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推出存款保险的发展背景:一、2003 年,为了解决国有商业银行经营困境,我国开启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国有商业银行的成功改革,为建立显性存款保险制度扫清了障碍。
二.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不断加速,商业银行存贷款利差将会不断收窄,现有以存贷款业务为主体的经营模式将受到冲击,经营风险将明显加大。
因此,需要建立显性存款保险制度,及时有效地防范和化解相关金融风险三.近些年来,我国中小型金融机构迅速发展。
根据银监会统计,2012年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共有法人机构3747家,其中绝大多数为中小型金融机构。
只有建立显性存款保险制度,才能有效保护众多中小金融机构。
四.我国巨量的存款余额。
2012 年末,全国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91.7 万亿元,使得以财政救助和无限责任的隐性存款保险机制难以为继,需要建立以有效责任和多方分担的显性存款保险制度。
中国存款保证保险制由隐性到显现的转变:1、中国的存款保证保险从隐性到显性随着2015年5月1日起《存款保险条例》的实施,中国建立了真正意义上显性的银行存款保险制度。
与主要发达国家存款保险“从无到有”不同,我国存款保险“由暗转明”一个发发展途径:一直以来,我国事实上执行着一种“零费率”、“全额偿付”的隐性保障机制。
我们称之为隐性的存款保险。
所谓的隐性存款保险,是指国家虽没有明文规定,但当银行破产时,政府往往会以国家信用和财政收入为代价,对存款人的全部存款给予事实上的全额保护。
这种隐性的存款保险制度多存在与发展中国家或者国有银行占主导的国家体系中。
中国就是一个典型的隐性存款保险制度。
显性的存款保险:显性的存款保险就是银行缴纳保费的形式,建立存款保险基金,在银行经营出现时存款保险基金对存款人进行赔偿明确各方的责任。
事先进行基金积累,用以赔偿存款人和处置银行增强银行的体系市场约束、明确倒闭银行各方责任。
存款准备金制度vs银行存款保险制度很多人可能会将我国的银行存款保险与现有的银行存款准备金混淆。
因为两者看起来都是需要银行拿钱出来,都有稳定银行业经营的作用。
但是两者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的。
存款准备金是为了应对存款人日常的提现需求和金融机构间的结算需求而存入中央银行的资金是银行的负债。
(更多的体现为一种货币政策工具)存款保证保险则是银行出现经营偿付问题时由保险公司保障存款人利益,相应的保费则是银行的经营的成本支出。
(两者的缴纳功能会有一定的重叠性。
对于银行来说最大的而区别就是存款准备金还是属于银行的资金,而存款保险保费则是经营的成本支出,都会对银行的经营进行一定的约束)2、存款保证保险的主客体投保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吸收存款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以下统称投保机构),投保机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设立的分支机构,以及外国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分支机构不适用前款规定。
受益人;银行投保直接保障存款人的利益保障内容:投保机构吸收的人民币存款和外币存款。
但是,金融机构同业存款、投保机构的高级管理人员在本投保机构的存款以及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规定不予保险的其他存款除外.强制实施规定:银行存款条例施行前已开业的吸收存款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在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规定的期限内办理投保手续。
条例施行后开业的吸收存款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自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颁发营业执照之日起6个月内,按照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的规定办理投保手续。
3、我国没有设立独立的存款保险保险公司而是有央行下属的金融稳定局管理存款保险基金,运作机制类似于社保基金的运行。
(所以我国的存款保险基金的运行模式有点类社保基金的模式)组织形式:当前国际上主要有三种:一是以美国和英国为代表存款保险制度的组织形式由政府建立的存款保险制度,这种形式已被大部分国家或地区采用。
中国也采用这种组织形式;二是以日本为代表的政府和金融机构共同建立的存款保险制度日本存款保险公司(DICJ)由日本政府、日本央行和私人金融机构共同出资组建,属于官银结合的组织机构模式;德国的存款保险组织机构是非官方存款保险模式的典型,以银行业协会为载体,由国内商业银行体系、储蓄银行体系与合作银行体系三大银行集团根据各自的需要建立了三个独立存款保险基金:即商业银行存款担保基金、储蓄银行保障基金和信用合作保障基金。
德国的存款保险机构完全依赖行业自律和市场约束进行运作,保险资金主要来源于成员银行缴纳的保费、特别保费与借款。
我国的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不是独立的法人机构而是隶属于中国人民银行的,(成立一个机构,总是要招募人员、建立办公场所、筹备开办费,等等,保费尚未充分积累就有很多成本支出,社会上就会有意见,如果此时发生一定数量的银行倒闭,存款人的利益得不到切实的保障。
或者就有可能导致公共支出给予救助,这与存保制度的初衷是不符的,建立存保制度的宗旨就是不用纳税人的钱救银行。
)存保制度实行基础费率+风险费率的计算基础,早期纠正还是按现有的准则执行,通过合规性和资产质量的计算,来确定是否需要通过存保保费缴纳的档次和早期纠正,给银行稍微上一下“紧箍咒”。
如果较早发现机构的问题,在资本金消耗到2%左右还是正资产的时候,实施接管和兼并收购,这样对社会经济的震动最小。
另外也没有动用保费,是最好的办法。
差别费率和早期纠正给监管增加了一个辅助的手段,使得监管更加有效。
从微观监管来说,现有的法规规则还是讲合规性的比较多,也有一部分是讲风险监管的,但是对于不合规之后怎么处理,这方面的工具和手段讲得比较少,关注度也不太够,在这个意义上,存保的早期纠正主要是对不合规之后处理手段的补充,有助于共同提高监管的效率。
用强制保险的方式,即依据相关法律强制参保;美国和德国采取自愿和强制相结合的方式真正到了破产清算的时候,破产清算的过程到底有没有效率?例如海南发展银行,清算拖了很多年仍未完成,还有一些证券和信托公司,清算清盘的效率非常之低,历时五年以上十分普遍。
从实践情况看,主要还是因为储户对赔付比较敏感,往往容易导致上街闹事等社会不稳定问题,司法上自然也就会要求在储户赔付的问题解决了之后再进行审理,这样拖的时间就会比较长。
为此,银行破产就需要一个规则,否则如何赔付储户就容易出现讨价还价。
过去的规则是分对私、对公,只赔付个人的,对公的存款则不赔付,这里说的对公存款是指各类机构的存款,包括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的存款在过去都是不赔的。
按照过去的规定,对公的就不赔付,导致存款保护与不保护、保护谁与不保护谁这类规则都是不太清楚的,所以破产效率就比较低。
不过存保最开始给付的时候,主要还不是处理那些问题。
早期纠正还是按现有的准则执行,通过合规性和资产质量的计算,来确定是否需要通过存保保费缴纳的档次和早期纠正,给银行稍微上一下“紧箍咒”。
因此,总体而言,存保的补充监管和现有的监管体制本身并无大矛盾。
准费率和风险差别费率相结合的费率方式,具体费率标准由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根据不同情况制定和调整偿付限额的确定:存款保险实行限额偿付,最高偿付限额为人民币50万元。
中国人民银行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可以根据经济发展、存款结构变化、金融风险状况等因素调整最高偿付限额,报国务院批准后公布执行。
同一存款人在同一家投保机构所有被保险存款账户的存款本金和利息合并计算的资金数额在最高偿付限额以内的,实行全额偿付;超出最高偿付限额的部分,依法从投保机构清算财产中受偿。
保障程度:根据人民银行披露的信息,我国存款账户中,存款在50万以下的账户数量占全部存款账户的99.70%,存款在50万以下的账户存款总金额占全部存款金额的46.08%.从国际对比来看,美国、印度、巴西、比利时、阿根廷、西班牙、加拿大、英国全额被保险存款账户占全部存款账户的比例分别为99.00%、98.00%、98.00%、96.00%、95.00%、94.00%、87.50%和70%。
我国99.70%的全额保障账户比例,处于较高水平。
费率计算:存款保险费率万分之一到万分之二,由基准费率和风险差别费率构成。
费率标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根据经济金融发展、金融机构风险状况、存款结构情况以及存款保险基金的累积水平等因素进行动态调整。
投保机构应当按照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的要求定期报送被保险存款余额、存款结构情况以及与确定适用费率、核算保费、偿付存款相关的其他必要资料。
投保机构应当按照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的规定,每6个月交纳一次保费。
(存款保险制度推行中一个关键环节,如何确定存款人在银行存款的赔付额度。
如果赔付额度过小,起不到保护存款人资金安全等利益,更起不到维护金融稳定作用。
反之,赔付额度过高,可能加重银行缴纳保费负担,加重存款保险机构赔付的财务压力。
确定标准:一个国家的存款结构确定赔偿限额,根据一个国家的人均GDP水平来确定赔偿限额及最高及赔付限额与人均GDP的比例,国际水平一般是2-5倍。
根据人民银行披露的信息,我国存款账户中,存款在50万以下的账户数量占全部存款账户的99.70%,存款在50万以下的账户存款总金额占全部存款金额的46.08%(存款集中在少数账户中)。
也就是说,一旦银行发生危机,从数量上来看,99.7%的存款人可以享受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的“全额赔付”,绝大部分存款人的资金安全可以直接通过存款保险得到全额保障)。
按照2015年人均GDP我5.2万元以50万最高赔付限额来计算,中国的这个指标超过10倍我国的存保的保障限额的设定是比较高的。
从国际对比来看,美国、印度、巴西、比利时、阿根廷、西班牙、加拿大、英国全额保障存款账户的比例分别为99.00%、98.00%、98.00%、96.00%、95.00%、94.00%、87.50%和70%。
我国99.70%的全额保障账户比例,处于较高水平。
对于“最高赔付限额50万”的标准,《条例》指出,根据经济发展、存款结构变化、金融风险状况等因素调整最高偿付限额,报国务院批准后公布执行。
接下来我们队美国、英国、日本、德国中国的存保费率进行对比投保机构的经营管理状况和风险状况等因素确定。
当前我国的存保费率水平为:万分之1-2(远低于绝大多数国家存保起步时的水平以及现行水平。
美国在1934年就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
最初赔偿的最高额只有2500美元,已多次调整,1980年根据新银行法规定,将承保最高赔偿额由4万美元提高到10万美元,但超过这个限额的则不能马上获得赔偿,而要等倒闭的银行清算完毕后,再作为一般的债务予以清偿。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于2010年7月通过《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和消费者保护法》(以下简称《多德弗兰克法》),将存款保险额度又由10万美元提高到25万美元。
要么承担参加联邦保险公司银行客户超过存款赔付限额以上存款的保险赔付,要么对未参加保险的非会员银行,承保其全部存款余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