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5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考点一: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1.(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Ⅱ,32,4分)公元前5世纪以前,希腊哲人主要探讨的是宇宙本原等问题。
其后,智者学派另提出一些命题,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皆有丰富的论述,希腊哲学的主题已转移到A.神B.自然 C.人D.政治【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格拉底强调的是美德即知识和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柏拉图强调的是理念论;亚里士多德强调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三者都突出了人的主体地位,C选项符合题意。
A、B、D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1.(2018年4月浙江选考,19,2分)针对中世纪经院哲学家推崇教会文本的权威,崇拜圣徒,有学者批判道:他们“轻视人的本质,不知道我们生下来是为了什么、我们从哪里来又要往哪里去”。
这反映了该学者主张A.人性解放B.政治启蒙C.禁欲主义D.与上帝对话【答案】A【解析】“轻视人的本质,不知道我们生下来是为了什么、我们从哪里来又要往哪里去”这一说法说明该作者具有人文精神,肯定人的个性解放,故选A;题干信息与政治无关,也不是禁欲主义,也没有与上帝对话的含义,故排除BCD。
2.(2018年11月浙江选考,30,2分)【加试题】斯多亚学派创始人芝诺认为一切事物都与自然为一体,宇宙国家不分种族与阶级,人皆平等。
塞内卡亦认为“奴隶的灵魂中,同样有其他人所具有的自豪、荣誉、勇敢、高尚等品性”。
上述哲学家及其主张所表达的思想①成为近代天赋人权思想的重要来源②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原则③继承了古希腊理性主义的思想传统④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A.①③B.①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A【解析】根据“宇宙国家不分种族与阶级,人皆平等”“奴隶的灵魂中,同样有其他人所具有的自豪、荣誉、勇敢、高尚等品性”等信息,可以说明其思想主张人是平等的,体现了所有人类都拥有同等的权利,故成为近代天赋人权思想的重要来源,①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的人民主权思想,故②错误;材料强调“人皆平等”,强调人的“自豪、荣誉、勇敢、高尚等品性”,这是对古人类自身理性思考后的结果,是对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对理性的迪拜的继承,故③正确;材料并没有强调和突出人类的主体地位,④错误。
结合以上得出A项正确,排除B、C、D三项。
1.(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Ⅰ,32,4分)在公元前9至前8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
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A.宗教信仰意识淡薄B.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C.理性占据主导地位D.神话的影响随民主进程而削弱【答案】B【解析】结合题干与所学知识,显然这不是反映宗教信仰意识淡薄,排除A;材料突出的是诸神的人性而非理性,排除C;题干涉及的是经济体制的问题,没有反映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排除;公元前9至前8世纪,雅典民主还没有确立,排除D;根据“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可见神话文化中凸显的是诸神的人性而非神性,具有早期的人文思想,故B项正确。
【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本题以希腊神话为切入点,深入考查了考生对古希腊人文思想的认识和理解。
前几年全国卷Ⅰ的32小题基本上是考查古代雅典民主或罗马法,2017年的32小题却是考查古希腊人文思想,这似乎也说明命题者在命题方向上力图有所创新突破。
本题难度不大,事实上类似的架构在2016年全国卷Ⅰ中也出现过,如2016年全国卷Ⅰ的24小题就考查了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显然与本题都是考查思想文化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这一角度。
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分析和理解如人文主义等概念的内涵,也要注意对近几年高考题的回顾或训练。
考点二: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1.(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Ⅱ,33,4分)图3可以用来说明,当时欧洲A.文化趋于活跃B.政治变革加速C.市民阶级出现D.新教传播广泛【答案】A【解析】根据图片显示的城市数量可知,15世纪,欧洲不少地区出现了印书坊的城市,这说明当时欧洲文化趋向活跃,A选项符合题意。
15世纪的欧洲进行政治变革加速的说法不符合史实,B选项排除。
印刷业的发展主要和文化繁荣有关,与市民阶级出现无必然关系,C选项排除。
16世纪初欧洲才进行宗教改革,D选项排除。
2.(2019年天津卷,4,4分)文艺复兴时期,很多画家以希腊神话中的情节为素材进行创作。
在描绘天神宙斯用一阵“黄金雨”吸引人们时,意大利威尼斯画派的代表人物提香直接用从天而降的一枚枚金币来表现。
提香的这一表现方式A.带有画家生活环境的烙印B.突出了文艺复兴的精神实质C.附和了教会宣扬的道德观D.体现了神韵写意的绘画风格【答案】A【解析】由材料可知,文艺复兴时期很多画家在描绘天神宙斯时用一阵“黄金雨”表示,而提香在此基础上用一枚枚金币来表现,这说明画家在创作时会受到生活环境的影响,故选A。
文艺复兴的核心精神是人文主义,它突出人的中心地位,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显然这不能通过一枚枚金币来表现,排除B;提香的画作否定了教会宣扬的道德观,排除C;写意为中国画的特征,排除D。
3.(2019年江苏卷,15,3分)美国学者约翰•梅里曼认为,古罗马诗人维吉尔长篇史诗《埃涅阿斯纪》的主人公埃涅阿斯是罗马公民理想人格的典范,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对此进行神学解读,他们将埃涅阿斯的旅程诠释成基督徒的灵魂之旅。
由此可见,人文主义者A.推崇罗马神权统治B.利用宗教表达诉求C.否定天主教会教义D.主张灵魂自我救赎【答案】B【解析】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意大利人文主义将埃涅阿斯的旅程诠释成基督徒的灵魂之旅,主要目的是通过宗教来表述对人性解放和人性尊严的肯定,B选项符合题意。
推崇罗马神权统治的说法不符合文艺复兴时期的史实,A选项排除。
否定天主教会教义是宗教改革的内容,C选项排除。
马丁·路德主张灵魂自我救赎,D选项排除。
4.(2019年4月浙江选考,18,2分)高举着“人文主义”旗帜,有人说:“人是能够从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
”有人说:“我创造了我自己。
”还有人说:“我几乎愿意再年轻几岁,这是因为我相信在最近的将来一个黄金时代就要来临。
”上述言论旨在表达A.人开始从神灵和自然的控制下觉醒B.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C.把人从专制和等级的藩篱中解放出来D.依靠情感恢复人类本善的天性【答案】B【解析】由“人是能够从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我创造了我自己”可知,材料强调的是人的主体地位和尊严,有利于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B选项符合题意。
公元前5世纪的智者运动使人开始从神灵和自然的控制下觉醒,A选项排除。
理性主义把人从专制和等级的藩篱中解放出来,C选项排除。
依靠情感恢复人类本善的天性的说法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
5.(2019年海南卷,15,2分)文艺复兴时期,透视、人体比例、解剖学等受到艺术家们的广泛关注。
达•芬奇称画家是一切看得见的自然景物的模仿者。
这表明,在文艺复兴运动中A.绘画不再以宗教为主要题材B.绘画多表现当时的日常生活场景C.画家运用科学知识表现真实D.画家强调捕捉光和色之下的万物【答案】C【解析】文艺复兴时期艺术技法上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写实传真为首务,开创了基于科学理论和实际考察的表现技法,如人体解剖和透视法则等。
在风格和技法上更注重色彩的协调和自然,不拘一格。
故本题选C。
这一时期,宗教仍然是绘画的主要题材,排除A项;此时绘画刚开始有表现日常生活场景的作品,排除B项;D项属于印象派画作的特点,排除。
6.(2019年天津卷,14,节选,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15、16世纪的欧洲,手书新闻和单页印刷新闻已经较为流行。
僧侣、贵族和富裕起来的资产阶级,对外界事物很关切。
一些人专门搜集消息,编写“通报”,抄送给有需要的客户。
消息来自一些中心城市如罗马、巴黎、伦敦,以及西班牙的马德里和葡萄牙的里斯本,内容包括当时的欧洲战事、王室消息、贸易商情。
随着贸易的广泛开展,商人们越来越需要准确地了解远方发生的事情。
——摘编自(法)乔治•维尔《世界报刊史》(1)依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时期新闻流行的社会条件。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闻流行的历史背景。
(6分)【答案】(1)特定人群的需要;出现专门的从业人员;欧洲大城市成为新闻汇集和传播中心。
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新航路开辟。
【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的“僧侣、贵族和富裕起来的资产阶级”“一些人专门收集消息,编写‘通报’”“消息来自一些中心城市如罗马”“内容包括当时的欧洲战事、王室消息”,从需要群体、专门从业人员产生、欧洲大城市成为新闻汇集传播中心方面进行概括;第二小问,根据材料背景结合所学,从新经济因素的产生、思想解放运动的推动、经济活动的开展等方面进行分析。
1.(2018年江苏卷,15,3分)谚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情绪。
“神父的口袋最深”“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是16世纪德国社会中流行的谚语。
这些谚语A.改变人们对上帝的虔诚信仰B.引发欧洲首次思想解放运动C.反映人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D.深受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答案】C【解析】“神父的口袋最深”“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等谚语是16世纪德国社会流行的,这反映出宗教改革前德国民众对基督教会腐败的痛恨,但人们还是信仰上帝的,故A项错误,C项正确;欧洲首次思想解放是14世纪开始的文艺复兴,故B项错误;法国启蒙运动是在18世纪,故D项错误。
2.(2018年海南卷,15,2分)意大利艺术史家瓦萨里在1550年出版的人物传记中,记述了13—16世纪意大利许多杰出的建筑师、画家和雕刻家。
欧洲北部城市的一位读者在写给瓦萨里的信中说:虽然我未到过意大利,但感谢上帝,我已经能阅读您的大作了。
这表明A.浪漫主义艺术在欧洲各地盛行B.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觉醒C.人文主义传播到欧洲其他地区D.理性原则获得了普遍认同【答案】C【解析】浪漫主义艺术在欧洲兴起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不符合时间限制,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讲述意大利一些人物传记的流传,没有体现出冲破教会的精神独裁,与宗教改革无关,故B项错误;据材料“我已经能阅读您的大作了”,可得出欧洲北部城市的民众对自身价值的肯定,人文主义传播到欧洲其他地区,故C项正确;17—18世纪启蒙运动中理性原则获得了普遍认同,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3.(2018年天津卷,3,4分)16世纪,西班牙医生塞尔维特因解剖人体进行血液循环研究,被宗教裁判所火刑处死。
而达尔文在19世纪中期相继发表《物种起源》《人类的由来》,虽遭教会激烈反对,但并未受到教会的人身迫害,其原因在于A.进化论已被人们普遍接受B.教会失去原有权威C.进化论被证明是科学理论D.教会实行宽容政策【答案】B【解析】由材料中的“16世纪”“19世纪中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以及自然科学的发展,到19世纪中期时,基督教神学受到冲击,教会失去原有的权威,因此达尔文的学说虽遭到教会反对,但并未受到教会的人身迫害,故B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