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作文慎独范文及讲评

作文慎独范文及讲评

作文《慎独》讲评
【题解】
“慎独”最早见于《礼记》,它说:“莫显乎微,故君子慎独也。

”东汉人郑玄曾注解说:“慎独者,慎其闲居之所为。

”对此,刘少奇同志曾解释说,一人“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

今天,人们一般理解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

【写作导引】
作文中出现的不足:
审题主要是因为对“慎独”理解错误而导致跑题,例如将“慎独”理解为“独处”、“孤独”或“独自反省”等等。

“独处”只是一种背景,而重点是要谈处于这种背景之下要“谨慎不苟”;“孤独”偏得更远,比独处范围小;“独自反省”是“慎独”的一个方面,但重心是言行要“谨慎不苟”,而不仅仅是“反省”。

不少审题正确的作文没有写好则是因为没有作文素材或打不开思路,结果只能是言而无物,空话连篇。

重新审视这道作文题:
什么是慎独?
为什么要慎独?
怎样做到慎独?
问题一:什么是慎独?
化虚为实:在众人面前讲究原则,独自一人时仍自律自重;无人监考时同样做诚信考生;无人值守时同样遵守交规;置身陌生的环境同样遵守公德。

化虚为诗: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化虚为虚:慎独是无需他人监督下的自律,是信守诺言,是胸怀坦荡,是坚持正道
问题二:为什么要慎独?
慎独让人得以自我完善。

慎独让社会公德得以净化。

慎独让人与人之间多一些信任少一些猜疑,多一些关爱少一些冷漠。

假如没有了慎独,人和人之间少了诚信。

假如没有了慎独,人和人之间少了关爱。

问题三:怎样做到慎独?
慎独离不开自重自律。

慎独离不开自我反省。

慎独离不开坦荡为人。

慎独离不开踏实做事。

慎独离不开诚实守信。

例文:慎独若空谷幽兰
我们时常看到这样的情景:有警察时尚能遵守交通规则,没有警察时便横闯红灯;在众人面尚能前讲究卫生,没有人时便乱扔果皮;有老师时尚能认真学习,没有老师时便拿出武侠小说沉醉于刀光剑影之中……他们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们缺少慎独的品质。

“慎独”是古人所推崇的一种高尚品质。

孔子说:“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故君子慎其独也。

”意思是说,品德高尚的人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是谨慎的,在没有人听见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惧的。

越是隐蔽的地方越是明显,越是细微的地方越是显著。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人独处时也是谨慎的。

人不仅仅应该在公共场所表现出一定的修养,独处时同样
须要这样。

保持高尚的品质不是为了沽名钓誉,不是为了博取他人的赞赏,它如同空谷幽兰,不因空谷而失却幽雅的姿态和可人的芬芳。

疾风知劲草,同理,只有在独处时才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和德行。

东汉名臣杨震,一次途径昌邑,曾受杨震提拔的昌邑县令王密半夜敲开他家的门,送他黄金十斤以谢提拔之恩:“夜里没人知道,你就收下吧。

”杨震严肃地说:“天知,神知,我知,你知,谁说没人知道!”态度绝决地把黄金退给了王密,其严格自律的慎独品质让人肃然起敬。

刘少奇同志曾说:“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可能的时候,应该做到…慎独‟,不做坏事。

”刘少奇同志也正是慎独的典范,文革期间,虽动乱不已,但他仍坚持为国计民生操劳、工作,他位高权重,很多时候无人监督,但他从来没有做过一件诸如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的坏事,成为人民心中的一座慎独的丰碑。

反观个别“公仆”,会上大讲特讲勤政廉正,会下大收特收不义之财,最终只落得个锒铛入狱的下场。

“慎独”不应该只是先哲和伟人们的追求,我们当代每一个人都应该努力去做。

无论何时何地,面对何人何境,我们都要做到严于律己,谨慎不苟;“慎独”也不只是不做大的坏事,它应该体现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中,“勿以恶小而为之”。

慎独的品德如空谷幽兰,虽处高山峡谷之中,虽在人们视野之外,却能坚守自己的本分,保持自己的操守,独自绽放,独自飘香。

简评:这篇议论文论据的选择和论证方法的使用也值得称道,选用的论据有事实,也有名言;例证包括了古与今、正与反等不同层面,很有代表性。

论证方法运用娴熟,综合运用了例证法、正反对比法、引证法、类比论证和比喻论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