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存款保险制度5月1日起正式实施

存款保险制度5月1日起正式实施

存款保险制度5月1日起正式实施备受关注的《存款保险条例》昨日正式发布,将于5月1日起实施。

此次出台的正式文件与此前的征求意见稿内容大致相同,不同之处是正式发布的条例增加了偿付时限,明确7个工作日足额偿付。

条例明确,所有存款类金融机构都应当投保存款保险,存款保险的最高偿付限额为人民币50万元。

所谓50万最高限额,是指同一存款人在同一家银行的所有存款账户的本金和利息加起来,在50万元以内的全额赔付。

超过50万元的部分,将依法从投保机构清算财产中受偿。

根据央行此前测算,50万元的最高赔付限额将覆盖99.63%的存款人全部存款。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公布的正式版本依旧没有明确外界最为关心的存款保险费率。

根据《条例》,存款保险的保费由投保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交纳,存款人无需交纳。

存款保险实行基准费率与风险差别费率相结合的制度,费率标准由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根据经济金融发展状况、存款结构情况以及存款保险基金的累积水平等因素制定和调整,报国务院批准后执行。

各投保机构的适用费率,则由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根据投保机构的经营管理状况和风险状况等因素确定。

虽然条例称将实行基准费率与风险差别费率相结合的制度,但是此前央行副行长潘功胜曾透露,存款保险制度起步阶段将实行单一费率,且采用低费率。

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主任白鹤祥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如果起步阶段采取统一费率,应该是从效率的角度考虑。

银行加上农信社现在共3000多家机构,确定差别费率很复杂,需要的时间也比较长。

统一费率建立起来之后,根据监管部门对机构风险评估的状况,逐步分期、分批地确定差别费率,符合实际。

据海通证券分析师姜超测算,截至2月底,全国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约120万亿,若以国际上较低的保险费率0.05%作为我国平均保险费率,银行业需缴纳存款保险费约600亿元。

他认为,差别化费率将使大型银行存款安全性明显提升,而中小银行存款高收益的优势被削减,这有助于降低无风险利率,促进金融有效定价,降低系统性风险。

存款保险制度被认为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保护存款人利益的重要措施,是金融安全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世界上已有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

白鹤祥认为,中国的利率市场化只差“临门一脚”,存款保险制度推出后,下一步预计个人大额存款将推出,接着就是存款利率上限放开,以真正实现利率市场化。

解读《存款保险条例》新增时限4种情形下7个工作日内偿付国务院今天发布《存款保险条例》,从5月1日起实施。

对比征求意见稿可以发现,《存款保险条例》正式稿新增了偿付时限——7个工作日。

《存款保险条例》第十九条规定,当发生需要偿付的情形时,保险基金管理机构应该在“7个工作日内足额偿付存款”。

而征求意见稿中并无相关规定。

《存款保险条例》规定,有以下4种情形时,存款人有权要求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在本条例规定的限额内,使用存款保险基金偿付存款人的被保险存款:(一)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担任投保机构的接管组织;(二)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实施被撤销投保机构的清算;(三)人民法院裁定受理对投保机构的破产申请;(四)经国务院批准的其他情形。

屈宏斌:存款保险制度有利于银行采取更果断的改革措施汇丰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认为,存款保险制度允许银行倒闭破产,化解系统性风险《存款保险制度》的意义在于,允许优胜略汰,有利于银行采取更果断的改革措施,允许银行破产、倒闭,这样形成一个保护网,化解造成系统性的风险的可能性。

北大陈玉宇:保险额度过低不能有效消除银行挤兑风险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教授陈玉宇认为,保险额度过低了。

保险额度低,不能有效消除银行挤兑风险,是隐忧。

叶檀:存款保险制度推出利好资本市场财经评论员叶檀表示,存款保险制度有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会有利于资本和股市市场。

因为我们放在银行里的风险理论上再增加,所以投资的人会增加。

另一方面,五十万的限额表面上看来是百分之九十的人都得到了保障,但是因为中国的存款和国外不一样,一小部分的人获得了大部分存款。

“也就意味着以后的高收入阶层它的保障会降低。

对于绝倒部分的人来说,影响不大。

由此可以推出,大额存单交易、包括利率市场化都会加快。

”汇丰晋信:存款保险对银行业绩负面影响仅1%央行存款保险制度正式出台。

存款保险制度是利率市场化的前提条件,目前中国的利率市场化已经进行到最后阶段,未来利率市场化完成之后,中小银行的经营风险迅速放大,存款保险制度有助于稳定金融风险,建立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

目前来看,存款保险制度准备已经较为充分,此时推出符合市场预期。

存款保险制度具有强制性、风险差别费率、限额保险的特征,此次推出政策将最高限额定为50万。

对银行的盈利负面影响较小,约1%左右,相对来看,城商行负面影响大于股份制银行大于国有大行。

总体来看该政策符合预期,对银行等相关板块影响有限。

中金:存款保险制度实施对股市影响偏正面中金公司此前研报认为,存款保险制度成立后,政府可以加快推进民营银行的设立,允许更多民营银行进入市场,打破银行业的垄断,从而使得这些民营银行更好的服务于实体经济。

尤其只针对三农和小微企业,如此可以缓解目前三农和小微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

同时,通过竞争手段促使银行业提高效率、促进长远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存款保险制度出来后,也降低社会对银行不良率上升所导致的系统性风险的担忧,有利于金融市场风险偏好的上升,对股市而言也是偏正面影响。

此外,改变此前隐性存款保险制度的局面,有利于打破大而不能倒以及不能容忍违约事件的现状,让风险得到更好的定价。

方正证券:存款保险制度推出资金分流利好券商方正证券认为,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将使得银行对于客户存款完全刚性兑付的历史一去不复返,整个金融体系的架构面临重构,银行存量客户的风险偏好会有所提升,看好未来大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非银板块将因此受益。

此外,银行存款分流是大势所趋,其中资金分流到股市将直接利好非银板块。

由于股市目前具有财富效应,预计流入股市的资金量将会加速,更加利好券商板块。

华泰证券:存款保险落地行业进入新常态《存款保险条例》规定,存款保险费率由基准费率和风险差别费率构成。

费率标准由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根据经济金融发展状况、存款结构情况以及存款保险基金的累积水平等因素制定和调整,报国务院批准后执行。

存款保险制度落地初期,预计各家银行实行相同缴纳费率,但最终缴纳费率将根据银行风险情况差别确定,银行个体风控能力得到差异化市场定价,保险成本降低推动具备风控优势银行脱颖而出。

缴纳费率尚未公布,根据国际平均水平,保险缴纳费率为万分之五左右,对银行负债成本影响有限(扣除同业存款,行业需缴纳550-650亿保险费用).存款保险制度推出意味着政府逐渐解除对银行存款的隐形担保,银行机构运行风险由自身承担。

不过从银行股权结构和金融安全底线思维来看,短期内金融机构很难完全解除政府担保。

根据征求意见稿,存款保险制度实行强制保险,所有存款类金融机构必须加入,最高偿付限额设为人民币50万元。

按央行统计,可以覆盖99.63%的存款人的全部存款,为存款人提供覆盖面较广的安全保护。

存款保险制度落地后,利率市场化改革继续,存款浮动上限范围或将进一步放开,甚至不排除完全放开(目前存款浮动范围上限为1.3倍,仅少许城商行上浮至顶,可以认为部分存款已实现市场化定价).银行准入指标透明化,牌照逐渐放开,银行数量放开,市场化竞争加速。

行业竞争逐渐由价格竞争转移到差异化发展,特色经营的优势银行将脱颖而出,行业并购可以想象。

存款保险酝酿22年落地“全额赔付”比例99.7% 居国际前列这个曾几度加速推进,后又几度被搁置的存款保险制度,昨日终于落地了。

这是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框架中,推出的又一重要制度。

从放开贷款利率,到推出存款保险制度,利率市场化真的只剩下临门一脚。

正如《存款保险条例》第一条的规定,这个条例的目的是依法保护存款人的合法权益,及时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

存款利率放开后,银行为竞争存款,会抬高银行吸储成本,一些小型银行如果经营不善,可能面临破产倒闭的风险,这时就需要存款保险制度保障存款人的利益。

存款保险条例开启了这一步,但仅仅靠存款保险条例显然不够,大而不能倒的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监管、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破产清算仍是难题。

本专题聚焦存款保险制度的作用及未来的费率设计、对银行业利润及市场流动性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

核心提示存款保险制度将于5月1日起正式施行。

与征求意见稿相比,正式《条例》并无过多改动,仅对个别条款和字眼细化和明晰。

从数量上来看,99.7%的存款人可以享受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的“全额赔付”,绝大部分存款人的资金安全可直接通过存款保险得到全额保障。

从1993年开始着手研究,我国存款保险制度酝酿22年后终于落地。

3月31日,国务院公布《存款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660号)》(下称《条例》),将于2015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

《条例》经2014年10月29日国务院第67次常务会议通过,2015年2月17日由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署。

自此,我国成为全球第114个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国家或地区。

此前,人民银行曾于2014年发布《存款保险条例(征求意见稿)》。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观察,与征求意见稿相比,正式《条例》并无过多改动,仅对个别条款和字眼细化和明晰。

比如,将第十九条“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及时、足额偿付存款”,进一步细化为“在前款规定情形发生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足额偿付存款”。

申万宏源分析师孙海琳认为,从条例的框架和内容来看,我国的存款保险制度较多地借鉴了美国FDIC(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经验,制度较为合理,有利于在追求金融稳定与防范道德风险间取得平衡。

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管清友则表示,中国国情存在一定特殊性,与欧美情况不同的是,存款保险制度实际上是将过去政府对存款的隐性担保显性化了。

推出存款保险的意义,反而是为了打破刚性兑付,弱化政府担保。

他认为,存款保险是利率市场化的桥头堡,对金融改革意义重大。

存款人:99.7%账户直接“全额赔付”存款保险制度之所以影响重大,主要在于其牵涉到最为广大存款人的切身利益。

人民银行近日发布的《2014年支付体系运行情况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末,全国具有存款功能的借记卡44.81亿张,人均持有借记卡3.3张。

此外,存款账户还包括大量的存折账户。

按照《条例》,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将设立专门的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由存款机构向这一机构缴纳一定的保险费用,存款人无需直接承担相关费用。

一旦银行发生兑付问题,存款账户的存款将由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向存款人“限额偿付”,最高偿付限额为人民币50万元。

同一存款人在同一家存款机构所有被保险存款账户的存款本金和利息合并计算的资金数额在50万元以内的,实行全额偿付;超出50万元的部分,依法从投保机构清算财产中受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