追记,期末认真撰写课题研究总结。
(1)组织学生参加各级作文竞赛。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注意以‚练‛代‚讲‛,用实战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组织学生参加许多作文竞赛,取得很好的成绩。
其中参加了第十三届‚新世纪‛杯全国作文竞赛,冯餐然同学获得了全国一等奖,苗泽亓、李晓晓、姚远等三位同学获得全国二等奖,马力、刘兴、曹亚楠等13位同学获全国三等奖;组织参加了第四届‚语文杯‛全国作文大赛,其中郎青、王天禹二位同学获全国二等奖,高凯歌获得省特等奖;曹亚楠、曹子璇、张琰、陈琪颖四位同学获得省一等奖;吴文杰、孙伟鑫、刘旭等10位同学获得省二等奖;唐硕、周响等近三位同学获得省三等奖;组织学生参加了‚宿迁市工人医院杯第二届书香宿迁——我的读书故事‛作文比赛,董楠获得一等奖;张纯子、杨玉婷、刘斌文三位同学获二等奖;徐振子、朱叶凡,李赛等8位同学获三等奖,十余名学生获鼓励奖。
组织学生参加江苏省第十一届‚新语文学习杯‛中学生作文大赛,钱蔚同学获得一等奖,汤文清同学获得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