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育应用第一章网络教育基础知识本章着重讲述了四个方面的内容: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教育网络的基本类型,网络对教育产生的作用,我国网络教育应用发展的现状。
计算机网络基本知识主要包括网络系统物理方面的特征,包括网络的系统结构演变过程,组成网络所需的各个结构单元,计算机网络的不同分类方式,以及网络所具有的功能特点等。
第一节网络系统结构与功能计算机网络是指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终端和网络通信设备,用通信线路链接起来,按一定的方式进行通信并实现资源共享的系统。
计算机网络是在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高度发展的基础上,两者相互结合的产物。
其发展历史不长,但速度很快,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单机到多机的发展过程,其演变可概括为三个阶段:一、网络的系统结构演变20世纪50年代为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即"终端——通信线路——计算机"联机系统。
20世纪60年代为"计算机——计算机"网,即利用通信线路将多台计算机连接起来,实现了"计算机——计算机"之间的通信。
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发展和广泛使用,用户对网络提出更高的要求,即希望共享网内计算机系统资源或调用网内几个计算机系统共同完成某项工作,形成了以共享资源为主要目的的计算机网络。
二、计算机网络的组成1.主计算机主计算机(Host)简称主机,是计算机网络中承担数据处理的计算机系统,可以是单机系统,也可以是多机系统。
2.终端终端(Terminal)是计算机网络面向用户的窗口,实现人机对话,并通过它与网络进行联系。
3.通信控制处理机通信控制处理机也叫节点计算机或前端处理机,是设置在主计算机与通信线路单元间的计算机,负责通信控制和通信处理工作。
4.通信设备通信设备是数据传输设备,包括集中器,信号交换器和多路复用器等。
5.通信线路通信线路用来连接上述各网络单元以构成计算机网络。
通信线路可采用电缆,架空明线和光导纤维等有线方式,也可采用微波,通信卫星等无线通信线路。
除物理组成外,计算机网络还应具有功能完善的软件系统,以支持资源共享功能。
网上通信双方还必须有一套能彼此了解,全网一致遵守的规则或约定。
如:数据传送的方式,数据起始和终止标志,传送速度,校验方式,出错处理等,这些称为网络协议。
就目前的发展水平和应用情况而言,我们可以将计算机网络定义为: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把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多个计算机物理上互连,按网络协议相互通信,以共享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为目标的系统。
三、计算机网络的分类1.从网络的作用范围来划分计算机网络从网络的作用范围进行分类,我们可将计算机网络划分为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网间网(Internet)局域网是最常见的计算机网络,因其灵活,可靠,成本低而被广泛使用。
局域网的通信线路通常使用电话线,同轴电缆,双绞线和光纤等。
城域网是一种崭新的物理网络技术,覆盖范围为中等规模区域(相当于一座大城市)。
广域网又叫长距离网,用于长距离通信。
它在地理上可以覆盖一个地区,国家甚至洲际范围。
这种网的通信设备通常使用公用通信设备,地面无线电通信及卫星通信设备等。
互联网(网间网)是指广域网的互联,如今家喻户晓的国际互联网Internet就是这种形式的代表。
表中还大致给出了各种网络的速度(数据传输率)范围,总的规律是越长速度越慢,局域网速度最快。
在网络的距离,速度和技术细节三大因素中,通常存在这样的依赖关系:距离影响速度,速度影响技术细节,这是以距离划分计算机网络的一大原因,一定程度上可反映网络的技术本质。
2.从网络的拓扑结构来划分计算机网络按网络的拓扑结构划分,可以分为:(l)集中式网络;(2)分散式网络;(3)分布式网络。
四、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及特点1.快捷的数据传送2.广泛的资源共享3.较高的系统可靠性4.易于进行分布处理5.综合信息服务功能第二节教育网络的基本类型计算机网络用于教育教学就成了教育网络。
教育网络除了具有一般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如共享网络中的软件硬件功能,电子邮件服务,文件传输服务等之外,还具有以下基本功能:1.教学服务功能:2.学校管理服务:3.科研服务功能:一、教室网教室网是指在一个物理教室范围内的计算机局域网,主要服务于课堂教学,通常又称网络教室。
教室网采用交换式网络有以下几个优点:1.组网容易,重构网络方便。
2.稳定,可靠,性能好,网络吞吐量大。
3.网络速度快,易于扩充网络用户,能传送多媒体信息。
二、校园网/学区内联网校园网(CampusNetwork)是指校园范围内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总称,它所覆盖的范围不但超过了一两幢大楼局部网络的范畴,而且涉及到多幢楼内的计算机局域网互相连接的问题。
校园网往往是由多个局域网组成,同时,它又与外部的计算机网络相连,如Internet。
三、广域网/国际互联网Internet(国际互联网络)是由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大量计算机网络采用共同的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络协议(TCP/IP)联接而成的,是网络之间的网络,因此被称为国际网。
Internet最早是由70年代初的美国国防部网络ARPAnet发展而来。
第三节网络在教育中的界定一、网络教育应用概念(广义):(国内)网络教育,网上教育,现代化远程教育(国外)E-learning,Network-BasedEducation,OnlineEducation,VirtualEducation,Web-BasedLearning,Cyber-Education二、网络在教育中的作用1.促进教育信息化2.支持教育改革第四节我国网络教育应用的发展一、国家家网络教育的政策指导中国发展网络教育的指导思想是:统筹规划,需求推动,扩大开放,提高质量。
几个重大政策有:校校通工程;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网络教育学院试点。
二、网络教育建设的实践成果1.中国教育科研网的建设2.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3.校校通工程的建设4.教育信息技术标准化的建设三、国内网络教育站点介绍:1.101远程教育网2.中山大学精品课程网3.新东方教育在线4.华南师范大学远程教学系统5.网上人大6.上海市教育网7.广东省高校分布式资源网8.香港flash教学网9.华南师范大学精品课程网10.洪恩在线第二章网络教育环境的构成本章讨论了与构成网络教育环境所相关的各种知识,主要包括网络教育环境的类型,网络教育资源,网络教学管理系统,网络教学通讯工具,网络资源共享技术等内容。
第一节网络教育环境的类型一、从物理作用范围的角度进行分类就教学的物理作用范围划分,网络教学环境可分为教室网,校园网,因特网(Internet)三大类教学环境。
二、从教育传播学的角度进行分类根据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与其他参与者或环境之间的信息互动方式将这些学习传播方法划分为四个类型,从而形成四种类型的网上教学环境。
1.自主的传播环境学习者主要从在线的学习资源中获取信息,基本上在不与教师或其他学习者发生交流的情况下达到学习目标。
2.一对一的传播环境典型应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或者学习者之间通过电子邮件这样的一对一传播方式完成学习活动。
3.一对多的传播环境典型应用是一人通过电子公告牌或电子邮件列表等通讯工具向多人进行模拟课堂的教学过程。
4.多对多的传播环境最具魅力同时也最具挑战的网络学习环境,其典型应用如利用电子会议系统实施的合作化学习,利用多用户空间技术实现的协同实验室等等三、从教育哲学的角度进行分类教育哲学分类框架从二个不同维度考察网络教育环境,一个是认识论维度,另一个是价值观维度。
小结以上几种网上教学环境分类对于不同的需求有不同的适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例如,级别较高的教育管理单位可以从物理作用范围上进行网络教学规划;教育理论工作者可以从哲学的高度进行网上教学环境的研究;具体进行网络教学活动组织的工作者则可以从通讯的角度来设计教学的类型。
第二节,网络教育资源一、网络教育资源的分类网络教育资源是指为教学目的专门设计的或者能被用于为教育目的服务的各种资源。
按资源的形态划分,网络教育资源包括教育环境资源,教育信息资源,教育人力资源。
1.教育环境资源2.教育信息资源3.教育人力资源按使用对象,网络教育资源可分为三类:学习资源,科研资源,备课资源。
二、网络教育信息资源的特点Internet信息资源作为一种信息资源除了具备一般信息资源的属性如:依附性,转换性,传递性,共享性,时效性,无限性,增值性,有用性,有限性,可选择性之外,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信息形式的多样性信息获取的便捷性信息的共享性信息的时效性信息的互动性内容的丰富性三、因特网教育信息资源对于因特网上教育资源的使用,我们要考虑3个问题:1.因特网上的哪些资源可以用于教育的目的2.如何才能找到所需的信息资源3.怎样确认所获资源的可用性我们把网上教育信息资源划分成下列八大类:电子书籍(EBs),电子期刊(EPs),网上数据库,虚拟图书馆,百科全书,教育网站,虚拟软件库和新闻组。
1.电子书籍2.电子期刊3.网上数据库4.虚拟图书馆5.百科全书6.教育网站7.通信新闻组8.虚拟软件库四、网络教育信息资源的获取搜索技巧1.布尔逻辑操作符2."+,-"号的使用含"文学"但不包含"翻译"的文档。
3.使用逗号,括号,引号,空格,*引号是为了告诉搜索引擎将几个关键字作为一个完整的组合字符串进行搜索。
空格的作用和"AND"类似。
*通配符代替任何字母组合。
国外常用的搜索引擎有:1.google(www。
google。
com)2.yahoo(www。
yahoo。
com)3.altavista(www。
altavista。
com)国内主要的搜索引擎有:1.北大天网(pccms。
pku。
edu。
cn)2.sohu(www。
sohu。
com)3.sina(www。
sina。
com。
cn)五、网络教育信息资源的评价(一),为何要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评价网络一方面拓展了信息空间,使得全球性的资源共享成为可能,另一方面由于网络信息爆炸式的激增,造成了信息传递的无序性和失控现象,致使信息污染。
网络信息污染的主要形式有:信息超载。
信息超载即指信息过剩,信息超过了个人或系统所能处理或应用的水平。
信息"垃圾",主要包括冗余信息,老化信息,虚假信息,污秽信息。
信息病毒,Internet是个完全开放的环境,缺乏统一的信息发布标准以及严格的审查监控机制,信息的质量完全决定于信息的提供者。
在教学科研过程中,一条无效或错误或不健康的信息不但不会帮助解决任何问题甚至会造成难以估量的负面效应,因此为确保信息的准确有效性必须对获取的网上信息进行评价。